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拆迁补偿财务处理规定

拆迁补偿财务处理规定

拆迁补偿财务处理规定————————————————————————————————作者:————————————————————————————————日期:关于财政部财企[2005]123号《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文件的相关问题和执行㈠、财企[2005]123号文件的规定关于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5]123号)据一些地方和企业反映,企业因城镇规划、库区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搬迁而收到政府给予的相应补偿款,其有关财务处理规定不明确,不便执行。

为此,现就有关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的财务处理问题通知如下:一、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

搬迁补偿款存款利息,一并转增专项应付款。

二、企业在搬迁和重建过程中发生的损失或费用,区分以下财政部文件情况进行处理:(一)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业务核算,其净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二)机器设备因拆卸、运输、重新安装、调试等原因发生的费用,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三)企业因搬迁而灭失的、原已作为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四)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支出,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三、企业搬迁结束后,专项应付款如有余额,作调增资本公积金处理,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金由全体股东共享;专项应付款如有不足,应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收到的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的总额及搬迁结束后计入资本公积金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当单独披露。

四、本通知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2005年8月15日财企[2005]123号文件的主要要点经济事项财企[2005]123号文件相关规定文件规范事项范围企业因城镇规划、库区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搬迁而收到政府给予的相应补偿款搬迁补偿款会计核算的处理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作为专项应付款核算。

搬迁补偿款存款利息,一并转增专项应付款。

(注:上述规定基本是依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搬迁过程相关事项财务处理1、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业务核算,其净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2、机器设备因拆卸、运输、重新安装、调试等原因发生的费用,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3、企业因搬迁而灭失的、原已作为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使用权,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4、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支出,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搬迁补偿款节余的会计处理企业搬迁结束后,专项应付款如有余额,作调增资本公积金处理,由此增加的资本公积金由全体股东共享;专项应付款如有不足,应计入当期损益。

搬迁补偿款的相关披露企业收到的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的总额及搬迁结束后计入资本公积金或当期损益的金额应当单独披露。

㈡、对财企[2005]123号文件的理解和执行财企[2005]123号文件的规定与《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文件特指“搬迁补偿款”,因此文件表述的事项仅是涉及搬迁的相关事项。

但由于各地涉及搬迁情况的不同,在执行中尚应参照所在地政府的相关规定。

1、执行上述文件应限于尚未执行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已执行新准则的企业应遵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2、尽管文件规定规范的范围是“企业因城镇规划、库区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搬迁而收到政府给予的相应补偿款”,但如果企业发生收到属于政府对企业的补偿、补贴、补助的款项,个人的理解其会计处理可以比照文件的规定处理;3、企业发生的“搬迁”事项,必然要涉及“土地使用权”的问题,除因搬迁新购入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在增加“无形资产”的同时核销“专项应付款”外,企业占用的土地,可能有以下情况:⑴、企业占有土地的“土地使用权”,是通过缴纳土地出让金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或从其他单位购入的“土地使用权”,企业反映于“无形资产”科目核算。

一般情况下企业应连同反映于固定资产科目的房屋、建筑物(包括固定资产中道路、围墙等项目),借记“专项应付款”、“累计折旧”等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科目;⑵、企业占有土地的“土地使用权”,是“划拨土地使用权”,但企业过去已通过请产核资按评估价值的50%计价反映于“固定资产”科目(不计提折旧),此时企业可比照前款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4、企业生产经营现有的固定资产,在不同的企业可能存有多种不同情况,但应按照文件的规定分别进行会计处理:⑴、原有的固定资产性能完好,经拆迁、安装、调试后仍可用于新位生产,所支付的拆迁费用、运输费用、安装费用、调试费用等可以直接在“专项应付款”中直接核销(若为了反映不同固定资产上述费用的支出情况,可以按不同固定资产进行归集);⑵、原有固定资产无法通过拆除用于新位的生产经营,此时应按“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业务核算,其净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⑶、原有的固定资产虽然尚可使用,但从技术发展角度应购置技术比较先进的设备用于新的生产过程,此时对原固定资产出售应比照前款“因搬迁出售、报废或毁损的固定资产,作为固定资产清理业务核算,其净损失核销专项应付款”;⑷、根据产业的调整或按照市场的需求,企业转产生产其他的产品,购置新的生产设备,应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在建工程”科目进行核算,当达到预定的可使用状态,按规定的程序结转固定资产。

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借记“专项应付款”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

如专项应付款——政府补偿款数额不足以核销全部固定资产数额时,贷记资本公积的数额以专项应付款贷方余额为限;5、搬迁企业职工的安置在一般情况下,企业的搬迁多系由政府安排在市郊择地另行建设或由繁华地段迁至偏僻地带,因此不涉及职工的安排,只不过需要企业增购班车通勤接送职工。

但也有由于搬迁,由于种种原因或搬迁企业撤消与其他企业合并,需要将部分职工安排至其他企业,应由企业向接收单位或职工个人支付一定的安置费用的支出。

对此“用于安置职工的费用支出,直接核销专项应付款”。

6、企业由于政府市政建设的需要,一般情况下个别的国有企业,不需要搬迁另行安排建设新址,很可能形成与其他企业的合并与职工的安排,虽然不存在搬迁新址的行为,但有与接收单位合并过程的支出,而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

此时原有企业撤消需要进行清算,在清算过程中应按上述对政府拨付“搬迁补偿款”进行会计处理的基础上按清算的结果结束原有的企业。

7、搬迁补偿款在处理上述各项损失、费用后的节余,应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推荐二、关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07]61号《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文件的相关问题和执行㈠、财税[2007]61号文件的规定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61号为支持城市的规划改造工作,经研究,现将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明确如下:一、本通知所称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是指因当地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搬迁企业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以及搬迁企业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转让收入。

二、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收入,应按以下方式进行企业所得税处理:(一)搬迁企业根据搬迁规则,用企业搬迁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的固定资产和土地(以下简称重置固定资产),以及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准予搬迁企业的搬迁收入扣除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和安置职工费用,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二)企业因转换生产经营方向等原因,没有用上述搬迁收入进行重置固定资产或技术改造,而将搬迁收入用于购置其他固定资产或进行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的,可在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中将相关成本扣除,其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三)搬迁企业没有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应将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搬迁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收入购置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推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五)搬迁企业从规划搬迁第二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其余额并入搬迁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对于符合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搬迁企业,其取得企业搬迁收入,在审核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有关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的条件时,不计入企业的总收入。

四、主管税务机关要对企业取得的政策性搬迁补偿收入和原厂土地转让收入加强管理。

重点审核有无政府搬迁文件或公告,有无搬迁协议和搬迁计划,有无企业技术改造、重置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是否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技术改造、重置固定资产和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等。

五、本通知印发之前已做税务处理的,不再调整;尚未进行税务处理的,按照本通知的规定执行。

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二〇〇七年五月十八日财税[2007]61号文件的主要要点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1、用企业搬迁收入购置或建造与搬迁前相同或类似性质、用途的固定资产和土地(简称重置固定资产),以及进行技术改造或安置职工的应将政策性搬迁收入扣除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和安置职工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2、因转换生产经营方向等原因,没有用搬迁收入进行重置固定资产或技术改造,而将搬迁收入用于购置其他固定资产或进行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的应将政策性搬迁收入扣除用于购置其他固定资产或进行其他技术改造项目的相关成本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3、搬迁企业没有重置固定资产、技术改造或购置其他固定资产的计划或立项报告的应将政策性搬迁收入加上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变卖收入、减除各类拆迁固定资产的折余价值和处置费用后的余额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相关税收政策1、搬迁企业从规划搬迁第二年起的五年内,其取得的搬迁收入暂不计入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在五年期内完成搬迁的企业搬迁收入按上述规定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其余额并入搬迁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2、搬迁企业利用政策性搬迁收入购置的固定资产可以按照现行税收规定计算折旧或推销,并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3、对于符合西部大开发、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搬迁企业其取得企业搬迁收入,在审核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有关主营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的条件时,不计入企业的总收入。

㈡、对财税[2007]61号文件的理解和执行1、财企[2005]123号文件的颁发时间是2005年8月15日,两年之后的2007年5月18日颁发财税[2007]61号文件。

根据客观经济情况的发展和相应政策的颁布实施,观察两个文件规定的内容,除在性质上前者主要规范的是财务会计处理,而后者主要规定的是所得税的计缴事项外,总体上讲61号文件应是在123号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客观的发展而制定颁发的(尽管是会计处理和税务计缴的不同),两者之间并无重大的矛盾之处;2、财税[2007]61号文件明确“企业政策性搬迁收入,是指因当地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搬迁企业按规定标准从政府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以及搬迁企业通过市场(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取得的土地转让收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