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第十中学南综合教学楼工程旁站监理方案编制单位:湛江市联兴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1年6月编制人:审核:根据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在房屋建筑施工阶段监理中,对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实施全过程现场跟班的监督活动。
本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监理旁站实施方案如下:(一)工程情况1、工程名称:湛江市第十中学南综合教学楼工程2、工程地点:湛江市人民大道南71号3、建设单位:湛江市第十中学4、建设规模:3800平方米5、现场条件:工程现场已完成三通一平,具备开工条件。
6、监理工期:300天7、设计单位:湛江鸿迪建筑设计有限公司8、监理范围:按设计施工图纸的土建、装饰、水电、防雷、消防安装等工程。
9、工程监理要求:按设计的施工图纸及国家现行的监理规范和施工规范的标准进行施工管理。
10、工程中质量要求:保证合格,争取优良。
(二)工程项目旁站监理工作依据1、建设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监理管理办法(试行)。
2、国家省市现行的有关工程建设及建设监理法律、政策、规范及标准。
3、政府批准的该工程项目建设计划及其他有关文件。
4、监理合同及业主认可的其他监理工作文件。
5、正式的设计文件、图纸及说明。
6、依法签订的与本工程有关合同或协议。
(三)旁站监理人员的主要职责:1、检查施工企业现场质检人员到岗、特殊工程人员持证上岗以及机械、发建筑材料准备情况;2、现场跟班监督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执行施工方案以及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情况;3、核查进场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报告等,并可在现场监督施工企业进行检验或者委托具有资格的第三方进行复验;(四)关键部位工序实施方案1、基础施工基坑开挖、灌注桩、回填①防止基坑土方被扰动,应做好排水工作,控制好坑底标高,基坑不超挖,基坑底采用人工平整。
②防止边坡塌方,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方案中明确边坡放坡方案并报监理师审批。
③基坑周围应充排水沟,挡水堤,设集水井用潜水泵抽水,防止基坑泡水。
④回填土最好能用开挖土(如开挖土不行则作砂石回填),夯实回填土时,适当控制土的质量和含水量。
⑤回填土按设计要求施工规范每30㎝一层,充分振捣夯实,压实系数要求达到设计要求的0.95。
⑥基础梁及底板的防水砼所用材料必须符合下列规定:(所有砼由廉江市住宅建筑工程公司提供,但此部分适当控制)。
1)水泥标号不宜低于425#。
2)石子最大粒不宜大于40㎜,所含泥土不得呈块状或包裹石子表面,吸水率不大于1.5%。
3)砂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
4)外加剂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膨胀剂,在施工过程中按规定进行检查其用量。
5)基础梁浇筑过程木工、钢筋工应跟班保证质量。
承台安装时控制好几何尺寸,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长,按图纸复查验收,以保证承台位置、高度等尺寸符合图纸要求。
6)必须采用机械振捣密实,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
7)底板砼应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如必须留设施工缝,应严格按施工缝的留设位置和形式,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在继续浇筑前,按施工规范进行处理。
8)伸缩缝应按设计图纸及规范处理。
9)按规定预留混凝土试块(每个工作班或每100立方米留一组)。
3、养护:注意保养,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小于14昼夜。
4、质量评定:执行《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83。
5、资料整理(1)原材料的质量证明材料。
(2)试块抗压和抗渗报告。
(3)配合比试验报告。
(4)隐蔽前验收会签记录。
(5)施工记录。
(6)事故处理记录。
(7)自检记录。
(8)质量评定记录。
⑦灌注桩施工工艺监理1)钻机就位前,先平整场地,铺好枕木并用水平尺校正,保证钻机平稳、牢固。
在桩位埋设6~8mm厚钢板护筒,内径比孔口大100~200mm,埋深1~1.5m,同时挖好水源坑、排泥槽、泥浆池等。
2)成孔一般多用正循环工艺,但对于孔深大于30m端承桩宜用反循环工艺成孔。
钻进时如土质情况良好,可采取清水钻进,自然造浆护壁,或加入红粘土或膨润土泥浆护壁,泥浆密度为1.3t/m3。
3)钻进时应根据土层情况加压,开始应轻压力、慢转速,逐步转入正常,一般土层按钻具自重钢绳加压,不超过10kN;基岩中钻进为15~25kN;钻机转速:对合金钻头为180r/min;钢粒钻头100r/min。
在松软土层中钻进,应根据泥浆补给情况控制钻进速度,在硬土层或岩层中的钻进速度,以钻机不发生跳动为准。
4)钻进程序,根据场地、桩距和进度情况,可采用单机跳打法(隔一打一或隔二打一)、单机双打(一台机在二个机座上轮流对打)、双机双打(两台钻机在两个机座上轮流按对角线对打)等。
5)桩孔钻完,应用空气压缩机清孔,可将30mm左右石块排出,直至孔内沉渣厚度小于100mm.清孔后泥浆密度不大于1.2t/m3。
亦可用泥浆置换方法进行清孔。
(6)清孔后测量孔径,然后应用吊车吊放钢筋笼,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合格后浇筑水下混凝土。
水下混凝土的砂率宜为40%~45%;用中粗砂,粗骨料最大粒径<40m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3;坍落度宜为180~200mm;配合比通过试验确定。
7)浇筑混凝土的导管直径宜为200~250mm,壁厚不小于3mm,分节长度视工艺要求而定,一般由2.0~2.5m,导管与钢筋应保持100mm距离,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以水压力0.6~1.0MPa 进行试压。
8)开始浇筑水下混凝土时,管底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并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0.8m以上,在以后的浇筑中,导管埋深宜为2~6m。
9)桩顶浇筑高度不能偏低,应使在凿除泛浆层后,桩顶混凝土要达到强度设计值。
注意事项如下:1,测量定位这个不说了。
2,开始时候桩机的水平,钻杆的垂直度,钻杆与桩中心的偏差,这三项的检查。
3,开钻之后钻速控制,尤其比较深的时候,转速不能过快,上诉施工过程有详细数据。
4,孔深测量控制,这个就是重锤量。
5钢筋笼连接段焊接质量控制。
6,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主要是导管埋入混凝土的长度和首方混凝土必须将导管埋2-3m。
其他小细节,兄台施工的时候慢慢体会吧。
2、主体砼结构质量控制首先:模板安装a、模板安装(1)竖向模板和支架的支承部分,当安装在基土上时应加设垫板,且基土必须坚实并有排水措施。
对高支顶进行施工方案复核,确保高支顶安全。
(2)现浇钢筋砼梁板,当跨度等于或大于4m时,模板应起拱。
设计要求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3)现浇多层房屋,应采取分层分段支模的方法,安装上层模板及其支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下层楼板应具有承受上层荷载的承载能力或加设支架支撑;2)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下层支架的立柱,并铺设垫板;(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均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5)控制模板安装偏差。
(6)要求施工单位对外排脚手架部分出施工方案,以便确保外排的安全耐用。
b、模板拆除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砼强度符合设计和有关规范要求。
(1)侧模拆除时应注意保护砼表面及棱角;(2)度模拆除时应按设计要求及保证砼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以上(跨度在2~8m内)。
C、质量评定:执行《砼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b、资料整理(1)预埋件隐蔽记录。
(2)施工记录。
(3)自检记录。
(4)质量评定记录。
其次:钢筋工程a、钢筋加工(1)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不得擅自代换。
加工的形状、尺寸须符合设计要求。
(2)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
油渍、漆污和铁锈等应在使用前清除干净,带有颗粒状片状老锈的钢筋不得使用。
(3)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
调直钢筋时应符合有关规定。
(4)钢筋弯钩或弯折应符合规定。
b、钢筋焊接(1)根据构件受力的特性、抗震要求、钢筋等级和直径等按设计要求焊接。
(2)钢筋焊接的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和质量验收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的规定地。
(3)焊接前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施焊。
(4)热轧钢筋的对接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
(5)冷拉钢筋的闪光对焊应在冷拉前进行,冷拔低碳钢丝的接头,不得焊接。
(6)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接头位置应符合有关规定。
(7)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对有抗震要求的接头不宜设在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
c、钢筋绑扎与安装(1)钢筋的绑扎应符合: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2)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叉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3)梁柱的箍筋,应与受力的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2)绑扎网和绑扎骨外形尺寸的偏差控制在规定允许范围内。
(3)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和末端弯钩应符合有关规定;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4)各受力钢筋之间的绑扎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
(5)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6)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b、质量评定:执行质量验评标准,不合格的要返工处理。
e、资料整理(1)钢筋、焊条及焊剂合格证,钢筋复检报告及焊件试验报告。
(2)钢筋代用单。
(3)施工记录。
(4)自检记录(5)隐蔽验收记录。
(6)质量评定记录。
第三:混凝土A、砼运输和浇筑(商品砼)(1)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
搅拌好的砼,其停放时间不宜超过下列规定:砼温度≤25。
C 为2h,>25。
C为1.5h。
到达浇筑地点采用坍落度,符合规定的坍落度(板、梁、柱为30~50㎜),娄有离析现象时,还须在浇筑前进行二次搅拌。
(2)砼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
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用串筒,溜管使砼下落。
浇筑前将模板面清理干净且模板充分湿润。
拆模时注意砼部分的棱角不被碰损。
(3)浇筑层厚度按捣实的方法不同加以控制。
(4)浇筑砼应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冷缝。
(5)采用振动捣实砼时:1)每一振点振捣延续时间,应使砼表面呈现浮浆和不再沉荣落;2)当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时,注意控制移动间距;应避免撞钢筋、模板、芯管、吊环、预埋件;振动器插入下层砼内的深度应不小于50㎜。
3)当采用平板振动器,其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能覆盖已振实部分的边缘。
(6)木工、钢筋工跟班检查是,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施工缝的位置宜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其具体位置应在施工前安有关规定确定。
施工缝继续浇筑砼,应按规定:表面凿毛,冲洗干净,表面抹10~15mm 厚与砼成分同水泥砂浆。
(8)砼的抗压极限强度,应采用标准试件的砼的强度,砼试块应在砼浇筑地点随机取样制作,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每个工作班一组;每拌制盘不小于100m3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