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环境质量标准: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财物质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污染物控制标准:是为了实现环境质量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环境基础标准:是指在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做的统一规定,它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
水体自净: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氧化还原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总残渣:是水和废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总不可滤残渣和总可滤残渣。
COD(化学需氧量):在一定条件下,氧化1L水样中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
高锰酸钾指数:以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BOD(生化需氧量):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空气污染:是随着工业以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如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排放到空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地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0μm颗粒物的总称。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它可长期飘在空气中,也称飘尘。
烟气黑度:是一种用视觉法监测烟气中排放有害物质情况的指标。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1.环境监测的目的:(p2)
2.环境监测的分类:(p2)
3.我国环境标准分为:(P9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4.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P10)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P12)
6.大气环境环境质量标准(P24 到三级标准)
7.水质污染的分类:水质污染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三种类型
化学型污染:指随废水及其他废弃物排入水体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造成的水体污染;
物理型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有色物质,悬浮固体、放射性物质及高于常温的物质造成的污染;生物型污染:指随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排入水体的病原微生物造成的污染;
8.污水监测项目的分类:(P33 (三)废水监测项目)
9.监测度那面和采集点的设置原则:(P37)
10.湿式消解法:(P51)
11.地质监测的意义和目的:(P135)
12.空气污染的危害有:(p145 点十例)
13.空气污染受哪些因素的影响(p149)
14.监测站点的布设原则和要求(P153)
15.空气样品的采集方法(P157)
16.怎么测定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193)
17.一种废物是否对人类环境造成危害,可以用以下四点来监测:(p230)
18.土壤组成(P262)
19.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P269----P270)
20.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项目:(p270)
21.生物指数检测法;贝克生物指数(p294)
22.空气污染生物监测(P303)
23.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了解采集要求)p311----p313
24.生态监测定义:(P321
25.等响曲线:(p334)
26.灵敏度:(P446)
27.校准曲线:(P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