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文阅读考点

说明文阅读考点

说明文阅读考点
类型1 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说明理由。

对策:( 1 )表态(可删还是不可删)。

( 2 )解词。

如:“几乎”表程度;“大约”表估计,“多”表数量。

( 3 )若删去,句子的意思就由“ ”变为“”,不符合实际。

( 4 ) xx 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2 某词语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说明理由。

对策:( 1 )不可以。

( 2 )原词的意思;所换词语的意思。

( 3 )换了后,句子的意思就由“ ”变为“”,不符合实际。

类型3 指示代词的含义:“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概括整合。

类型4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类型5 提取信息。

如:文章从哪些方面进行说明的。

①从文本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要的言语信息;②合理地整理、组合信息,概括其要点;③能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

类型6 根据文章内容下定义
被定义项(种概念)是与相邻概念的本质区别+属概念。

类型7 文意判断。

错项设计思路:
(1)偷换概念。

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并不是一回事。

(2)有意混淆程度深浅、范围大小。

(3)有意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往往。

(4)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

(5)以偏概全。

把其中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点。

(6)因果颠倒或强拉因果。

即把因说成果,把果说成因,或给无因果关系的二者建立因果关系。

(7)张冠李戴。

常常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

(8)误划类别。

即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

(9)无中生有。

即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

类型8 拓展: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推断;根据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或经验进行联想、想象;对文本与链接材料进行综合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