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培训已成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确保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领导在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领导在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一)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我代表教育局对各位顺利通过考核成为XX小学一名光荣的教师表示祝贺!XX小学是我区为适应城区教育形势发展需要新创办的一所学校。
按照上级领导要求和我们区教育部门的惯例,选聘上的教师走上新岗位前都要参加集中培训。
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培训,提升教师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岗位,为学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下面,结合这次培训,我提几点希望:一、希望大家勇于担当重任。
随身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剧增,我区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日益突出。
进校难、读书难一度成为社会热点问题。
群众要求创办新学校的呼声越来越高。
XX小学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创办的。
学校一立项就吸引社会各界关注。
各级领导极为重视,包括市领导,都多次过问和具体指导。
学校领导班子、教师人选也是反复酝酿,层层选拔。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填补城区教育资源空缺、缓解大班额现象的基础上,把学校办成一所起点高、质量好、亮点多、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学校。
现在,学校硬件建设基本完善,各种配套设施陆续到位。
学校是否能承载社会寄予的厚望,重任就落在各位肩上,希望大家从现在起,就要勇于承担起这个重任。
二、希望大家给自己定更高的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前,我区教育改革发展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的历史时期。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群众和社会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满足需求,关键在于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师德优,具有实施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的教师队伍。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这一点,要主动提升自己,确保有能力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在城区,名校众多,XX小学、XX小、XX小、XX小,每一所都是响当当的。
XX小学能不能后来者居上,就靠大家的努力和奋斗。
大家作为XX小学第一批创业者、开拓者,尽管通过层层选拔,但也仅仅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当年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风趣地说是进京“赶考”,我希望大家也把进入新学校当作一次“赶考”,站在更高的起点,定下更高的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争取创造更高的业绩,向社会和家长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希望大家安心学习,学有所获。
这次培训,我们制定了很好的培训学习计划,设置了优质课程,同时还邀请了专家为我们授课,能够帮助大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
在培训期间,大家一定要遵守学习的纪律,遵守学习的作息时间安排,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在听课中做到精力集中、精神饱满、秩序井然,保证我们这次的学习顺利有效。
要在学习中感悟,重视学习成果的转化,将学习的认识,好的经验做法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中,真正把好的教育思想、理论转化成促进教学工作的新理念,转化成提高教育质量的新办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异彩,充满活力。
最后,预祝培训班取得丰硕的成果和圆满的成功。
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顺利!谢谢!领导在教师培训班上的讲话(二)老师们、同志们:这次新学年教师培训班,在常务副院长俞克新同志的主持下,办得很好,很成功。
通过学习,大家提高了认识,尤其是对办好独立学院,思路明确,定位准确了。
我们要使广大师生认识到作为独立学院的发展定位,明确学院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定位。
确定这个定位很重要。
我们要好好地学习贯彻教育部20xx 年的1 号、 2 号文件和20xx年16 号文件精神,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这个指导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我这里还要说的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但也不要放弃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
再好的学校培养的学生也不能都去搞科研。
中国的科研人员105 万人,经费投入世界第六位,科研成果却是倒数第几位。
如西药,好多不是我们的成果,是仿造出来的,人家叫“张三”,我们改成“麻五”,真正属于自己发明的很少。
我们培养的学生,主要是应用型人才,也可能出一部分研究型人才,但要有创新精神,真正为国家作出贡献。
我们的数学、英语、园艺等专业,已经出现了一批高才生,他们在全国大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立志在读完本科以后,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这是很可喜的现象。
王国胜等几位教授对他们的培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要继续努力,为学校增光。
外语系金素云主任工作很辛苦,军训期间不离开操场,看着她的老师进行训练。
她培养的学生在全国英语大赛中夺得全省第五名。
三本学生也可以培养成学术型人。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不能为自己工作做不好找理由,我不想在学校内听到“不可能”三个字。
怎样才能把华豫学院办得更好?关键在于大家齐心协力,认定一个目标,不停地努力奋斗。
正是由于大家的努力,华豫学院在全省十个独立学院中,是最好的两个之一;在全国313 所独立学院中,排名在前50 名的位置。
办学校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要更加努力啊!目前,在校生人数、投资规模和占地面积,在全省独立学院中,我们是最大的。
今年的招生形势很好,在山东我们投了170 个招生计划,投档的999 个。
但是要看到,生源在逐年减少,招生一年比一年难。
如果我们的教学质量上不去,也会有招生困难的时候,招不到学生,我们教学楼盖得再好也没用,到那时,我们也就见不上面了。
你们跳槽,我跳楼!所以,我们要争取两三年内进入全国独立学院中的前20 强!上学年我给大家讲过,到华豫学院工作,就是华豫学院的主人,要把华豫学院当成自己的家,把华豫学院的工作当成自己的事,我不赞成“来打工”的说法。
实践证明,我们的老师接受了这个观点,并且在工作中确实是这样干的。
最近,又有一种说法,说在华豫学院干的工作越多,落的不是越多,挨的批评越多。
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我们的原则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奖优罚劣。
一个学期的工作,或者一个学年的工作,都要评比,实行末位淘汰制。
过去的一学年,奖励了不少人,一个教学大赛就有20 名教师得一等奖,17 名老师得二等奖。
中层干部中11 名同志获得出国旅游奖。
但也确实淘汰了一部分人,淘汰率在5 %左右。
暑假期间辞退了六位同志。
大家可以看出来,得奖就是工作干得好的,淘汰的就是工作干得差的。
批评和表扬都是为了工作,多数同志能理解这一点。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奖优罚劣,末位淘汰制。
特别是在领导层,能者上,庸者下。
一个单位的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
“一头狮子带领一群羊,可以击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新学年,董事会聘请了几位在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担任华豫学院的院级领导,充实了学院院领导班子。
大家看到了,常务副院长俞克新上任以来,学院的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变化,面貌为之一新。
系主任、老教授赞成、拥护俞院长的领导。
哈工大的王锡仲馆长,是听到他退休的消息,侯运民副董事长当天坐飞机到哈尔滨请来的。
我们还聘请了两位院士作为名誉院长。
其中有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樊明武教授。
今年招聘的新老师中,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的研究生。
这是新学年上新台阶的有利条件。
中层领导班子也作了一些调整。
对几个不做实际工作,说假话,工作上不称职的中层领导,董事会采取了果断措施,坚决辞退。
否则,他们付出代价,学院也受损失。
同时,我们还精心选拔了一批年青同志担任中层领导,使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逐步年青化、专业化。
每年保持95 %的稳定,不论是教师,行政管理人员,职工或者领导干部,每年都要有百分之五左右的人被辞退、解聘。
这是我们的基本做法。
也是我们办学十年来积累的一条重要经验。
这种做法,公立学校做不到,我们说到办到。
所以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
平时工作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我要求基层各单位,每星期要开一次工作总结会,也可以叫单位生活会,就象战争年代的共产党组织那样,经常总结工作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校级、处级的领导班子,也要这样做,可以叫做周周清。
我们有句口号,今天的事今天完成,再加上一句,这个星期的问题这一星期解决,决不拖到下一星期。
月月检查,期期评比,每学年都奖励先进,淘汰落后,我们的工作就会年年都有新变化。
关于奖励问题,我们正在研究。
最近提高了大家的工资标准,以后主要是在奖励教学质量高、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上下本钱。
要制定工作质量奖,教学质量奖;既要多劳多得,又要优劳优酬;既可以发奖金,也可以搞非物质奖励。
比如出去旅游,每年可以选出20 %的优秀教师国内游,可以挑选两三个国内游线路,供优秀教师挑选。
中层领导每年40 %出境游,新马泰、港澳台、朝日韩,亚州游完,再去欧洲。
院级领导每年都要出国考察学习,一般放在春节寒假期间出国考察旅游。
做到既心情舒畅,又开阔眼界,学到了知识,要大力提倡。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共产党的专利,也是我们办学的一大法宝。
要多谈心,我们学院的领导,要每学期给中层干部谈一次话,肯定成绩,指出缺点,以利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工作。
各单位的负责人也要这样做。
对下属的关心不只是发奖金,政治思想上的关心,工作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爱,比发奖金还重要,是金钱也买不到的。
我要求各单位负责人和下级同志的谈话要作记录,并将谈话记录报人事处。
要通过培训培养,使在华豫学院工作的人,实现从鸡到凤凰的转变。
当然,能不能飞起来,能否转变,还要靠自己的努力。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才能有高层次的需求。
我们把华豫学院办好了,到这个学校工作的人有了归属感,把这里当成自己终生奋斗的地方,就是满足了大家的归属需求。
我办学校十年了,搞企业二十多年了,从开始就和我一起干事创业的人,在华豫学院就有十几个,副院长杨新忠、基建处处长侯胜利、还有王爱民、冯新建、赵建立等,现在都有了房子,有了车子,过上了小康生活。
有很多人,二十多年没有离开过我们的企业和学校,他们在这里有靠山,有奔头,日子越过越好。
老师们作为知识分子,有更高的需求,那就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我相信,在华豫学院干下去,都能实现自身价值,关键是自己要奋斗。
我们都在农村生活过,干活的人和不干活的人不一样。
凭眼神就能看出来。
干活的人精神抖擞,不干活的人溜着玩也抖不起精神。
我给人事处安排过,要重视和开展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凡是达到晋升条件的,不能落在公立学校的后边。
还要搞“地方粮票”,教学水平高,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可先搞校内职称,同样享受国家职称的待遇。
要十分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选拔青年领导干部,要有三个重要条件:一要有领导他人的欲望,有驾驭局面的能力,进取心强,精力充沛;二要有自信心,“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