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加减法(不连续进位、退位)的运算
教学内容:二年级第四册第54页信息窗3红点1、2和绿点内容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结合蜜蜂采花粉计算距离的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
少或少多少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 让学生经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笔算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经历与
他人交流与合作,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对算式进行优化的过程。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连续进位、退位)的笔算。
教学难点:探索并理解进位、退位笔算算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计数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看到了上千只小蜜蜂,在蜂王的一声令下,迅速的按各自的路线飞去,它飞了好远,终于找到了果园和花园,这些小蜜蜂也顾不得休息,就开始采蜜了。
同学们你想参观一下它们的采蜜的场景吗?(出示场景图)
(板书:万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设计意图:把本单元的“信息窗”情境串联,通过引入把可爱的小蜜蜂采蜜的场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
)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发现问题.
师:看,这就是小蜜蜂采蜜的地方(课件展示信息窗3的情境图)
学生:观察画面,小组交流。
2、提出问题,汇报交流。
一只小蜜蜂偷偷的告诉老师,它想知道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板书)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呀?交流汇报。
板书问题。
(课件显示)
生回答预设:
第一队和第二队一共有多少只?
第一队比第二队多多少只?
第二队比第一队少多少只?
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
从一队的果园到家比从二队的花园到家多飞多少米?
等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进位加法。
㈠列式解决
师:同学们,真棒,你们也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我们先帮小蜜蜂来解决问题。
师:刚才小蜜蜂问我:从果园到花园一共有多少米?同学们请你们小组之间讨论,该怎么解决?
列出式子。
学生列式讨论。
㈡算法探究: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同学们交流算法)教师巡视。
老师根据巡视情况提示不同的算法,尤其是估算。
学生汇报算法:(可以根据巡视有选择的用展台展示学生的算式列法。
学生情况预设:
⑴估算:592接近600,384接近400,600+400≈1000(只),大约1000只。
⑵用计数器拨:先拨592,再加上384,个位上2个1加4个1得6,十位上9个1加8个1
得17,写7向百位进1,百位上5个百加上3个百,再加上进的1个百,共9个百,结果是976.
⑶列竖式计算
从个位加起两个1加四个1得6,十位上9个十加8个十是17个十,10 个十是一个百,向百位进1,百位上是5个百加3个百得8个百,再加上进的1个百得9个百,结果是976.
……
㈢算法优化,质疑新知。
老师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呢?为什么?学生交流后达成共识:笔算最简便。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大家观察一下,这道题跟我们以前学过的三位数笔算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进位。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万以内的笔算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今天做的这样的笔算要注意什么呢?
生讨论交流,
教师提示:十位上的9加8得17,你是怎么写的?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先把相同位数上的数对齐,再从个位加起,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加深对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的算理的理解。
㈣小试身手,新知运用。
同学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你能解决第一队和第二队共有多少只蜜蜂这个问题吗?独立解决,交流解决及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指名到黑板演示:
518+227=745(只)
老师点评学生的演示。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错误可以拿来在点评后展示,作为反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设计意图:利用低年级学生的争强好胜的特点,趁热打铁,巩固深化新知,进一步弄清三位数加法(一次进位)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
2、退位减法。
㈠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帮助小蜜蜂解决问题,现在我们的问题还没解决完呢?有没有信心来解决掉呢?
师出示问题:
⑴第一队比第二队少多少只?
⑵一队从家到果园比二队从家到花园多飞了多少米?
㈡解决问题,尝试计算。
在小组间交流算法,解决第1题。
全班交流。
生回答预设:
生1:我是用计数器拨的,边说边拨,先拨518,再减227,个位8个1减7个1得1,十位1个十减2个十不够减的,到百位去借1个百,十个十加上1个十是11个十,11个十减2个十,得9个十,百位被借走1个还剩下4个百,4个百减2个百还剩下2个百,结果是291。
生2:我是用竖式计算的:让学生到黑板演示。
个位8减7得1,十位1减2不够减,到百位借1,得11个十,11减2得9,百位被借走1剩4,4减2得2,结果是291.
……
㈢引导优化。
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简便,开成共识:笔算既方便又准确。
㈣小试身手。
同学们,这道题是三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下面自己试着解决第2题,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快又准确。
哪位同学想上台展示一下。
教师巡视。
师生共同交流:集体评议。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回顾这四道题的计算过程,想一想,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一次进位(退位)的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课件显示)
先小组讨论交流。
师引导得出结论:三位数减法笔算时:
①相同的位数要对齐。
②从个位加(减)起。
③如果是减法,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借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④如果是加法,要注意满十进1。
设计意图:进位(退位)减法是在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设计上尽量让学生在新知的基础上,根据满十进一的道理,体会不够减时向上一位借一当十的道理。
五、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㈠课件展示课本第55页第2题:
设计目的:强化加减法的进位和退位的方法小组试拨完成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强调计算时要注意进位和退位?
㈡课件展示课本第55页第1题:
设计目的:检测学生对进退位加减法的应用。
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展示解决。
用错误订正去加深对进退位加减法的处理理解。
㈢火眼金睛辨对错
设计目的:通过找错,加深对进退位的算理的理解。
㈣解决问题试身手
设计目的:独立完成,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计算后再相互订正,增加兴趣。
㈤拓展延伸:在下面相同的图形上填上相同的数字
设计目的:通过趣味练习题的创设,让学生自主解决体验计算的过程,从而学会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有哪收获在小组里说一说,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你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的吗?
预设:
生:我知道了三位数的进位加法,并会用竖式计算。
生:我知道了三位数退位减法,并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强化算法算理的掌握,综合提升学生新知的框架结构,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⑴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读情境图为依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
同时启发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对同学的发言设疑,提出自己的所想、所感,把
想到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解决。
在计算时,先让学生尝试一下怎么算,然后再对学
生所想进行优化得出结论,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表达能力。
⑵遵循学生天性,道法自然。
二年级学生好动、激情,所以在课堂上,我充分的利用这
种天性,避免数学计算枯燥,引导学生边学边练。
遵循相同算理的原则,让学生小试
身手,结合学习的新知,自己去尝试解决类似的问题,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通过自
主探究、交流、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满十进一”和“借
一当十”的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