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变革(Organizational change):组织变革是组织为适应内外环境及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结构及组成要素等适时而有效地进行各种调整和修正。
组织变革是组织保持活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组织为开放有机体的前提下,组织必须随着内在及外在的环境变化,进行调适与改变,对内调整目标为改善组织成员态度与行为、提升组织文化;对外调整目标则是使内部组织优势更加发挥于外部环境机会,达成组织稳定成长,致使组织绩效提升,此适应环境与组织调整策略,称为组织变革。
组织变革的基本步骤:
(1)确定问题
(2)组织诊断
(3)制定变革策略并加以实施
(4)评估变革效果
根据上述组织变革定义,组织发生变革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力量与外部力量,前者包括组织内部所有权或经营权变化、组织过度僵滞等等;后者包括:产业竞争环境变化:关键资源变化、市场变化、竞争者变化、科技技术变化等等;一般社会经济环境变迁:政治、经济、法律变化等等。
组织变革类型与过程
组织变革类型依组织内部发动变革之主动性程度,可分成主动性(Proactive)变革,以及反应式(Reactive)变革;组织变革类型依组织发生变化速度,可分成跃近式(Quantum)或革命式(Revolutionary)变革,以及渐进式(Incremental)或衍化式(Evolutionary)变革;组织变革类型依变革标的层次,约可分成组构结构层次、组织策略调整层次、营运层次、以及组织内部成员知觉层次。
组织应根据其内部条件以及外部环境分析,选择适合当时情境之变革类型。
所有的组织都会不断地进行一定的变革。
组织管理部门需要不断调整工作程序,录用新的干部或员工,设立新的部门或机构,改革原有的规章与制度,实施新的信息技术,等等。
组织总是面临各方面的变革压力,有来自竞争对手的、信息技术的、客户需求的各种压力。
因此,组织变革已经成为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组织变革可以大致分成三类。
(1)适应性变革。
这是指引入已经经过试点的比较熟悉的管理实践,属于复杂性程度较低,确定性较高的变革,适应性变革对员工的影响较少,潜在的阻力较小。
(2)创新性变革。
这是指引入全新的管理实践,例如,实施“弹性工时制”或股份制,往往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容易引起员工的思想波动和担忧。
(3)激进性变革。
这是指实行大规模、高压力的变革和管理实践,包含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变革的代价也很大。
1960年代以来,管理心理学家和企业家都特别关注“有计划变革”,即从零散的变革活动,转向系统的、战略性的有计划变革,重视变革的理论指导和方法途径。
由此,发展出一个新的管理心理学领域,即组织发展,简称为OD,这是组织发展的英文缩写。
组织发展是指以人员优化和组织气氛协调为思路,通过组织层面的长期努力,改进和更新企业组织的过程,实现系统的组织变革。
进行组织发展,往往要在一些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运用管理心理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以实现预定的组织变革计划和目标。
组织发展比较强调正式的工作群体的作用,它的主要对象是工作群体,包括管理人员和员工。
这一点不同于传统方式的组织改进活动,传统的办法集中于个别管理人员,而不是群体。
全面的组织发展还包括群体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整个组织系统的问题。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组织发展可以看成实现有效组织变革的手段。
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组织创新,这是指运用多种技能和组织资源,创造出所在行业或市场上全新的思路、产品或服务。
通过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机构和体制等方面的有计划的组织干预活动,帮助管理人员计划变革,组织和促进各级干部与员工形成高度的承诺、协调和岗位胜任力,从而增强组织效能和员工综合胜任力。
组织变革理论初始者Lewin将组织变革过程分成三个阶段:
解冻(unfreezing),提升变革动机。
变革行动(moving),变革策略执行。
再冻结(refreezing),强化组织新均衡。
在此基本分析原型下,许多组织理论专家延伸出更贴近企业组织变革管理的变革过程,以John Kotter(1998)为例,其指出八阶段变革流程:
建立危机意识。
成立领导团队。
提出愿景。
沟通变革愿景。
授权员工参与。
创造近程战果。
巩固战果并再接再厉。
让新作法深植企业文化中。
组织变革抵抗与变革修正调整策略
组织是由许多个体所组成,抵抗组织变革的原因可分成两类:组织成员部分以及组织系统部分,前者包括:无力感、误解、对未知之恐惧、变革疲乏等等;后者包括组织惯性、组织阶级权力冲突及反弹、组织系统及文化冲击等等。
面对组织变革抗拒力量,变革执行者应进行组织成员组织承诺、知觉、态度调查,找出组织变革抵抗之关键因素。
提供更多变革讯息,及加强沟通与变革教育。
找出更清楚的变革关键需求,具体化愿景:
核心理念及对改革后未来之鲜明描述,以提升组织对改革之期望值。
执行变革绩效机制,鼓励变革初始成功范例,增强成员参与变革之动机。
强化变革策略执行过程的变革领导能力,这包括协商能力、处理冲突能力、有技巧的操纵与高压施行能力,以提升组织变革之驱策力(Driving forces),降低组织变革之抵抗力(Restraining forces),进而达成组织变革目标。
大变革对于企业来说,往往只有生或死两种选择,要么焕然一新,要么伤筋动骨。
当下,很多中国民企已经度过了创业期,进入了第二代、第三代交接班的时候了,而且企业的内外环境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是变革“祖宗之法”,还是抑制元老,推行新政都成为大多数企业基业常青的必由之路。
在所有的变革中,元老派通常都是企业变革的“死门”,因为变革通常就是拿他们开刀,所到之处刀声霍霍。
因此成功的变革胜就胜在要么诱之以利,得到多数元老的支持,如宋朝
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要么铁腕施政,抑制住所有元老的势力,但稍有不慎则后患无穷。
企业组织的相对稳定性是就企业组织的整体性而言,整体统观在较长一段期间内企业组织稳定不变,不可大肆改朝换代伤筋动骨。
而动寓于静,寓于细微,不随时局而变势必淘汰,所以变革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