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实践不断发展——认识不断发展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因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受到主客 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完成 的,需要不断反复地认识。
每一认识成果(思想、理论、计划、 方案等)都需要不断地回到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 的矛盾 。所以人们的认识运动永远都 不会停滞。
——毛泽东:《实践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血的教训
15世纪初,罗马教皇英诺圣特病危,群医束手 无策。当时,意大利米兰有个叫卡鲁达斯的医生说, 直接向教皇输入人血(童男的热血),可以救治。
实践尝试(失败)——理性认识 17世纪,医生们用羊血给人输血。 实践反复——认识反复 100年后,1875年,朗特亚医生借助显微镜弄明 白了血液的成分是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不同动 物的血液混在一起促使红细胞凝结,导致羊血杀人。 实践发展——认识深化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5'01")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日心说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 相互作用的过程。
有认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
摹写
(信息)
主体
客体
选择
认识
建构
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
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虚拟
(创造)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的主要环节
真理的绝对性
① 任何真理都包含着同客观对象相符合的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界限, 都不能被推翻;
② 真理性的认识每前进一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的世界的更进一步的认识。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第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为群众所掌握,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有益于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① 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② 需要一定的中介环节:方案、手段。 ③ 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接受和掌握。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大流漂移假说
1910年,德国魏格纳翻阅世界地图,发 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线的吻合性,产生了大陆 漂移的(理论)猜想。
确立实践 目的方案
通过一定的手段 把方案变成实际
活动
通过反馈调节, 使实践目的、手 段和结果按一定
方向运行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产生了认 识的需要
是检验认 识得 以产生和
发展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对实践有指导和调控作用
1.走在实践前面,指导实践方向。 2.在实践过程中指导和调控活动进程。 3.在实践之后总结和反思。 4.两种性质的作用。
割裂二者关系,理论上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 的错误;实践中会导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掌握典型的、丰富的、真实的感性材料。 (认识的客观内容)
第二,运用科学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 (认识的主观形式)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感性直觉 理论猜想
20世纪50年代,古地磁学新发现和地球 物理勘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有了支持大陆漂 移说的新证据,大陆漂移假说重新活跃起来。 理论指导实践 新经验 巩固发展理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 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的 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 程度。”
会产生一个飞跃(一次否定)
——物质变精神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一次飞跃:从感性到理性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一张纸,折叠51次 有多厚?
相互区别:感性认识具体丰富,理性认识抽象深刻。 相互依赖: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大家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包
教学分析与设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血的教训
1900年,生理学家肖特克和朗特斯脱发 现了人的血型由于红细胞所含“抗原”不同, 可以分成A、B、O三种类型。只有血型相应, 输血才会安全。
1910年,科学家强斯基和莫斯又发现了 AB型血型。后来,陆续又发现MN、P、RH等 血型,总共已有10多种血型。从此,输血就 更安全可靠了。经过2000多年的探索,牺牲 了无数人的生命,人类终于弄清了血液这种 神秘的东西,进入了输血的自由王国。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路线 物
感觉和思想
唯心主义路线 思想和感觉
思想是从天上 掉下来的
思想是头脑中

自生的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 直观的消极被 动的反映论
• 离开实践考 察认识 • 离开辩证法 考察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 能动的革命的
反映论
• 把实践观点 引入认识论 • 把辩证法应 用于反映论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个认识周期的两次飞跃
第二次飞跃
新感性认识
第一次飞跃
新实践 ———精神变物质
理性认识
看是否得到预期的成功
(二次否定)
——理论、政策、计划 (未经证明)
感性认识 实践
——对客观外界的现象的认识。 积累多了,经过人脑的加工创造,就
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幻想、 直觉、顿悟等)对认识具有激发和调控 作用。
要通向那些定律, 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 那种对经验的共鸣的理解
为依据的直觉,才能 得到这些定律。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实践
——看是否得到预期的成功 ——意义更伟大
第一,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有益于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