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喷射混凝土施工案编制:审核:批准:市轨道交通六号线二期北段BT二标段工程龙凤溪分部项目经理部第一章工程概况 (1)第二章编制依据 (2)第三章施工准备 (3)3.1、组织准备 (3)3.2、技术准备 (3)3.3、主要施工设备准备 (3)第四章施工进度安排 (5)4.1总工期安排 (5)4.2施工进度安排 (5)第五章施工法、顺序及工艺流程 (6)5.1施工法 (6)5.2施工顺序 (6)5.3工艺流程 (6)第六章脚手架搭设措施及技术要求 (8)6.1、脚手架选型 (8)6.2 脚手架设计参数 (8)6.3脚手架搭设计算 (9)6.4锚杆施工脚手架布局 (10)6.4.1脚手架纵、横水平杆计算 (10)6.5脚手架扣件抗滑力计算 (11)6.6脚手架立杆稳定性计算(按照每级平台10m搭建垂直高度进行计算).11 6.7 脚手架搭设技术措施 (13)6.7.1 搭设技术措施 (13)6.7.2脚手架地基处理要求 (15)6.8 脚手架的拆除 (16)第七章施工措施及技术要求 (18)7.1搭设施工脚手架及操作平台 (18)7.2 人工凿打清除坡面松散岩 (19)7.3 锚杆施工 (20)7.3.1施工工艺流程 (20)7.3.2钻机安装 (20)7.3.3钻进成 (20)7.3.4操作规程: (21)7.3.5锚清理-------清空法 (21)7.3.6锚杆制、安 (22)7.3.7锚灌浆 (22)7.3.8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23)7.3.9锚杆验收试验 (24)7.4钢筋网 (25)7.4.1钢筋网钢筋的的制作和安装 (25)7.5喷射混凝土施工 (26)第八章质量保证及技术措施 (28)8.1确保质量的措施 (28)8.2确保工期的措施 (30)8.3雨季施工措施 (31)第九章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32)第十章环境保护 (36)第十一章劳动力计划 (37)第一章工程概况根据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满足市轨道交通六号线配属车辆的停放、运用于检修及全线系统设备设施的保养与维修的需要,本线设置车辆基地、长生停车场及龙凤桥车辆段组成。
拟建龙凤溪车辆段位于北碚区歇马镇盘村,由龙凤溪车站接轨引入,距北碚新城区约1km,其中歇马镇和北碚新城区均有乡村道路同往场地,交通相对便利。
场地地块形状较为规则,为长条形,呈西南、东北走向。
场地东侧有龙凤溪河,西北侧为既有绕城高速,总占地约48.8公顷。
场区地形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植被覆盖较为茂密,地形高差大,分布有高山深沟,丘顶最高高程为271m,沟底最底高程为210m,目前该区域部分为荒地,部分为庄稼地,另有少量民房。
起终里程:JK0+610—960,挖段。
边坡涉及底层为砂岩。
龙凤溪车辆段里程JK0+610—873段左侧边坡坡面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开挖坡率1:1,每10米一级,留设3米宽边坡平台,其中JK0+610—653段平台宽度2米,设置平台截水沟。
锚杆间距2米,呈正形布置,长6米,喷射C20混凝土,厚度0、1米,挂网采用HPB235直径6mm@200mm单层双向钢筋网片。
锚杆注水泥浆强度为30MPA,水泥浆配合比W/C为0.5。
护坡至山顶面时,护坡上翻2米,并设置一排锚杆。
护坡沿纵向每15米左右设置一道伸缩缝,坡面上下左右间隔2米预留0.05米的圆形泄水以利排水,每个后设置排水片材反滤层0.3*0.3米。
JK0+610~893段,于挖坡脚设置排水沟引排坡面水至站场排水沟。
排水沟形式采用I-1~I-3型。
本工程量如下表所示:工程数量表第二章编制依据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 50330-2002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GB 50086-200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4-2011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 J130-20015、《直缝电焊钢管》GB/T 137936、《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2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JGJ80-91本规适用于龙凤溪车辆段锚杆喷砼支护结构工程。
其中挂网喷浆防护同样也适用于临时性建筑基坑边坡挡护及边坡喷浆防护等。
第三章施工准备3.1、组织准备该工程按“项目法”组织施工,实行项目管理,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展开针目标管理,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确保科学管理、成本管理等全面负责。
3.2、技术准备组织工程业、外业技术人员熟悉JK0+613.7-JK0+873.7段左侧边坡支护工程施工图、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规及相关规、质量要求及安全保证措施。
编制好施工案,作好必要的工料分析,参加图纸会审,将图纸中存在的疑问会同业主、设计认真研究解决,作好边坡脚手架搭设技术交底、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交底,同时作好边坡脚手架搭设技术和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培训工作。
3.3、主要施工设备准备根据工程进度计划(6月1日~8月1日完成)安排,按主要机械设备的要求,有秩序地组织机械设备进场。
机械设备除及时运输调用外还应注意工前检查及保养工作。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第四章施工进度安排4.1总工期安排根据合同要求,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本分项工期为3个月。
拟开工时间:2012年4月20日,具体开工日期需根据观音岩危岩带治理情况而定。
4.2施工进度安排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分段跳槽施工法(如下图所示),施工进度安排如下:1、JK0+653.7-JK0+693.7段锚喷施工:2012年4月20日至5月5日2、JK0+733.7-JK0+773.7段锚喷施工:2012年5月5日至5月21日3、JK0+813.7-JK0+853.7段锚喷施工:2012年5月21日至6月6日4、JK0+693.7-JK0+733.7段锚喷施工:2012年6月6日至6月22日5、JK0+773.7-JK0+813.7段锚喷施工:2012年6月22日至7月8日6、JK0+853.7-JK0+873.7段锚喷施工:2012年7月8日至7月16日7、JK0+613.6-JK0+653.7段锚喷施工:2012年7月16日至8月1日第五章施工法、顺序及工艺流程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要求凡边坡工程均应在土施工中边开挖边施工的施工法(即动态设计信息法)进行。
5.1施工法:本施工法采用分段跳槽施工法进行施工。
5.2施工顺序:在坡顶先挖一条沿坡纵向的临时排水沟(0.4m*0.6m)→从下至上将脚手架全部搭设完毕→从上至下人工清理坡松动和凸出部分岩→从上至下钻→从下至上注浆安装锚杆→从上至下分级拆除脚手架→分级挂钢筋网→从上至下分级喷射砼→养护→验收。
5.3工艺流程:锚喷支护边坡: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搭设施工脚手架及施工平台→人工清坡→坡面锚施工→锚验收→锚注浆→锚杆安装→分级拆除脚手架→分级挂钢筋网→固定钢筋网(焊接)→分级喷射砼→全部拆除脚手架→养护→锚杆抗拔试验(施工预留)→边坡锚喷支护验收。
流程图如下:第六章脚手架搭设措施及技术要求6.1、脚手架选型1、根据地质资料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显示,该支护从现有地平面搭设脚手架。
2、脚手架及施工荷载轴向力主承力区选择在现有开挖地平面和设计山体支护中间平台及坡角平台处;3、材料尽量选择具有足够承载力又能转使用的现有材料和以后能重复利用的材料。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立杆和大、小横杆(纵、横水平杆)、坡面扫地干均采用φ48×3.5钢管,连接扣件采用标准扣件;4、根据高边坡实际设计参数,采用错落坡型脚手架,脚手架随坡度而设,主受力立杆间距根据锚杆位置在2.2m~2.5m之间,锚杆施工自下而上施工,因此脚手架施工顺序也由下而上搭设。
6.2 脚手架设计参数(1)高边坡按照坡比1:1坡比进行脚手架设计。
(2)脚手板者5cm*250cm竹片相串脚手板,其自重标准值为0.35kN/m2;(3)钢管尺寸均为Φ48mm×3.5mm,其质量符合现行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Q235钢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205N/mm2,弹性模量E=2.06×105N/mm2)。
(4)施工荷载按照纵向100m、高程向27.5m,脚手架围铺设4层木脚手板或者竹片相串脚手板,同时作业2层,每层布置2台钻机,最多布置4台钻机进行考虑(连续5跨布置1台钻机作业),单台平山P~2.5钻机主机重0.85t,施工人员3人,重约225kg,计算荷载按照5跨布置1台平山P~2.5钻机,同时配置3名施工人员,施工面平台和施工面头顶脚手板采取满铺满搭;即,施工荷载,850+225/1.5*3.5=2.5 KN/m2计算时,荷载按照2.50KN/m2考虑。
(5)地面设横向、纵向扫地杆,扫地杆均离地面(坡面)30cm;并布置必要的斜撑、横向支撑与剪刀撑进行加固。
(6)锚杆施工脚手架尺寸锚杆施工脚手架采用钢管扣件式综合爬坡脚手架体系,脚手架间排距结合坡面锚杆布置形式以及结构稳定性、其立杆横距2.2m~2.5m,横杆间距=1.25m,作业层0.4m,立杆纵距=2.5m,横杆步距=1.6m,最大搭建高度20m。
6.3脚手架搭设计算q——作用于横向水平杆的线荷载设计值;q=(1.2Qp+1.5Qt)xLQp——脚手板自重,0.35KN/m2;Qt——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50kN/m2;Qk——作用于横向水平杆的线荷载标准值;Qk=( Qp+ Qt)xLL——小横杆间距,0.45m、0.50m(计算时取大值);Lb——立杆横距,0.60m、1.5m(计算时取大值);La——立杆纵距,1.5mh——横杆步距,1.80mf——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fk——由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标准值。
6.4锚杆施工脚手架布局6.4.1脚手架纵、横水平杆计算1、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按3跨连续梁计算)q=(1.2Qp+1.5Qt)xL=1.2×0.35×0.50+1.5×2.50×0.50=2.0KN/mQk =( Qp + Qk )×L=(0.35+2.50)×0.50=1.425KN/m按照3跨连续梁计算可知,跨中最大弯矩:M1=0.25KN·m;支座最大负弯矩:M2=-0.39KN·m。
=0.25×106÷5.08×103=76.77N/mm2205N/mm2,满足要求。
=5×1.325×(1.5×103)4/384×2.06×105×12.19×104=2.64mm[V]=150=9.3mm.2、纵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和挠度计算(按6跨连续梁计算)已知:横向水平杆传给纵向水平杆的集中力设计值,Fmax=2.95kN按照6跨连续梁计算可知,跨中最大弯矩:M1=0.96KN·m;支座最大弯矩:M2=-1.14K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