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思维导图
作品评级办法
依据“最佳设计奖”的评比条例, 85分以上,得A; 70-75分,得B; 60-70分,得C; 60分以下,得D。
【奖励办法】
颁发奖状,奖励超人气、超炫酷 、超创意的学习文具、有梯度。
预祝同学们收获多多
•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 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 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 记忆链接。
需要
• 1、你的大脑 • 2、绘制的来源对象(文字等) • 3、彩笔 画纸
• 目的:生动地用你自己加工的知识图像, 深刻地记忆下来。
步骤
• 1、阅读找出核心主题
• 2、用笔做出标记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对历史的内在关联展开探讨,以发现历史教学内容的 紧密关系和因果关联、价值判断的内容及效用,并引 导和培养学生掌握这种认知历史的方式和方法,则是 我们目前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思维导图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Biblioteka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16课 三国鼎立
思维导图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民族 的内迁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19课 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 3、思考出第一级主题词,发散归纳知识点.
•
第二级主题词,……
• 4、注意:各级主题之间要有等级区分
•
图文并茂,生动不枯燥
思维导图反馈
• 闪光点: • 1、主题词具备2、内容符合要求(农耕) • 3、有自己的设计思路 • 缺点: • 1、各级主题词层次不清楚 • 2、大段抄写,没有提取核心词(每个不超
过5个字) • 3、知识点错误
思维导图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第1课 中国最早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3课 远古人类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4课 早起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8课 百家争鸣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制作阶段 】 6月6日—6月17日 3-4课时 1.带好相应的课本和材料 2.课堂上进行思维导图绘制 3.要写启示 4.按时完成并上交
【评价阶段】 6月20日—6月24日 2课时 1.帮助布置展板 2.学生互评选出最佳人气奖 3.保留好成果作为以后复习工具
【奖项设置】 最佳人气奖(1) 最佳创意奖(1) 最佳设计奖(4) 最佳团队奖(6)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统大一统王朝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思维导图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Ⅱ研究教材—②课的理解与设计
“最佳人气奖”产生办法
八个小组分别发放不同选票,即每 个小组拥有一张选票,每个主题的12个 小组的票样相同。作品公开展示两天后, 选取一个班会课时间,由各小组代表统 一时间投票。
票数最高的作品获奖。
“最佳创意奖”产生办法
作品符合最佳设计奖的基本要求 (即达到60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 觉,能突破目前的复习成果、设计形式 、设计表达、展示方式等方面有跨越
——陕西师范大学 王成军
【活动目的】 通过学习,学会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 通过绘制,复习各个主题相关的知识; 通过合作,感受团队学习的思维火花; 通过竞赛,激发学习中的热情与潜力; 通过评价,肯定思维拓展与自我成长。
【赛程安排】
【准备阶段】 5月30日—6月3日 2课时 1.学习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2.明确团队及分工 3.抽签确定主题并填写报名表 4.课堂上复习各主题内容 5.准备材料
性的思考和表达。
“最佳设计奖”产生办法
1.思维导图的内容符合主题 10分 2.表述清楚,线索清晰、一目了然 20分 3.符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如:符合史实、 论从史出等)有制作收获与启示 30分 4.图文比例得当、色彩搭配协调优美 20分 5.图面富有艺术感染力 20分
“最佳团队奖”产生办法
团队全员参与,得50分 作品达到A等级,得20分 复习及制作过程中,团结合 作,共同 探究,氛围和谐,得20分 教师评价,得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