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解吸实训单元装置说明及操作规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 Array系列产品操作规程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UTS-TX)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二○一○年四月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系列产品操作规程吸收解吸操作实训装置(UTS-TX)编制:张增良、刘慧、雷继红、王英校对:审核:批准: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二○一○年四月前言中控集团创建于1993年,多年来以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先进控制研究所等的科研积累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浙江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以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科技交流和超前的科技产业意识,及时了解和把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始终站在自动化技术的最前沿,保证了在国内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绝对综合优势地位。
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是中控集团下属子公司。
以专业自动化技术优势、长期从事化工行业控制系统优势、丰富的教学经验优势,进入教学仪器行业。
致力于教学仪器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
拥有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培训基地、先进的实验室建设理念和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把现场运行的稳定可靠的工业化产品带入高校实验室,使高校实验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社会无缝连接,并凭借多年积累的雄厚技术底蕴长期从软硬件上持续支持高校实验室建设,使高校实验室真正站在科技的最前沿。
化工专业技能操作实训装置UTS系列产品是以化工原理八大单元为基础背景,结合高校实训课程教学大纲要求而成功开发的。
该系列产品在设计中尽力贴近工厂装置的原则下:(1)重点考虑装置的安全性、科学性、环保性、实用性、资源的可循环利用;(2)选用多种形式的设备、仪表、阀门、管件等,以拓展教学范围,丰富教学内容;(3)配置不同控制系统(常规控制与DCS控制)。
可满足化工工艺类、化工机械类和过程控制类专业学生认识实习、实训操作的要求。
体现工厂情景化、操作实际化、控制网络化(DCS)、故障模拟真实化等。
本手册将分单元分别介绍该系列的原理、功能、特点及其使用方法。
声明1.本手册版权属于浙江中控科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明确的书面许可,不得将本手册内容复制、修改或提供给第三方。
2.操作此设备前,请仔细阅读本手册。
在充分理解、掌握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再对此设备进行操作和维护,否则,错误的操作会导致设备的损坏或人身伤害。
3.严禁对本设备进行擅自改造,由此原因所造成装置的性能改变或损坏,本公司恕不负责!4.本操作规程为通用版操作指导书,老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5.本手册中如有难于理解的地方或有错误、遗漏等问题,敬请联系我们的技术支持,欢迎拨打电话:安全事项使用之前,请仔细阅读本手册,以便正确使用。
危险若不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将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伤亡或重大的损失。
为了防止触电或者产生错误动作和故障,在确认安装完成之前,请不要接通电源。
接通电源后,请不要触摸端子,否则会有触电危险。
装置在接通电源的状态中,不要把水溅到控制柜的仪表以及端子排上,否则会有漏电、触电或火灾的危险。
切断电源并挂上禁止通电警示牌后,才可以进行设备单元的拆卸或检修,否则会有触电危险。
注意化工类实验应在良好的通风环境下进行。
实验物料请勿直接排入生活地沟。
使用装置前,首先检查本装置的外部供电系统,本装置供电电压为380VAC,频率50Hz。
请勿将运转设备长时间闭阀运行。
外部供电意外停电时请切断装置总电源,以防重新通电时运转设备突然启动而产生危险。
如遇到意外情况,请立即切断电源。
每次停车后请及时切断总电源,并将装置内的物料排放干净。
注意定期对运转设备进行保养,尤其是长时间未使用的情况下,以保证装置的正常使用。
目录7第1章装置说明1.1工业背景气体的吸收与解吸装置是化工常见的装置,在气体净化中常使用溶剂来吸收有害气体,保证合格的原料气供给,在合成氨、石油化工中原料气的净化过程中均有广泛应用。
在合成氨脱硫、脱碳工段均采用溶剂吸收法脱除有害气体,溶剂吸收法吸收效率高,装置运行费用低廉。
本装置考虑学校实际需求状况,采用水-二氧化碳体系为吸收-解吸体系,进行实训装置设计。
1.2实训功能1.2.1能进行机泵、容器、塔器等设备操作。
1.2.2能进行二氧化碳-水体系吸收、解吸实训,吸收、解吸装置操作考核。
1.2.3能进行吸收塔、解吸塔效率测定。
1.2.4系统可实现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实时显示过程数据,有工控柜,可接入DCS系统。
1.2.5装置为工程化布局、带操作平台、斜梯,反映工业吸收-解吸布局特点。
1.2.6能进行气相色谱分析及化学分析实训。
1.3流程简介(附工艺流程示意图)二氧化碳钢瓶内二氧化碳经减压后与风机出口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通常控制混合气体中CO2含量在5~20%),经稳压罐稳定压力及气体成分混合均匀后,进入吸收塔下部,混合气体在塔内和吸收液体逆向接触,气体中的二氧化碳被水吸收后,由塔顶排出。
吸收CO2气体后的富液由吸收塔底部排出至富液槽,富液经富液泵送至解吸塔上部,与解吸空气在塔内逆向接触。
富液中二氧化碳被解吸出来,解吸出气体由塔顶排出放空,解吸后的贫液由解吸塔下部排入贫液槽。
贫液经贫液泵送至吸收塔上部循环使用,继续进行二氧化碳气体吸收操作。
1.4装置布局示意图1.4.2平面布置示意图+0.00平面布置示意图+2.06平面布置示意图1.5设备一览表1.5.1罐类设备一览表1.5.3主要动力设备第2章生产技术指标在化工生产中,对各工艺变量有一定的控制要求。
有些工艺变量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些工艺变量虽不直接影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然而保持其平稳却是使生产获得良好控制的前提。
为了满足实训操作需求,可以有两种方式,一是人工控制,二是自动控制。
使用自动化仪表等控制装置来代替人的观察、判断、决策和操作。
先进的控制策略在化工生产过程的推广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生产过程的平稳性和产品质量的合格率,对于降低生产成本、节能减排降耗、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1各项工艺操作指标二氧化碳钢瓶出口压力≤4.8MPa减压阀后压力≤0.04MPa二氧化碳减压阀后流量~100L/h吸收塔风机出口风量~1.9m3/h吸收塔进气压力2.0~6.0kPa贫液泵出口流量~1m3/h解吸塔风机出口风量~16m3/h解吸塔风机出口压力~1.0KPa富液泵出口流量~1m3/h贫液槽液位1/3-2/3液位计富液槽液位1/3-2/3液位计吸收塔液位1/3-2/3液位计解吸塔液位1/3-2/3液位计2.2主要控制点的控制方案第3章装置联调试车3.1控制柜面板示意图3.2控制面板对照表3.3装置联调装置联调也称空气试运行,是用空气等介质,无固体物料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模拟生产状态的试车。
目的是为了检验生产装置连续通过物料的性能,此时,可以对空气进行加热或降温,观察仪表是否能准确的指示流量、温度、压力等数据,以及设备的运转是否正常等情况。
此操作在装置初次开车时很关键,平常的实训操作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操作其中的某些步骤或不操作。
3.3.1由相关操作人员组成装置检查小组,对本装置所有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电气、照明、分析、保温等按工艺流程图要求和专业技术要求进行检查,确认无误。
注:装置在出厂前已经完成此操作,此操作不作实训要求。
3.3.3系统检漏①气相管路:开启风机C401,C402,关闭系统液相管路阀门,将风机调至最大功率运行,检查各风机管路焊接点和法兰、丝口连接处是否泄漏(在连接处涂抹肥皂水的方式检查),如无泄漏,则系统气密性试验合格;如查出泄漏点,做上标记,待系统停止运行后进行消漏处理。
②液相管路:关闭气相管路阀门,开启液相管路阀门,将自来水接入各待检测设备、管道内,加至各设备放空管溢出关闭为止,并保证各液相管路内充满液体。
检查各管路、设备连接处及焊缝处,如无泄漏,则为合格。
①风机试车:分别启动风机Ⅰ、风机Ⅱ,观察风机运行的稳定性、流量、风压、风机电机温升等是否正常。
②贫液泵(P4O1)试车:将吸收液槽加水至1/2-2/3液位,检查泵电路系统,调节贫液泵出口管路阀门,启动贫液泵,进行泵出口压力及流量调节,观察泵运行的稳定性、流量、扬程等是否正常。
泵出口水由吸收塔排污阀排出。
③富液泵(P4O2)试车:将解吸液槽加水至1/2-2/3液位,检查泵电路系统,调节富液泵出口管路阀门,启动富液泵,进行泵出口压力及流量调节,观察泵运行的稳定性、流量、扬程等是否正常。
泵出口水由解吸塔排污阀排出。
试车过程中若发现不正常的声响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停车检查原因,并消除后再试。
第4章实训操作实训操作之前,请仔细阅读实训装置操作规程,以便完成实训操作。
注:开车前应检查所有设备、阀门、仪表所处状态。
4.1开车前准备4.1.1由相关操作人员组成装置检查小组,对本装置所有设备、管道、阀门、仪表、电气、照明、分析、保温等按工艺流程图要求和专业技术要求进行检查。
1.检查外部供电系统,确保控制柜上所有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
2.开启外部供电系统总电源开关。
3.打开控制柜上空气开关(QF1)。
4.打开仪表电源空气开关(QF2)、仪表电源开关。
查看所有仪表是否上电,指示是否正常。
5.将各阀门顺时针旋转操作到关的状态。
检查孔板流量计正压阀和负压阀是否均处于开启状态(实验中保持开启)。
1.打开贫液槽(V403)、富液槽(V404)、吸收塔(T401)、解吸塔(T402)的放空阀(V14、V28、V12、V45),关闭各设备排污阀(V09、V15、V20、V29、V35、V40)。
2.开贫液槽(V403)进水阀(V13),往贫液槽(V403)内加入清水,至贫液槽液位1/2-2/3处,关进水阀(V13);开富液槽(V404)进水阀(V27),往富液槽(V404)内加入清水,至富液槽液位1/2-2/3处,关进水阀(V27)。
4.2开车4.2.1液相开车:1.开启贫液泵(P401)进水阀(V16)、启动贫液泵(P401)、开启贫液泵(P401)出口阀(V19),往吸收塔(T401)送入吸收液,调节贫液泵(P401)出口流量为1m3/h,开启阀V22、阀V23,控制吸收塔(扩大段)液位在1/3-2/3处。
2.开启富液泵(P402)进水阀(V30),启动富液泵(P402),开启富液泵出口阀(V32),调节富液泵(P402)出口流量0.5m3/h,全开阀V33、阀V37。
3.调节富液泵(P402)、贫液泵(P401)出口流量趋于相等,控制富液槽(V404)和贫液槽(V403)液位处于1/3-2/3处,调节整个系统液位、流量稳定。
4.2.2气液联动开车1.启动风机Ⅰ(C401),打开风机Ⅰ(C401)出口阀(V01),稳压罐(V402)出口阀(V08)向吸收塔(T401)供气,逐渐调整出口风量为2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