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度有哪些风俗习惯

印度有哪些风俗习惯

印度有哪些风俗习惯
印度有哪些风俗习惯印地语是印度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

印度各地大小寺庙和殿塔比比皆是,进入寺庙大殿都要脱鞋,但允许穿袜子。

有时能够在大殿旁租用套鞋,穿上即可入殿。

进入锡克庙时,头上必须罩一块洁净的布,如手绢等。

虔诚的印度教徒有早睡早起的习惯。

每天清晨冲完凉后做祷告,然后才开始工作。

教徒们常在河水(特别是“圣河”恒河)中沐裕他们相信,入河沐浴,可以洗刷过错。

牛被印度教教徒视为“圣兽”,印度教不准吃牛肉,印度虽有养牛业,但只能提供牛奶、黄油及牛粪作燃料,喝牛奶允许的,也有少数地方用牛牛做民间运输和耕地。

在印度的一些城市、乡村里,老牛、病牛、
残牛比比皆是,牛可以到处自由游荡,神圣不可侵犯。

这么多的牛,成为国家的一个负担。

印度僧侣每年还要举行一次仪式,叫“波高”,表示对牛的尊敬。

他们还和商人举办了许多“圣牛养老院”,将那些年迈体弱,不能自己觅食的老牛收养起来,一直到老死。

信奉伊期兰教的印度人不吃猪肉,虔诚的教徒不喝酒。

正统的锡克教徒不剪发,头上缠着头巾。

他们不吸烟,也不吃牛肉。

正统的穆斯林妇女一般不见男客,但邀请印度人参加社交活动时,也应邀请他们的妻子。

进行商业谈判时,他们会自自然然地说:“你们的资本比我们的多,所以,这一笔费用该由你们支付”。

外国商人和印度人谈生意的时候,就常常因遇到这种场面而闹得啼笑皆非,钱较多的人,或是较受欢迎的人应该付钱--他们认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

印度是一个讲礼节的民族,又是一个东西方文化共存的国度。

有的印度人
见到外国人时,能用标准的英语问候“你好”有的则用传统的佛教手势--双手合十。

印度教徒见面和告别多施双手合十礼,并互相问好祝安。

行礼时要弯腰触摸长者的脚。

印度人在双手合十时,总是把双手举到脸部前才算合十。

这种招呼,显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种“仙风道骨”之感。

你必须注意的是,切莫在双手合十的时候,也同时点头(外国人在印度常有这种动作,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嗤笑),那就破坏了亲切和气的气氛,显得有点不伦不类了。

在印度,迎送贵宾时,主人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的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现在,城市中男女见面已多实行握手,表示亲热时还要拥抱。

在大多数地方,男人相见或分别时,握手较普遍。

男人不要和印度妇女握手,应双手合十,轻轻鞠躬。

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不要和女人单独说话,妇女很少在共场所露面。

印度人认为吹口哨是冒犯人的举动,是没有教养的表现。

他们认为把孩子放在浴盆里洗澡是不人道的。

因为不流动的水为死水,孩子浴后会遭灾、夭折的。

印度人喜欢谈论文化方面的成就、印度的传统以及外国的事和外国人的生活。

印度妇女喜欢在前额中间点有吉祥痣,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在不同情况下表示不同意思,它是喜庆、吉祥的象征。

印度男女多有配带各种装饰品的习惯。

印度人身份悬殊,有等级制度,很重视身份。

甲某高乙某的等级,甲乙就不能平起平坐,要求相当严格。

在印度的孟买(Bombay),60%的人是素食主义者因此,宴请印度商人时,事先必须确认对方的习俗,是否是素食主义者。

印度,你若要进入印度教的寺庙,身上绝不可穿以牛皮制造的东西,穿上牛皮制造的东西,会被视为犯了禁戒,
皮鞋、皮表带、皮带、手提包等牛皮制品,都不得入其寺门。

印度人走进寺庙或厨房之前,先要脱鞋。

他们认为,若穿鞋进去,既不礼貌,也不圣洁。

不论男女老幼,统统把鞋放在门口,赤脚进去。

印度人爱喝茶,大多是红茶。

各种集会,中间休息时也备有茶水,招待客人自不必说。

在印度人家里吃饭时,客人可以给主人带些水果、糖作为礼品,也可以给主人的孩子带些礼物。

很多妇女不同客人聊天,也不同客人一起吃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