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用证结算方式风险问题研究

信用证结算方式风险问题研究

经管学院《国际结算》课程论文题目:信用证结算方式风险问题研究摘要:信用证是银行有条件保证付款的证书,因其规则成功将买方信用风险转化为银行信用风险,一度广受国际贸易参与方的青睐,并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较高的比重。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贸易方式的日益灵活,非信用证结算的比重越来越高。

而且,在贸易实务中大家发现,信用证并非绝对安全,或者说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安全。

从理论上来讲,开证银行以自己的信用保证凭单付款,因此无论开证人是否赎单,只要单据相符,银行就应无条件兑付,即将买方商业风险转化成了银行信用风险。

但是,随着全球国际贸易不断深化和演变,各类贸易风险也层出不穷,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缺点也在日益显现。

关键词:结算方式信用证风险风险防范一、信用证结算方式介绍(一)信用证结算方式概念信用证结算方式是银行信用介入国际货物买卖价款结算的产物。

它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之间互不信任的矛盾,而且还能使双方在使用信用证结算货款的过程中获得银行资金融通的便利,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之中,以致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主要结算方式。

信用证是银行作出的有条件的付款承诺,即银行根据开证申请人的请求和指示,向受益人开具的有一定金额、并在一定期限内凭规定的单据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或者是银行在规定金额、日期和单据的条件下,愿代开证申请人承购受益人汇票的保证书。

属于银行信用,采用的是逆汇法。

[1](二)信用证结算方式特点1.信用证是一项独立文件信用证虽以贸易合同为基础,但它一经开立,就成为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的另一种契约。

贸易合同是买卖双方之间签订的契约,只对买卖双方有约束力;信用证则是开证行与受益人之间的契约,开证行和受益人以及参与信用证业务的其他银行均应受信用证的约束,但这些银行当事人与贸易合同无关,故不受合同的约束。

[2]2.开证行是第一性付款人信用证支付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由开证行以自已的信用作出付款保证,开证行提供的是信用而不是资金,其特点是在符合信用证规定的条件下,首先由开证行承担付款的责任。

[2]3.信用证业务处理的是单据信用证业务是一种纯粹的凭单据付款的单据业务。

只要单据与单据相符、单据与信用证相符,只要能确定单据在表面上符合信用证条款,银行就得凭单据付款。

因此,单据成为银行付款的唯一依据,这也就是说,银行只认单据是否与信用证相符,而“对于任何单据的形式、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伪造或法律效力,或单据上规定的或附加的一般及/或特殊条件,概不负责任”,对于货物的品质、包装是否完好,数(重)量是否完整等,也不负责任。

所以,在使用信用证支付的条件下,受益人要想安全、及时收到货款,必须做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

[3](三)信用证结算方式种类信用证的种类很多。

从其性质、用途、期限、流通方式等不同角度,可分为:跟单信用证和光票信用证、不可撤销信用证和可撤销信用证、保兑信用证和不保兑信用证、即期信用证和远期信用证、可转让信用证与不可能转让信用证、循环信用证、背对信用证、对开信用证等。

[3](四)信用证结算方式作用信用证是银行有条件保证付款的证书,因其规则成功将买方信用风险转化为银行信用风险,一度广受国际贸易参与方的青睐,并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占据较高的比重。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规模的扩大和贸易方式的日益灵活,非信用证结算的比重越来越高。

[4]从理论上来讲,开证银行以自己的信用保证凭单付款,因此无论开证人是否赎单,只要单据相符,银行就应无条件兑付,即将买方商业风险转化成了银行信用风险。

二、信用证结算方式业务流程①买卖双方经过磋商,约定以信用证方式进行结算;②进口方向开证行递交开证申请书,约定信用证内容,并支付押金或提供保证人;③开证行接受开证申请书后,根据申请开立信用证,正本寄给通知行,指示七转递或通知出口方;④由通知行转递信用证或通知出口方信用证已到。

通知行在开证行要求或授权下对信用证加以保兑;⑤出口方认真核对信用证是否与合同相符,如果不符,可要求进口商通过开证行进行修改;待信用证无误后,出口商根据信用证备货、装运、开立汇票并缮制各类单据,船运公司将装船的提单交予出口商;⑥出口商将单据和信用证在信用证有效期内交予议付行;⑦议付行审查单据符合信用证条款后接受单据并付款,若单证不付,可以拒付;⑧议付行将单据寄送开证行货指定的付款行,向其索偿;⑨开证行收到单据后,应核对单据是否符合信用证,如正确无误,即应偿付议付行代垫款项,同事通知开证申请人备款赎单;⑩进口方付款赎单,如发现不符,可拒付款项并退单。

进口人发现单证不符,也可拒绝赎单⑪开证行将单据交予进口商;⑫进口商凭单据提货。

三、信用证结算方式风险问题(一)信用证操作方式存在风险出口企业作为信用证结算方式下制单、交单一方,应规范相关操作,不给开证行以“不符点”拒付的可乘之机。

如果信用证的条款有误或者出现出口企业无法满足的条件,单据产生不符点,出口商就将面临被拒付的风险,所以在审证、制单、交单等环节务必要高度重视。

(二)开证行信用存在风险由于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贸易单据的交易独立于贸易合同之外,且作为参与方的银行,其信用情况一般会优于进口商的商业信用,因此信用证被视为一种较为安全可靠的结算方式。

[5]但是,在南亚、非洲等欠发达地区,一些银行信誉较差,操作欠规范,会在没有“不符点”的情况下,拖延付款时间;或者在进口商没有办理付款手续的情况下放单。

(三)开证行所在国家的政治风险国外开证行所在国家、地区发生战争、内战或者暴动,以及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等可以归类为政治风险,这类风险势必会影响开证行履行信用证项下的付款义务。

尽管政治风险发生几率比进口商破产、拖欠货款、拒收货物等商业风险要低得多,但是一旦发生,所造成的损失程度较大、范围较广。

例如,2014年乌克兰某银行因战乱停业;[5]今年希腊各银行根据中央银行的建议停止对外营业并实行资本管制等,这都对出口企业造成了惨痛的损失。

(四)信用证独立抽象性原则具有局限性买卖双方签订进出口合同后,进口商依照合同规定对外开立不可撤销的跟单信用证,出口商在信用证规定的最晚装期内装出货物,并通过通知行提交单据给开证行。

根据信用证业务的国际惯例,银行只处理表面合格的单据,不对货物负责,银行审核的要点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单单一致、单证一致”,即信用证的独立抽象性原则。

在此原则下进口商面临的风险有:出口商故意递交假单据;出口商提供真单据但货物品质不合格等。

[6](五)可转让信用证的风险可转让信用证适用于中间贸易,一些蓄意欺诈的出口商不需要承担第一开证人的义务,将进口商开立的信用证转给指定的第二受益人,利用进口商对信用证下真正供货商的情况并不清楚的特点,绕过开证行和第一受益人进行信用证操作,达到其欺诈的目的。

(六)信用证条款未规定拒付条款风险信用证中规定拒付条款,是对进口商的保护,是防止出口商商业欺诈的手段之一。

[7]例如,在进口铁矿石业务中经常会出现粉矿和块矿同装在一条船上的情况,若货物能提前安排分仓装好,则不会影响最终使用。

但是,由于船公司、出口商的疏忽大意,混装货物时有发生,且货物在卸货后需要进行筛分铁厂才能勉强搭配使用。

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耽误了生产使用时间。

若信用证未规定货物混装进口商可以拒付条款,银行在规定时间内必须付款,进口商也只能在对外付汇后向出口商和船公司提出索赔要求,加大了获得赔偿的难度和工作量。

四、信用证结算方式风险防范(一)出口企业应规范信用证操作第一,要严格做好信用证审证工作,检查有无软条款漏洞,明确信用证有效期、交单期、货物描述、是否允许数量或者金额的误差等关键信息,避免歧义;第二,在交单环节要确保单单相符、单证相符;第三,在开证行提出“不符点”时,要结合信用证具体约定和信用证操作国际惯例,对“不符点”进行分析。

若是开证行“无理拒付”,出口企业应据理力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8]若确实存在不符点,企业可以通过国内通知行抗辩,还应积极沟通买方,确认买方要货意愿,寻求最佳减损方案。

若出口企业在信用证审证、制单、交单等方面缺乏专业人员,也可将信用证订单转交由专业的第三方贸易服务平台代理操作,最大程度规避信用证的不符点,从而确保交易的安全性。

(二)重视开证行的信用出口企业在采取信用证结算方式时,应充分了解开证行的国际/国内排名、股价、财务状况等情况,尽量挑选国际排名靠前和信用记录良好的银行,尽量规避银行与买方勾结串通的情况。

出口企业可以向国内银行(如通知行/寄单行/议付行)、中国信保咨询开证行的情况。

(三)应当提防开证行所在国家政治风险关注开证行所在的国家经济政治是否稳定,如果国家政局动荡不稳,经常外汇管制,建议信用证由其他国家的银行进行保兑或者开具,或者参保出口信用保险规避此类风险。

(四)认真调查出口商的自信和市场情况进口商应事先调查对方的资信。

对于进口商而言,出口商的良好资信,是防止发生信用证欺诈的关键,因此,要选择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声望与信誉的大公司做交易。

进口商要利用各种手段收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如资信调查:企业概要、企业性质、企业历史、经营状况、付款记录、公共记录、财务状况、银行往来、经营作风商品的市场状况,航运公司的运输状况,出口商银行的可信度等内容。

[9](五)确认提单证真实性,防止商业欺诈。

与国外出口商签约后,进口商应严格执行业务操作规范,及时调查货物航程与行踪,随时掌握船舶的情况,确认提单是否真实、货物是否存在。

因此,进口商应在日常的业务操作中制定出一套完整的业务操作规则,是杜绝信用证欺诈的有效手段。

[9](六)把握好信用证的每一条款在信用证开立前对每一条款加强把关,对出口商提交的单据做严格要求,必要时与银行一起研究条款,让受益人很难伪造单据。

譬如:信用证效期、装船期、交单期中交单期的确定准确是最重要的。

注意货物检验机构的确定。

为防止出口商签订合同后不发运货物或发运的货物质量较次,进口商可在合同和信用证条款中加入相关条款来要求出口商提交国际公认的由出口商当地权威机构出具的货物检验报告,或进口商指定的目的港口权威检验机构出具的货物检验报告,进而有效防止出口商的商业欺诈行为。

[10]一般情况下,装港检验机构为SGS,卸港检验机构为CIQ为进口商所公认。

五、结语国际上通用的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有汇款、托收、信用证、保函等。

但在贸易中最常用、最容易被买卖双方所接受的还是信用证这一种结算方式。

信用证作为国际贸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相较于汇付、托收支付方式中商业信用带来的不安全性,信用证由于其银行信用带来的自身安全高效的特点被进出口商广泛应用。

虽然信用证结算方式会给进口商带来一定的好处和作用,但同时存在一些弊端,也会给进口商带来一定的风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