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危险源辨识方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方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方法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
名词解释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者状态;
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
评估风险大小一级确定是否可容许的过程;
可容许风险: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以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安全:
免不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

危险源识别的目的:
1、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具体体现;
2、是全面挖掘系统内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可能引起事故的条件、后果及影响,提出消除和控制事故的措施,为后续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3、是真实实现“四不伤害”,落实各项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的有力武器;
4、是杜绝各类隐患事故的有效措施;
5、是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在危险源识别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危险源的五种识别因素和六种类型。

1、五种因素:能量、有害物质、失控、人员失误、环境;
2、六种类型: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生理性、行为性和其他性。

危险源时态:
指所识别出来的危险源存在的时态(即过去、现在、未来)。

是非判断法
下列情况可直接判定为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
a、不符合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法适当控制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法)
影响危险性的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
a)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 L 值表示);
分数值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6 相当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1 完全意外,可能性小
b)暴露于潜在危险环
境的频次(用 E 值表示);
分数值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的危险环境 6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
非常罕见地暴露
c)相关后果(用 C 值表示);
分数值 事故或危险情况发生可能性 济损失(万元)
伤亡人数 100 ≥1000 死亡 10 人以上 40 [500,1000)经 死亡 3~9 15 [100,500) 死亡 1~2 人 7 [50,100) 多人中毒或重伤 3 [10,50) 至少 1 人致伤
1
(1,10)
轻伤
d)危险性分值 D : D=L×E×C
风险因素的分级控制

可以设想,但绝少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风险等级
分数值 D 危险程度
1 ≥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2 (160,320) 高度危险,须立即整改
3 (70,160) 显着危险,需要整改
4 (20,70)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5
<20
稍有危险,或许可能接受
1) 1 级: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制定方案实施控制。

(2)2 级: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给大量资源。

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就应采取应急措施,应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制定控制方法,并对其实施监控。

(3)3 级: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规定并进行预防和控制。

(4)4 级: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5)5级: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1、2 级判断为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

各部门将列入“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表”中的危险源,按照上述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填写“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由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进行审查、汇总,形成公司“重大危险源(不可接受风险)清单”,公司总部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后予以发布。

子公司和项目部的危险源辨识、评价由子公司、项目部分别进行和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