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腹泻PPT课件

小儿腹泻PPT课件

主要累及儿童, 尤其是6月-2岁的婴幼儿。 四、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 的重 要
原因。
.
3
为什么说腹泻病是儿童最 常见疾病之一?
WHO资料显示:亚、非、拉地区5岁以下的儿童,每年 发生腹泻10亿人次以上,死亡500万,病死率约0.5%。
我国资料显示:5岁以下的儿童,每年每人平均发病次 数为2次,年病死率为0.051%。
➢ 病原 志贺氏菌、侵袭性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

空肠弯曲菌、耶尔森氏菌。
➢ 临床特征
血丝便。
1、痢疾样泻:脓血便、粘液脓便、粘液
2、大便镜检:大量WBC、脓细胞、RBC、 吞
噬细胞。
重。
3、脱水、电解质紊乱较少,中毒症状可
.
15
病毒性肠炎(渗透性腹泻)
轮状病毒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复制
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坏死、脱落; 新生上皮细胞取代
➢寄生虫:阿米巴原虫、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
➢真 菌:白色念珠菌.图3
抗生素诱发的肠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性肠炎)
.
6
轮状病毒
腺病毒
冠状病毒
.
星状病毒
7
霍乱弧菌
痢疾杆菌
.
8
阿米巴滋养体
蓝氏贾第鞭毛虫
隐孢子虫
.
白色念珠菌
9
非感染因素
➢ 饮食因素:即食饵性腹泻 ➢ 症状性腹泻: ➢ 过敏性腹泻: ➢ 乳糖不耐受: ➢ 其它:如天气因素
问题: (1)该患儿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 么,如何做出?确诊需做哪些检查?该病的机理是什 么?可出现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病还有哪些? (2)该患儿目前的治疗。(最主要的治疗、其他治疗、如 何喂养)
.
2
概述
一、腹泻病的定义 健康儿童粪便(人乳喂养儿、牛奶喂养儿、混合喂 养儿)
二、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多种病原引起的综合征。 三、腹泻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尤其是不发达地区、
短链有机酸增多 (乙酸、乳酸)
腐败性产物 (如胺类)
肠腔渗透压升高
水份进入肠腔
肠蠕动加快
.
腹泻
18
➢ 机理:渗透性腹泻、动力性腹泻 ➢ 病因 喂养不当 ➢ 临床特征
1、稀糊便或水样便、有酸味、有不消化食物残渣 2、大便镜检:大量脂肪滴。 3、无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无发热等中毒症状。
.
19
临床表现(Manifestation)
.
12
➢ 机理: 分泌性腹泻 ➢ 病原
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杆菌、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葡 球菌。
➢ 临床特点 1、水样泻。 2、大便镜检正常。 3、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
13
侵袭性肠炎(渗出性腹泻)
侵袭性细菌
侵入肠粘膜固有层
充血、水肿、浸润
渗出、溃疡、出血
腹泻
.
(脓血便)
14
➢ 机理 渗出性腹泻
回吸收面积↓ 水电解质吸收↓
双糖酶活性↓ 肠腔渗透压↑
水样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 机理:渗透性腹泻 ➢ 病因: 各种病毒 ➢ 临床特征:
1、水样泻。 2、大便镜检正常。 3、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中毒症状 不重。
.
17
食饵性腹泻
饮食不当
食物未被充分消化、吸收
积滞在肠道上部,酸度下降 肠道细菌上移、繁殖 食物被发酵、腐败
.
5
感染性因素
➢病毒:轮状病毒(Rotavirus)最常见,其他如肠腺病毒、肠道病
毒、诺瓦克病毒、杯状病毒、冠状病 毒、星状病毒等。图1
➢细菌:
(1)肠毒素性细菌:如霍乱弧菌、产毒性大肠
杆菌(ETEC)、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肠侵袭性细菌:如志贺氏菌、侵袭性大肠
杆菌(EIEC)、鼠伤寒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 耶尔森氏菌.图2
一、腹泻病的共同表现
(一)胃肠道症状(腹泻、呕吐、腹痛、里急后重)
(二)全身症状(发热、精神食欲差、体重减轻)
(三)脱水、电解质紊乱、 酸中毒。
1、脱水
1)原因:内因:婴幼儿体液代谢特点
摄入不足
外因:丢失过多、
2)脱水程度:
3)脱水性质
.
20
脱水程度 重度
失水量占体重 >10%
失水量 50~100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房室传 心电图异常: T波改变、ST段
注意事项:有脱水、酸中毒时、虽然缺钾但血钾可不
血钾随之降低、
低,脱水、酸中毒纠正后、
应补钾纠正。
.
23
2)低钙血症、低镁血症:
低钙血症: 血离子钙<1.0 mmol/L。
低镁血症:血
镁<0.74 mmol/L;
原因:a.摄入减少;
精神状况 极度萎靡
前囟眼眶凹陷 十分明显



口腔粘膜 十分干燥
皮肤弹性 极差
尿

脱水程度判断
轻度
中度
5%
5-10%
50
100~120(ml/Kg)
稍差
萎靡or烦躁
轻微
明显
稍减少

稍干
干燥


.
稍减少
减少21

脱水性质 高渗性
水与钠丢 钠<水
失的比例 血钠(mmol/L)
>150 病理生理
细胞内脱水
.
10
发病机理
.
11
肠毒素性肠炎(分泌性腹泻)
ETEC 粘附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繁殖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T)
耐热肠毒素(ST)
上皮细胞膜受体结合
激活
激活
腺苷酸环化酶
鸟苷酸环化酶
ATP cAMP
GTP cGMP
水)
肠上皮细胞吸收减少(Na+、Cl-、 分泌Cl-增加
肠液增多,超过结肠吸收能力
腹泻(水样泻)
我院资料显示:93-2005年住院病人数224544,腹泻病 人数20836,占同期全院住院总人数的9.28%。占感染 消化科住院病例的1/3-1/4。
.
4
病因(Etiology)
内因(易感因素)
➢ 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 机体防御功能较差 ➢ 人工喂养
外因
➢感染性因素(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腹泻)
小儿腹泻病
(Infantile diarrhea)
儿科学院感染消化科
.
1
病例: 10月男孩、10kg、因发热、腹泻2天于2011年11月 入院。大便为蛋花汤样、有时呈米汤样,每天10余次, 无腥臭味;病后哭时泪少,尿量减少明显。 查体:精神萎靡、眼眶凹陷、皮肤弹性差、无花纹、 肢端循环好,心肺无异常发现,腹部平软、肠鸣活跃。 入院辅助检查:血清钠: 140mmol/L、 大便常规:WBC(-)、RBC(-)。
无水移动 临床表现
高热烦渴
低渗性 钠>水
<130 细胞外脱水
易休克
.
脱水性质的判
等渗性 钠=水
130-150 细胞内外
一般脱水表现
22
2、电解质紊乱
1)低钾血症:血清钾低于3.5mmol/L;

因:a.钾摄入不足; b.钾丢失过多;
临床表现: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神经、骨骼肌、胃

平滑肌、心肌) 导阻滞、心室颤动。 下移、出现U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