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中新的教学方式应用探究
受限于空间、时间及其本身的高危险性,部分化学实验是无法让学生亲自验证的,导致达成效果上有所欠缺。
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认知和结论探究,给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以微课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以其最佳的自主学习效果,丰富的流媒体形式展示形式,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有效点缀和补充,以其便捷的终端播放和传播方式逐渐成为教师在课堂实验教学中的首选。
本文通过利用微课堂教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展开多层面分析,以促进高等院校化学实验教育的良性发展。
标签:微课教学;化学实验;探究
化学實验作为高等教育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态度和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的化学实验教学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受限于空间、时间及其本身的高危险性,部分实验是无法让学生亲自验证的,在达成效果上有所欠缺。
传统意义上的知识认知和结论探究,给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化学课堂上,微课堂教学的应用可以有效的解决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凸显出其在化学实验教学方面独特的呈现优势的同时,也拓宽了教师课堂素材的应用模式。
1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堂教学的应用价值
“微课”以其最佳的自主学习效果,丰富的流媒体形式展示形式,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有效点缀和补充,便捷的终端播放和传播方式成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首选。
见微知著,小中见大是微课堂教学的典型特点,从组织者的角度而言,教师作为微课程的研发者,通过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微课化的整合,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的提升。
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可实现合并微课为平台,完成教学模块的交流和互换,对课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驾驭。
为高等院校的研究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最优路径。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课堂教学所获得的数字化手段支持越发的多样化,使其与学生学习生活和学习方式更贴合、更具有时代特点。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教育模式,将其化学实验的环节针对性、反复获得性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的凸显。
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堂教学的应用可行性
受到高中学段学业压力、课程时间等多方面的制约,大部分学子未能有效地经历系统地实验技巧和实验探究能力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基础实验素养普遍不高且参差不齐。
而教学中对实验目的、实验现象以及注意事项等化学实验的必备环节的讲解,将占用大量的课程时间且收效较低。
实践表明,根据高等教育的化学实验教学特点和学生基点,有效地将实验安全操作规范、数据采集方法等以微课堂的形式植入传统的授课模式中,不仅拓展了课堂的空间,提高学生学科的参与性,还可以提升化学实验实践能力,促进院校的学科信息化改革,这一具有时代
特点和超越时空属性的微课实验教学方式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
3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新教学方式的实践策略
3.1 主题呈现多样化
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堂的实施,关注时间的限制和过程结构的同时,主题的选择形式不可太单一。
大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性,对事物的接受速度快却易产生环节疲劳,在以学期为单位的化学实验中,单一的示例型教学植入,会成为课堂的累赘。
可对教学目标,能力训练,实验研究等多个层面去实现微课。
完成不同学段、不同课堂、不同环节的多维度交织,实现微课的主题选择和呈现的多样性。
3.2 情境创设多元化
好的情境是成功课堂的开始,也是成功课堂的一半,实验教学微课堂的创设情境,在内容上是十分宽泛的。
部分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的目标性太强,指向性不高,忽略了化学教育链性问题。
微课的情境创设模式应以高效、简介、统一为实践要求,让学子可以迅速进到实验教学的情境中的同时,完成对课堂知识点和实验对象的认知以及实验研究方向的构建。
3.3 环节植入精准化
在实验教学中,微课植入时机也会对微课堂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实际的化学实验微课堂运用中,往往出现课程的设计者与具体的课堂实施者之间在设计理念及问题深度、素材选择等方面的差异。
这就要求课程在植入中要有效融入实验教学组织者的教学流程中,合理规避问题的重复、教学重点偏移等问题。
好的实验植入会成为“锦上添花”,而不应是“狗尾续貂”。
3.4 未来的化学教学新方式运用的常态化
站在整个大学学段化学教育的角度,统筹实施微课的常态化应用进程。
将其与学生的知识预习、疑难解答、实验参考同步推进,实现微课应用的多层面效应。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可将设计到的基本操作微课,新仪器操作规范微课、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微课、数据采集方法微课,通过平台上传或学生群普发,通过这些基于课程难点和易错点的微课视频支撑,提高实验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当前的高等教育实验教育的微课程运用中,教师微课的应用能力以及实验教育微课运用的理论和模式,尚都处于初期阶段。
高等教育的化学实验教学的微课应用在实现理论化和模式化的同时,通过微课视频的辅助和学生群体共建,以提升学生的实验综合素养为核心目标,推动高等院校化学教育的信息化革新。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2]何弘水.微课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10.
[3]武亚明,曹雪琴.微课在高职”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盐化工,2017(6):42-43.
[4]杨亚琦,陈桂,胡扬剑.微课在地方本科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7(19):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