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隧道风险管理办法资料

最新隧道风险管理办法资料

新蒲新区高新快线道路工程编制: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中建四局遵义市新蒲新区道路工程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编制日期:二0一一年三月隧道风险管理办法一、总则1.1、为有效防范和规避隧道建设风险,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隧道风险管理,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结合中建四局安全生产管理手册,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参建各方通过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落实“抓源头、抓过程、抓细节”的管理要求,减少风险的影响,以较低、合理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1.3、项目部以设计阶段隧道风险评估为基础,结合地质勘探新成果、超前地质预报成果、施工揭示地质情况和监控量测结果,对隧道风险工点进行动态调整。

1.4、本办法适用于中建四局遵义市道路工程项目部二分部管辖的隧道风险管理。

二、隧道工程安全方针与目标2.1、隧道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构建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2.2、安全管理目标:2.2.1、杜绝较大及以上施工安全责任事故。

2.2.2、杜绝责任死亡事故,责任重伤率小于0.12人/每亿元产值2.2.3、杜绝严重塌方、突水、突泥事故;2.2.4、杜绝火灾、爆炸事故;2.2.5、杜绝爆破物品丢失事故。

三、管理机构与职责3.1项目部成立隧道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技术方案组、现场工作组,按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进行隧道风险管理。

3.1.1、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任刚副组长:项目部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王建龙、梅刚;项目部总工程师唐勇;设计院总负责人卜卫国、毛志友;隧道工区工区长曹国强。

组员:工程副部长张庆余;安全部陈小霞、郑勇;隧道工区副工区长姚凯、成员范俊杰、毛济成、岳志宇、王维、龙志豪;各个隧道施工队队长以及外聘专家等。

3.1.2、技术方案组组长:项目部总工程师唐勇组员:项目部工程部长赵永亮;隧道工区长曹国强;副工区长姚凯;施工员毛济成、岳志宇以及各隧道施工队技术负责人。

3.1.3、现场工作组组长:隧道工区长曹国强组员:隧道副工区长姚凯;成员范俊杰、岳志宇、王维、龙志豪、毛济成。

3.2、工作职责3.2.1领导小组职责:(1)组织制定隧道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实施办法;(2)组织相关单位分别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开展风险评估工作;(3)审批技术方案组提报的I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4)检查、监督、协调和处理隧道风险管理工作中的有关问题;(5)负责事故抢险组织、指挥等工作。

3.2.2、技术方案组职责:(1)审查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并报领导小组审批;(2)审批I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3)分级建立专家评审组,组织I、II 级风险隧道施工技术方案论证;Ⅰ、Ⅱ级风险隧道专家组成员为:地质专家、项目部总工程师唐勇、项目主管生产、安全副经理王建龙、梅刚;工程部长赵永亮;安全部、质量部陈小霞、郑勇;各隧道施工协作队队长、技术负责人。

(4)检查技术方案落实情况。

(5)定期组织专家对重大疑难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检查。

(6)根据现场工作组提报的资料,动态调整隧道风险等级。

3.2.3、现场工作组职责:(1)按项目部标准化管理要求和各个隧道安全专项方案,组织现场落实批准的隧道风险技术方案;(2)对重大风险源进行全过程的卡控。

(3)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4)组织各个隧道施工协作队技术负责人论证其它隧道施工方案;(5)根据揭示地质,提请调整隧道风险等级和变更技术方案。

3.3、项目部工程部在领导小组和技术方案组领导下,负责隧道风险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收集信息、建立工作台帐、提请领导小组和技术方案组开会研究有关事项、编发会议纪要,检查工作落实情况。

四、风险管理4.1、各参建单位按照风险计划、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的程序,对隧道设计和施工全过程进行风险管理。

4.2、参建各方应积极开展隧道风险管理,根据风险等级,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落实风险管理内容。

4.3、施工单位要按管理层、技术层、作业层三个层次,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4.3.1、管理层要成立以项目经理负责,各职能部门参加的管理机构,负责本标段隧道的风险管理,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隧道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准则,保证。

4.3.2、技术层要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的技术方案机构,负责本标段隧道的风险评估和技术方案制定报建设单位审批。

4.3.3、作业层要成立以项目副经理、项目分部经理、现场作业队长负责的现场卡控机构,负责按经过评估和审定的技术方案组织实施,并将实施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时报管理机构和技术方案机构。

4.4、各参建单位应结合工程特点,制定风险管理计划,确定隧道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准则。

4.5、风险评估工作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和风险评价,各参建单位应按《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工作。

4.5.1、公司组织设计单位在开工前完成设计阶段风险评估工作。

4.5.2、施工单位应对施工阶段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测,施工阶段的主要风险源为:(1)设计文件提示的断层破碎带、富水破碎带、不同岩性接触带、浅埋段、岩溶水水平循环带、高水压地段、溶腔、穿越水库和公路段、高瓦斯地段、高地应力地段、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地段及洞内与地表水力联系强的地段。

(2)超前地质预报异常地段。

(3)监控量测异常地段。

4.5.3、当超前地质预报或监控量测出现异常时,应停止施工,并立即报告现场工作组,现场工作组应立即组织初步评估。

当初步评估结果为高度和极高风险时,报技术方案组组织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技术方案。

4.6、风险控制工作包括风险预警和施工过程控制。

4.6.1、风险预警(1)隧道施工协作队应在洞口设置红、橙、黄、绿指示灯,向作业人员提示当天隧道施工风险等级。

绿灯表示风险等级低,黄灯表示高度风险,橙灯表示极高风险,红灯表示发生事故正在抢险。

(2)隧道施工协作队在接近安全风险源前应向参建各方发出预警,现场工作组接到预警后,要组织检查技术方案,加强过程控制,指定专人包保,保证施工安全。

4.6.2、施工过程控制(1)、风险隧道施工必须以“四化“手段为支撑,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

(2)、贯彻落实局“五个一”工作,即“一块牌、一根管、一根棍、一把尺、一张椅”,具体实施办法见附件。

(3)、人员培训a 、项目部应建立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对施工队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

b 、隧道施工协作队负责人和隧道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和逃生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任职。

c 、项目部隧道工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应有台帐,新进场人员和换岗作业人员岗前培训学时不少于20 学时,其它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20 学时。

(4)、项目部必须针对每个隧道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方法、设备配备、劳力和材料安排和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经批准后执行。

各个专项施工方案中应针对可能遇到的坍方、突泥突水、岩爆、瓦斯爆炸和大变形等事故的危险因素制定专门的控制措施。

(5)、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严格按项目部制定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管理办法》执行。

(6)、施工监控量测是确保隧道安全的重要手段,必须纳入工序管理。

监控量测工作严格按项目部制定的《隧道监控量测管理办法》执行。

(7)、安全技术交底执行项目部、工区、隧道施工协作队班组、作业人员逐级交底制度,使作业人员熟知各工序施工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确保施工安全。

(8)、隧道各工序施工前,必须坚持班前安全讲话,强调有针对性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按《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规定的安全检查表,逐项检查合格后,方可施工。

(9)、隧道开挖必须严格执行确定的工法,当隧道地质条件发生变化,应及时采取措施。

变换开挖工法必须报批。

(10)、控制开挖循环进尺。

应根据围岩地质条件和初期支护钢架间距合理确定开挖循环进尺。

全断面开挖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3.0 米;台阶法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5 米;分部法开挖时,开挖进尺不得大于1.0 米。

当设计文件对开挖进尺另有要求时,按设计文件办理。

(11)、在洞口和掌子面附近悬挂揭示牌,标识施工的里程段落、支护参数、开挖进尺要求和注意事项,提醒作业人员规范施工,同时便于检查人员核对。

(12)、隧道洞内必须设置救生应急管。

救生应急管采用直径108 毫米,壁厚5 毫米无缝钢管,自掌子面连通到距掌子面最近二衬完成地段。

(13)、在二衬端头设置作业人员休息区,供侯班人员和休息人员使用,尽量减少掌子面人员数量。

(14)、在掌子面附近边墙上悬挂救急箱,箱内放置救急药品和不易腐烂变质的食物,以应对突发事故;药品和食物定期更换。

(15)、当钢架侵入限界必须更换时,严格按照《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工法和步骤实施。

(16)、对未衬地段建立巡检机制。

交接班时接班安全员对未衬地段的初期支护进行检查,无异常时其他人员方可进入掌子面,发现异常变形和较大裂纹通知上班掌子面人员撤离,报项目部领导,由项目部安排对该地段加固处理。

当班作业时由当班安全员检查2~3 次,按上述流程进行办理。

(17)、对富水软弱围岩、岩溶等有突涌水风险的隧道,必须进行防突涌水专项设计,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18)、当采用注浆堵水措施时,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隧道岩溶注浆管理办法》。

五、应急预案5.1、隧道施工前,各个隧道施工队根据各自管辖的隧道施工段,特点须按《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编制适应该段隧道施工的应急预案。

5.2、参建各施工协作队必须建立应急组织机构及预警、指挥系统,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工作。

5.3、应与附近医院、消防队,临近施工队伍及其他救援组织建立正式的互助协议,并做好相应的安排,确保在应急救援中及时得到外部救援力量和资源的援助。

5.4、隧道施工中必须配备必要的救援物资和设备器材,并设专人管理,对配备的应急救援机械设备、监测仪器、堵漏和清洗消毒材料、交通工具、个体防护设备、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应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确保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能随时投入使用。

5.5、隧道施工必须事先规划逃生路线,并在隧道适当位置设置避难、急救场所,避难处应准备足够数量的逃生设备、救护器械和生活保障品等。

5.6、隧道内交通道路及开挖作业等重要场所必须设置安全应急照明和应急逃生标志,应急照明应有备用电源并保证光照度符合要求。

5.7、隧道施工期间各施工作业面必须安装警报装置,警报装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5.7.1、设置警报设备的场所,应有应急照明,并在停电时能够识别;5.7.2、使用电源的警报设备应配备备用电源;5.7.3、警报设备应采用手动警报设备、自动警报设备、放置灯、广播设备用的扩音器及其他警报设备,组合使用,互为备用,保证其性能可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