铸造部电炉熔炼操作规程
一、电炉熔炼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1T电炉的熔炼过程,规定了1T电炉熔炼过程所应遵守的工艺规范。
2、电炉的熔炼:
2、1熔炼前的检查工作:
2、1、1检查感应线圈、电容器、电源柜冷却水水压是否正常,出水是否畅通;
2、1、2检查水压表指示和报警传输线是否畅通,电炉倾转机构运行是否正常;检查各个螺栓紧固点的螺栓是否松动,保证螺栓在紧固状态;
2、1、3检查炉底、炉衬侵蚀情况,是否有裂纹。
如有异常情况,应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处理。
2、1、4检查电炉地坑是否积水,如有应及时清理,铺一层干砂,以免发生喷溅事故。
2、1、5熔炼前应清理修补炉口,炉嘴,保证炉嘴光滑,出铁顺畅。
2、2熔炼:
2、2、1打结后的新炉衬,第一炉应满炉熔炼,以利炉衬整体结构烧结良好。
2、2、2熔炼时,仔细审核料单,严格按照料单要求和重量加料;以500kg废钢料单为例:加料顺序为:
2.2.2.1加入50kg铁屑(QT)后加入200kg回炉料(QT),待上述材料全部熔化结束废钢开始熔化时,加入5kg增碳剂;
2.2.2.2第一批次废钢(大约80kg)和增碳剂熔化结束,第二批次废钢(大约80kg)开始熔化时,加入5kg增碳剂;依次进行,直到将500kg废钢和30kg增碳剂全部加完;
2.2.2.3加入余下的250kg回炉料;待回炉料、废钢、增碳剂熔化完全(铁液温度大约在
1350℃)时,取样,进行炉前快速分析;按照分析结果,加入增碳剂和其他辅料。
2.2.2.4按照熔炼要求,当补加的合金料全部熔化,铁水温度达到工艺要求(小规格球铁件出炉温度控制在1530℃—1560℃;大规格球铁件出炉温度控制在1500℃—1530℃)时,要取原铁水试块;取样后及时出炉;
2.2.2.5第一炉铁水温度必须达到1580℃,烫包回炉后温度升至前面规定要求后出炉;
2、2、3 球化剂(上面举例为12.5kg)准确称量后,加入球化包堤坝内侧(摊匀),硅粒(上面举例为6kg)均匀的覆盖在球化剂上面,再加珍珠岩均匀覆盖(一茶缸,约1.5kg);在堤坝上加入脱硫用碱面1kg,碱面上放10kg硅钢片
2、2、4在加铁料时,不准炉料猛力撞击炉壁、炉底,以防炉衬受损。
2、2、5炉内严禁加入密封管头、密封件,以防爆炸;生锈、潮湿的回炉料、生铁应在预热后加入,以防止铁水爆溅。
2、2、6在熔炼过程中,应经常把粘附在炉口的熔渣铲扒干净,以便下次熔炼。
2、2、7熔炼工要及时的与炉前工、浇注工取得联系,要他们及时做好出炉浇注的准备工作,保证铁水温度达到工艺要求时及时出炉。
尽量减少高温铁水在炉内的停留时间。
浇注结束,将铁水球化包旋转,包口朝下平放在地面上,将包口四周用砂盖严实;
2、2、8熔炼工要按工艺要求,做好电炉熔炼记录单/磅料单/用电记录表的记录与转交、保存工作。
2、2、9熔炼结束,将电炉炉体口用专用盖板盖严(四周用砂密封好);清理熔炼场地,检查冷却循环水的运行状况,一切正常后,结束本炉次的熔炼;
3、炉衬修补及拆炉:
3、1为了保证炉子的安全工作和提高炉子寿命,炉衬在使用一定时间后要进行适当的修补。
3、2炉衬局部发生损坏或产生较大裂纹时,可将损坏处炉衬表面轻轻剥掉。
形成燕尾状的凹坑,然后填补加入适量水玻璃的炉衬石英砂混合料修补。
3、3炉底侵蚀较大或局部较深时,待炉子冷至室温时用干料补打结实,起炉熔炼时先用低功率后用高功率熔炼来烧结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