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00字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 《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00字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读后
感1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勿忘国耻,以史为鉴《南京大屠杀》读后感1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吧主昨天有幸听了余秀华的讲座。

她是一位诗人,一位残障人士。

她乐观、深邃,有思考。

她思考时代、文化、学习、个性,当然还有诗歌。

吧主认为她完美地呈现了知识分子应该有的姿态。

其中,她提到学习应该是系统性的学习。

那什么是系统学习呢?她说从碎片化的信息里捕捉到一个点,你详细研究开去就是了。

比如,你在新媒体上看到余光中先生去世的消息,你不是盲目地转发,而是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作品读一读,找到余光中先生的生平看一看。

我们这篇的分享者Janie就是这么一位系统学习的人。

文末可以给作者Janie点赞和留言,想要《南京大屠杀》电子书的,可以在公众号对话窗回复“索书”二字,即可得到电子书的获取方式。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祭。

作为一名90后,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仅限于读书时历史课本上近代史的那一个单元。

“30万”和“日本军官的百人斩比赛”成了我结束义务教育生涯后对那段历史留下的唯一印象。

在没看张纯如这本着作之前,对日本士兵那些骇人听闻暴行的感
知也只源于多年前读《京华烟云》里对日本士兵玷污老妇幼童的描写。

那些对日军侵华的描写段落曾经给年少的我带来很不好的阅读体验然而当灯光暗下来,在这部除了风声、雨声外很少有背景音的纪录片渲染出来的压抑气氛下,放映厅里没有一个人吃东西。

偶尔有情侣交头耳语,也能在旁人善意的嘘声提示下安静下来。

贯穿整场的唯一噪音,是黑暗中的那些抽泣和吸气声。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不该只是一句口号。

那些在战争中努力挣扎存活下来的人们,在其后的一生中受尽着身体上与精神上的折磨。

然而终其一生,也未能得到日本政府的赔偿,乃至一句道歉。

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又何曾为他们做过什么呢。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城内有点堵吧,毕竟有30万人要回家。

作者:Janie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