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云南省昆明市一中高三第九次适应性训练理综生物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不能产生[H]的场所是()A.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B.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C.酵母菌的细胞质基质D.人体心肌细胞的线粒体基质2.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细胞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不会大于核DNA数C.细胞无丝分裂时必须进行核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着丝点的分裂仅发生在有丝分裂3.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使骨骼肌收缩、细胞呼吸增强,从而为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浆细胞产生抗体等过程提供能量,并引起机体产生发烧、鼻塞等1症状,这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表现。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过程中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B.参与稳态维持的免疫细胞只有吞噬细胞和浆细胞C.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增加尿量来促进散热D.体温恢复正常后机体就恢复稳态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体有序的生命活动依靠多种激素共同调节B.植物体不同部位可合成不同激素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植物体内的激素可通过体液运输到作用部位D.不同激素可作用于植物体内相同部位5.生态学家调查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兔的种群数量及其中短毛兔的数量占比(兔的长毛和短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结果如表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第8年免的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λt,其中λ=2B.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某种生物的数量不一定能维持稳定C.短毛兔较长毛兔更能适应环境,8年间兔的种群发生了进化D.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的种群密度6.萨顿利用蝗虫细胞作材料观察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蝗虫为二倍体生物,其中雄蝗虫2N =23,性染色体组成为X,精子中有11条或12条染色体,雌蝗虫2N=24,性染色体组成为XX。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依据是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B.雄蝗虫减数分裂时会因染色体联会紊乱而观察不到四分体C.含有11条染色体的精子中没有性染色体D.精巢的细胞中最多可观察到2条X染色体二、综合题7.已知酶必须保持正常的结构才能发挥催化作用,酶分子被水解后就不能发挥催化作用;X酶存在于人的肝细胞中,能将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请依据上述原理设计实验,在适宜温度、pH下探究X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还是RNA。
(1)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
(2)欲加快酶促反应速率,节约实验时间,请提出合理的措3施。
__________8.2021年初,一场由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冠肺炎在全世界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
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也让人民意识到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打赢这场“战争”的关键。
研究发现中药材黄芪在病毒性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
科研组欲实验探究黄芪发挥作用的机理。
实验材料:2019–nCoV、2019-nCoV宿主细胞培养液、黄芪有效成分提取液、生理盐水、生理状况相同的正常小鼠。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当2019-nCoV侵入人体后,吞噬细胞能吞噬消灭部分病毒,此时发挥作用的是免疫系统的第_______道防线,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功能。
(2)该科研组欲探究黄芪能否直接消灭病毒或抑制病毒增殖,完成实验步骤:a.将适量的2019-nCoV宿主细胞培养液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2019-nCoV;b.两组中分别添加_______,培养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中的_______,分析得出结论。
(3)已知适量运动能增强免疫能力,该科研组为探究黄芪是否也能增强免疫能力,设计了如下表格来记录实验结果。
本实验中以_______作为衡量免疫能力强弱的指标。
若检测结果中b组与c组的数据都明显大于a组,说明______________。
9.香豌豆具有紫花与红花、长花粉与圆花粉两对相对性状,分别受等位基因A、a与B、b的控制。
紫花长花粉与红花圆花粉杂交,F1全为紫花长花粉,F1自交,所得F2植株中紫花长花粉∶紫花圆花粉∶红花长花粉∶红花圆花粉=226∶17∶17∶64。
请回答下列问题:(1)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推测:“F2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F1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由于___________之间发生_____________而重新组合,产生各含45种基因型的雌雄配子;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这种结果”。
请设计杂交实验验证甲同学的推测。
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及支持该同学推测的子代表现型情况)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也可能是:含有(3)乙同学推测:“F2某个基因的花粉不能正常受精从而产生这种结果”。
你认为这种推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不能正常受精的花粉类型;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10.调查发现,当某地植被覆盖率低于50%时,蝗虫可大量产卵繁殖子代,而煌虫趋水喜洼,干旱时大量蝗虫就会由干旱地区成群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引起蝗灾,造成农产品大量被破坏。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蝗虫迁往水源丰富的地区是因为这些地区植被的“绿色”为蝗虫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可以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之外生态系统还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
(2)蝗虫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_消费者。
为预防蝗灾,可采用______________法调查蝗虫若虫(跳蛹)的种群密度。
(3)防治蝗灾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防治方法是使用“微生物农药”,即利用绿僵菌、微孢子虫、痘病毒等微生物感染蝗虫,大大提高些虫的死亡率来达到治虫的目的,该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
植物覆盖率高可更好的蓄水防旱,从而降低煌灾发生的概率,这体现出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___价值,防止蝗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
11.泡菜腌制过程中硝酸还原菌能产生亚硝酸盐,而一些乳酸菌合成的亚硝酸盐还原酶,能够显著降低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研究小组从传统工艺制作的泡菜坛中取样,筛选亚硝酸盐还原酶高产乳酸菌菌株,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需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制备过程中使用氢氧化铝乳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将处理过的泡菜发酵液稀释后涂布在含溴甲酚绿(遇酸变色)的____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上,__________(填“需氧”或“厌氧”)培养一段时间后,挑取周围变色的________在________上临时保存。
(3)再将临时保藏的各菌种分别接种到含________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
培养液离心后取上清液,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依次加入对氨基苯磺酸、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试剂,形成________色染料,选出显色最________(填“深”或“浅”)的菌落即为亚硝酸盐还原酶高产乳酸菌菌株。
(4)取样的各泡菜坛中亚硝酸盐含量存在差异,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答出2点)。
712.养殖水产品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千百年来我国人民发展出了高度复杂且可持续的农业生态系统——桑基鱼塘。
鱼塘里加装增氧泵可以养更多鱼,如今依靠太阳能向增氧泵供电的鱼塘(简称“光伏鱼塘”)已替代桑基鱼塘。
请回答下列问题:(1)桑基鱼塘中的桑树、水生植物、鱼类、昆虫、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等共同组成了________。
通过设计食物链,使原本流向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成分)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人类,提高了能量的_______,这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2)鱼塘加装增氧泵的目的是________。
光伏鱼塘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造,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________、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光伏鱼塘属于成功的生态工程,但西南山区却不宜照搬,因为建立生态工程时需遵循________和________原理。
参考答案1.B【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都能产生[H],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也能产生[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的[H]本质不同。
【详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都能产生[H],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消耗[H],场所依次是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基质,因此水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不能产生[H],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
2.D【分析】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如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详解】A、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正确;B、由于核DNA都是分布在染色体上,而一条染色体在DNA复制前,只含1个DNA;复制后,1条染色体含2个DNA,所以细胞内染色体数只能是小于或等于核DNA数,B正确;C、细胞无丝分裂时必须进行核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只是分裂过程中不形成纺锤体和染色体,C正确;D、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而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的相关知识,比较基础,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增殖的过程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3.A【分析】3H 1N 1流感病毒引起的机体发烧、鼻塞等症状是内环境维持稳态的一种表现,主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
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详解】A 、下丘脑作为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收缩,通过分级调节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多,调节细胞呼吸增强,而免疫系统的吞噬细胞、浆细胞等也参与调节,A 正确;B 、免疫调节中,B 细胞、T 细胞等也会参与调节,B 错误;C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结果是使尿量减少,C 错误;D 、稳态指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维持稳定,温度恢复后不一定就是稳态,D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