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合理使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合理使用

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的合理使用由于儿童入学之前就在认字,他们对汉字的理解仅停留在认识这个字上。

进入小学以后,学习了更多的汉字,可在数学课上对文字信息的搜集仅限于教师的讲授,这些对于学生的数学语言系统的丰富是不够的,并对于学习数学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在低年级,让学生对数学语言产生敏感性,让学生理解数学语言表达的含义,让学生用数学语言去表达数学思想,这是一件多么愉悦的事情。

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学语言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数学语言去理解和表达,低年级的数学语言教学要讲究策略。

一、说数学读数学——快乐的语言有声阅读,在一年级下半学期,学生的识字量已经达到了朗读的标准,我尝试搞了这样一个训练,让孩子大声朗读搜集到的信息,朗读要解决实际问题,朗读解题的方法,从而获得直观的感受。

虽然时间花费了很多,但是看到孩子们阅读得仔细、解答得快乐,这些都是值得的。

看着孩子们认真读书时那摇晃的小脑袋,看着孩子们仔细聆听发言时那竖立的小耳朵,看着孩子们想要表达时那晃动的小手,我知道,他明白了什么是数学特有的语言。

他们通过对文字语言的了解,加深了信息之间联系,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加强审题的训练。

题目在解答之前,孩子们是不动笔的,只是读和说完整地理解了题目以后,他们才能把答案写到一张纸上。

还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说数学”和“读数学”的机会,将“说数学”和“读数学”作为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任务。

学生只有通过与标准的数学语言进行交流,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增强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从而建立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在解决问题教学时,说结题思路是有效的途径,这就必须加强语言训练启动思维。

“题中讲了件什么事,告诉了什么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样既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良好的审题习惯,提高了审题能力。

提高读题、复述题意、说解题思路使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有利于明确题意,正确解答。

二、写数学美数学——美妙的符号书写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中都希望能体会数学的精妙。

我们也想展示数学独特的魅力,让学生体验数学之美。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对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有至高的美。

”在数学学习中符号语言不是没有感情的符号,而是热情的舞者,它有
着无与伦比的美。

在一年级入学的时候,就让学生先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数字,并在数学本上练习书写加法和减法算式,强调书写要规范和书写格式。

在每天的课堂上进行不间断的练习,在学生的作业中寻找书写规范的作业让学习学身边的榜样,更好地体现数学的规范美。

学生在学习数学符号时,一定要动手去书写,并且用规范化的书写去强化对符号语言的理解。

正确的书写可以给学生一个形象的并且记忆深刻的表象。

三、听数学,变数学——独特的句型补充说明。

数学语言的简洁性及数学语言独特的句法特点和表达,让学生在理解时稍显困难。

这些简约,可能会给学生转化形式化的语言和式子带来困难。

“小明有10元钱,花去的钱数比剩下的多2元,小明花去多少元”学生不理解的就是“花去的钱数比剩下的多2元”因此要进行解释,让学生去明白“剩下的”意思是解题的关键。

再如“小明有30元钱,小芳有25元,小兰比他们的钱还多18元。

小兰有多少元”这样的题目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对“谁比谁多,少,几”这样的句式进行训练,使学生熟悉这样的句形,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再遇到比这些更复杂的表述,学生也能找出重点,进行突破。

在低年级教师在讲解类似的问题时,要用自然语言进行补充、说明、变化和解释,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不畏惧简约化的数学语言。

数学语言独特的表达和句法特点,则需要在初次接触时教师给学生正确的讲解和一定程度的训练。

数学思维的发展,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对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能力和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低年级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都依附在数学语言上数学能力的发展更是建立在良好的数学语言的基础之上。

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听到更多用数学语言发出的声音。

而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正确地对待低年级数学语言的教学。

教师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

让我们牢记这句话,在课堂上适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运用精湛的数学语言,营造一个个优化的教学氛围,开启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