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理论》课程论文学院:建筑城规学院专业:城乡规划班级:2013 级(2)班教师:杨柳姓名:杨越学号:20135268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1.简述形势派风水美学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
我国的风水学自南宋开始逐渐分流为两大宗派,即形势派和理气派。
因主要活动地在江西和福建,所以又称“江西派”和“福建派”。
两派风水美学的基本理念都强调人的气场要和周围环境的气场协调统一,“气”即为风水学的核心,吉凶祸福皆需要控制“气”。
其中形势派注重峦头方位组合上的信息,偏重观察地理形势,主要是以觅龙、点穴、察砂、观水、朝向的地理五诀来判断吉凶。
总结为重地形堪辨、山水审美,讲究心灵感悟,涉及儒学、哲学、玄学、天文学等等。
形势派又分枝为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三个小门派。
风水学的评价体系主要有三点:经验性的技术评价;感性的美学评价;神秘的物语自觉。
从形势派风水的感知对象和应用方向,其美学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1)堪度地形,尊重自然在遵从天地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地理五决:龙、砂、水、穴、向。
而其基本程序为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认为龙要真、砂要秀、穴要德、水要抱、向要吉。
注重自然、地形的堪度。
采用望气、相土、尝水、验石、观木、定盘的方法对其作出经验性的技术评判:从生命之美、人伦之美、协和之美、意境之美等方面进行感性的美学评价,利用喝形选择从神秘的物语直觉进行形式评判,尊重理法自然,聆听天意指引。
2)心灵感悟,注重审美形势派的感性美学评价体现在生命、人伦、意境、和谐四个方面。
生命之美是指“气吉则形美”因为内在的生气状态通过景观的美恶反映出来,所以场地的生命力体现为生气,进而体现为景观美。
注重山水相宜,动静相生的屈曲之美。
“山本静,势求动处,水则反之”正是反映了山水结合,动静相生的理念。
形势派认为生气足则生态优美。
即为地理生态的形态反映气,生命之美体现在阴阳相合的生命之美;动静相生的屈曲之美;生机勃勃的生态之美。
人伦之美是指通过人的标准观望山水,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和自然相通。
观测山水中融入了天文学的九星之说,以此观测山形山脉走向判定吉凶以及龙脉。
同时人伦美的评价也时时结合着对自然生命之美的关注。
意境之美是指通过对景观形态的气场感知,了解吉凶,判定景观的美恶。
通过物语直觉的喝形选择进行吉凶的判断,根据山形地貌,水流走势,植被稀茂来判断意境营造的良优。
和谐之美是认为“和则生美,平则生美”,“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没;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意为地域环境要有别具一格的特征,但同时不能过于险怪,与周遭环境的气质相异。
3)寻穴定址,实际运用以人们对地理特征的实际结构的理解为基础,分析比较客观,体系原则适用于宏观建筑环境方面,都城定址,黄陵定穴,城市营造,建筑基地的选择;以及微观建筑环境方面建筑物确定方位,室内布置。
将人的气场与自然环境的气场相结合,定国安邦,荫蔽后世,修身养性,做到天人合一,人从自然。
2.结合所学风水知识,简析你所在城市(家乡或重庆合川、永川、江津的均可,附图说明)的龙脉走势及城市的风水格局特点。
以重庆渝中半岛为例,重庆渝中半岛坐落在长江与嘉陵江交汇点的西南方,西倚平顶山,北邻嘉陵江,南接长江,形成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之势。
是长江上游重要的通商口岸和交通节点。
对于重庆城的整体风水格局来说。
南面,长江从江津流至主城附近,环绕在鹅岭、佛图关、平顶山一带。
北面,嘉陵江穿越沥鼻山、温塘山、观音山,形成3个峡口之后,也流至主城附近。
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出,中梁山为重庆市主龙,其分支处个字中抽气壮肥圆,有三处起势,两处伏势,开帐中出,跌宕起伏;但其等高线变化平缓,沉稳刚劲,雄健有力。
缙云山为护龙,南山为南干山,居朱雀位,其形张扬,向外延伸,是为朱雀翔舞。
歌乐山居左,南山居右,形成通风廊道为重庆主城区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气。
嘉陵江和长江,三面相围,龙气止歇,沉积于此,有藏风纳气之之势。
重庆主城区的龙脉从平顶山至佛图关、鹅岭这条山脉,被两江环绕,山脉顺着江水而蜿蜒,称为“顺势”。
是一种顺骑龙格局。
这条海拔不到500米,长10公里左右的山脉,是中梁山的余脉,宛转和华蓥山、大巴山相连,被称为重庆龙脉,是城市核心区的脊梁。
历来城市的营建追求“背山、面水、向阳”的自然方位,追求依山傍水。
重庆主城龙脉就好像是城市的骨架,是北面的靠山。
龙脉前两江环绕,然后东去。
渝中半岛从东至西有两次较为明显的收束,将气息藏纳进渝中区核心地带,为其带来旺盛的人气和繁荣的经济。
在第二次收束处,嘉陵江洪崖洞、鹅岭附近,长江在珊瑚坝附近形成了大湾,每逢涨水江面宽阔,有聚气之势。
渝中半岛内部巷道繁密,四通八达,阡陌交通,来往行人川流不息。
其最密集的区域位于长江沿岸,向半岛中部辐射,将人流由边缘向半岛内部吸纳,生气勃发,气息活跃,具有较高的人气。
据地理勘测考证这条山脉有1亿多年的历史。
主城“龙脉”形成于恐龙的鼎盛时期侏罗纪时代,主要由石灰岩组成。
此后在漫长岁月中,由于受到两江冲刷和滋润,曾经发生过多次摆动。
在百万年以前,这些地方是长江、嘉陵江的江底。
沧海桑田,后来河床慢慢移动下切,山脊慢慢升高,渝中半岛在挤压中不断移动调整至今。
这说明重庆主城的龙脉,经过数次剥换,从隐到显,从老至嫩,从恶生美,其状越发秀丽。
尤其是离主城最近的平顶山,其状为土型,阳气自地而生,强健有力,生气勃发。
其上视野开阔,可俯瞰嘉陵江及对岸之美景,阡陌交通,川流不息。
3.认知调查题:你去过几次磁器口古镇?印象如何?简析磁器口风水格局。
列出磁器口你能回忆起的所有景观要素、场景或地名,按印象深刻程度分级,并根据记忆会绘制印象图(不要参考任何地图、卫星图),标注你较喜欢和较不喜欢的景观要素及场景并简述理由。
1)对磁器口的印象。
经常去磁器口,频率在每个学期在七八次左右。
磁器口古镇没有确切的原住民,其人口随着时代更替而不断置换,从最早有记录的宋朝起,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目前磁器口古镇任然留存着独具山地建筑特色的明清时期,明国时期,以及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建筑群落。
今天的磁器口给人的印象是热闹嘈杂又幽深宁静。
其热闹主要体现在磁器口正街和码头江岸一代。
经黄角坪巷到达正街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熙熙攘攘,感受古镇风韵。
但正街的沿街商业以纪念品售卖和餐饮业为主,纪念品与全国其他地区古镇具有严重的趋同性,餐饮业良莠不齐,当地特色的饮食文化被以次充好的拉低了质量,外来小吃如海南椰汁、印度飞饼等影响了古镇和谐氛围的营造。
2)简析磁器口的风水格局。
就磁器口本身的地理环境来说。
磁器口古镇所处嘉陵江畔,并且有三山两溪,三山遥望,两谷深切。
依山就势,较好的保留了三座山头的原始地形以及两条溪水的原始形态,并且在古镇前端靠近嘉陵江的部分建立了磁器口码头。
成为了重庆在明清时期重要的通商口岸以及抗战陪都时期水路交通的重要节点。
凤凰溪和清水溪联通嘉陵江,磁器口古镇被环拥在内,其主要街道和建筑都集中在中部的马鞍山上。
古镇背靠马鞍山面朝嘉陵江,可以看做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因为马鞍山本身山峰平坦,两侧略有隆起之势,是九星中的“巨门”山形,属土。
符合玄武的垂头低调厚重的山形情态要求;而面朝的嘉陵江则象征着朱雀翔舞的灵活雀跃。
且古镇两侧的两座山也是一高一低,左侧相对较高,右侧相对较低。
是“左青龙右白虎”的山形,因为青龙位相对白虎位要高一些。
古镇背靠的马鞍山,在九星中是“巨门”山形,在九星变体中属于端圆体正的较好的山形,其天然的马鞍形,是一种较好的聚财聚气的风水格局,另外三面为嘉陵江与凤凰溪、清水溪围合,水有藏风聚气的功用,将气息纳入磁器口古镇中,如此可见磁器口本身的风水格局较好。
磁器口原先作为水路节点成为商业中心和现在作为旅游景点成为商业中心,都是其聚财聚人气的表现,和依顺马鞍形山势,面朝嘉陵江布置的风水格局不无关系。
此外,在人造环境中,古镇中的宝轮寺,宝善宫,龙隐门牌坊,磁器口码头,也都在古镇的风水格局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景观要素分级及印象地图①宝轮寺——喜欢宝轮寺位于磁器口横街,处在马鞍山临近嘉陵江面的山头处,整个寺庙大致是坐南朝北,背靠马鞍山,面朝嘉陵江。
在磁器口整体地形中,宝轮寺处在磁器口内的制高点上,寺内标志性的高塔镇山而建,具有极佳的观景视野,同时也是外界远望磁器口的地标性建筑。
寺庙背山而建,因地就势依山而上,分台而建,寺门之后首先就是数十级台阶,其状陡而不峭,立于其上有远离尘俗之感。
每段平台上均有石屏挡风,其中最大、供奉最重要神仙的大雄宝殿处在最高的第三层平台上,是聚气的顶峰。
马鞍山处在磁器口三山的中间,位于清水溪、凤凰溪两溪之间,宝轮寺居于正中,且宝轮寺为宗教之地,其气精纯,为磁器口起到了辟邪压煞,佑启乡邦的作用。
宝轮寺门朝向嘉陵江,虽然在寺门对面的街上正有一条狭窄的小巷,但寺门巧妙地错开小巷,没有与之正对,引入江风生气的同时避免了对冲。
②码头会江湖菜——喜欢坐落在横街与正街的交叉口,下到江边磁器口码头的台阶上,为三层楼建筑,正门开向磁器口正街,避开与磁器口横街对冲,位于醒目的位置将人流向内吸引。
一二层大厅通高,厨房杂物房环绕用餐区域,形成聚心的吹拔空间。
三楼为雅间和露天卡座,由于位于较高的地势,有宽阔的观江面,收纳江面清风。
③懒鱼时光咖啡馆馆——喜欢建于坡地之上,经金碧桥,与磁器口横街隔凤凰溪对望。
其朝向坐北朝南,东侧毗邻嘉陵江,有较好的观江面。
因位于主街主要分支,人气较主街弱,但乐得清静,加之合理的利用了山地地形,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受。
④翰林院——较喜欢位于进入磁器口的黄角坪巷,其院门小,不易察觉内有庭院。
外部街道狭窄,游人摩肩擦踵,其气逼仄,来往行人匆匆很少注意到。
翰林院一侧房屋现为一画廊,开口大,驻足游客较多,大多游客经画廊至庭院内部。
有年长店家以售茶为营生,憩之可与之畅谈,悉旧时磁器口风物,较富有人情味。
⑤石滩——较喜欢位于码头西北方,石块平而聚,沿坡而布,形成天然石阶。
由于位于嘉陵江以较小的转弯口,有较好的观江视角,可感受江面清风,吸引了较多的游客在此野餐,歇脚。
⑥民俗博物馆——一般其开口面较大,不聚气,且室内尺度较大,自然采光较差。
加之其售卖商品与沙磁文化风气不甚相符,与地域有较大的差异性,虽然位于磁器口正街中部,但人气仍旧较低。
⑦码头——不喜欢沿江码头作为磁器口的龙头,本该成为磁器口最具人气的景观要素,但是由于滨江路的修建,致使景观面受到严重阻挡。
且河滩各种乱七八糟的小吃、游戏棚区使得江边的环境恶化,缺乏管理。
⑧格桑家酸奶——不喜欢该店对面的沿正街立面处是两座三层楼高的房子中间的夹缝,形成了一个D/H值很大的巷子,形成了天堑煞,虽然这家酸奶店产品不错,但店面正对着这条形成天堑煞的巷子,形成对冲,风水格局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