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工资管理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工资管理系统

企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工业工程
指导老师:
摘要
由计算机代替人工执行一系列操作,这样就使办公人员可以轻松快捷地完成工资管理的任务。

本文主要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与理解,设计一个简单的工资管理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包括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方面。

在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中,综合运用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技术,并充分结合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

本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用计算机对各种工资信息进行日常的管理,如输入、查询、修改、增加、删除以及打印等,迅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工资信息的统计、计算和汇总工作,实现企业工资信息的集中管理。

关键字:工资管理、
一、项目背景
1.1 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进步,计算机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大范围普及,使计算机的应用逐渐由科学计算、实时控制等方面向非数值处理的各个领域中渗透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以微型计算机为处理核心,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开发环境的管理系统在办公室自动化以及商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2 系统目标
利用计算机快速整理、传输、处理各种数据的特点,处理会计业务,从而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并可快速查询职工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工资的各项信息。

1.3 系统功能
包含信息查询,信息维护和统计报表三个功能。

信息查询涵盖了职工个人基本信息,工资项目信息,职工工资信息等。

信息维护功能为管理者提供了快速添加,删除,查询等信息维护和管理的途径,保证信息真实有效。

统计报表可以实现对各类信息的分类分析,汇总统计等,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全面了解各种相关信息,快速有效地作出决策。

1.4 系统信息
职工个人基本信息(职工代码,职工姓名,部门),工资信息(工资,缺勤电费扣款,房费,附加工资,工资汇总)。

二、系统分析
2.1 业务结构分析
图2.1 工资核算系统的结构功能图2.2 业务流程分析
2.2.1 业务流程图
图2.2 业务流程图
2.2.2 数据流程图
外部实体 数据流
处理 数据存储
数据流程图分多少层次视实际情况而定,由于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相对较小,在这里我把数据流程图分为二层。

图2.3 数据流程图第一层
图2.4 数据流程图第二层2.3功能分析图
图2.5 功能分析图
2.4 代码设计
所谓代码,就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实体类别,以及属性的一个或一组易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特定符号或记号,它可以是字符、数字、某些特殊符号或它们的组合。

代码的种类很多,根据教育单位的一些标准和上述规则,经过综合考虑,本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中主要使用层次码和顺序码。

顺序码指将顺序的自然数和字母赋予编码对象。

层次码是按分类对象的从属、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一种代码。

编码时,将代码分成若干层次级,并与分类对象的层次相对应,代码自左至右表示的层次由高到低,代码的左端为最高位层次代码,右端为最低层次代码。

每个
层次的代码采用顺序码。

员工的编码如下:
XXX XXX
部门编号顺序号
例如:003003就表示财务部003号员工。

2.5建立数据字典
表2.1 2.6数据加工处理的描述
2.6.1数据流的描述
(1)数据流名称:职工基本信息
数据流来源:人事部门
数据流去向: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项组成:职工代码+职工姓名+部门(2)数据流名称:代扣信息
数据流来源:后勤部门
数据流去向:工资管理信息系统
数据项组成:电费+缺勤扣款等
(3)数据流名称:月工资信息
数据流来源:工资计算模块
数据流去向:工资汇总模块、工资查询模块
数据项组成:职工代码+职工姓名+部门+工资合计+扣款合计+附加工资+工资汇总
(4)数据流名称:工资汇总信息
数据流来源:工资计算模块
数据流去向:工资费用分配模块
数据项组成:部门+工资合计+扣款合计+附加工资+工资汇总
2.6.2处理逻辑的描述
处理逻辑名称:基础数据输入处理
简述:接受各部门的基础数据
输入的数据流:职工基本信息、电费等代扣信息
处理描述:对职工基本信息、电费等代扣信息进行数据提取,为职工工资输入作准备。

处理逻辑名称:职工工资计算处理
简述:进行职工工资计算
输入的数据流:职工基本信息、职工应发项目信息、职工代扣项目信息处理描述:处理由基础数据处理后得到的职工工资应发款和代扣款,生成职工工资表
处理逻辑名称:工资汇总处理
简述:进行工资的汇总处理
输入的数据流:职工工资信息
处理描述:对职工工资表进行汇总,汇总代码,生成工资汇总表
逻辑名称:工资费用分配处理
简述:按代码进行工资费用的分配处理
输入的数据流:工资汇总表
处理描述:根据工资费用的用途,代码进行工资费用的分配,生成工资费用分配表。

2.6.3数据存储的描述
数据存储名称:职工工资表
简述:记录职工工资明细帐
数据存储组成:职工代码+职工姓名+部门+工资合计+附加工资+扣款合计+工资汇总
关键字:职工代码+姓名
相关联的处理:工资计算处理
数据存储名称:工资汇总表
简述:记录代码工资信息和职称工资信息
数据存储组成:部门+工资合计+扣款合计+附加工资+工资汇总
关键字:部门+月份
2.7管理信息系统流程图(设想图)
图2.6 工资管理系统流程图
三、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系统分析阶段产生的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设计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分析报告就是一份软件规格说明书,系统设计人员根据说明书的规定和逻辑要求,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将系统的逻辑模型转化成为物理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总体设计
3.1.1 功能结构图设计
图3.1 工资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
3.1.2 系统程序运行原理图
图3.2 系统程序运行原理图
3.2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3.2.1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数据库概念设计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数据模型。

我们首先要将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首先抽象为不依赖任何具体机器的信息结构,这种信息结构不是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而是概念级模型。

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换为具体机器上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和概括。

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事物之间的联系,能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处理要求。

由于其简洁、明晰、独立于机器,很容易理解,因此可以用概念模型和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交换意见,使用户能积极参与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概念模型易于变动,还很容易向各种数据模型转换。

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涉及的主要有7个,分别为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联系。

E-R图是概念模型最常用的表示方法,在E-R图中:
1)用长方形表示实体型,在框内写上实体名。

2)用菱形表示实体间的联系,菱形框内写上联系名,用无向边把菱形分别与有关实体相连,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

若实体间的联系也具有属性,则把属性和菱形也用无向边连上。

具体图示如下:
实体联系属性
工资管理系统的E-R图如下图所示:
图3.3 工资系统 E-R图
3.2.2 实体属性
3.2.3 数据库的实现
根据上面的逻辑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在数据库SQL sever2008中创建表。

3.3 输入/输出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