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

三顾茅庐名师教学设计(精选3篇)三顾茅庐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通过对描写刘备神态、语言、动作的语句地反复朗读,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诚心诚意。

2、通过文章的环境描写,对诸葛亮的侧面描写等体会,初步认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阅读《三国演义》第37、38回。

观看《三顾茅庐》电视剧。

了解《三国演义》中有关刘备、诸葛亮的经典故事等。

2、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板书课题:三顾茅庐。

用上课文中的词句回答三顾茅庐什么意思?2、刘备第三次去隆中,凭什么打动诸葛亮?(板书刘备诚心诚意)二、学习课文板块一品刘备诚心诚意1、默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画出相关语句,细细体会。

(默读时间2分钟)2、反馈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温馨提示:按点回答,能说出三点以上)A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第三次”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结合原著提示前两次拜访都没遇上诸葛亮)(板书第三次)B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板书生气地说)从“刘备生气地说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结合“桃园三结义”故事。

(汉末年,朝政府的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祭告天地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配上表情动作朗读。

C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古人最讲究礼节,拜见重要人物,武官要下马,文官要下娇,以表示尊重。

半里多路相当于两百多米,怕惊扰了诸葛亮)(板书下马步行)D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轻轻敲门。

(板书轻轻敲门)E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

(板书恭恭敬敬)F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2)作者是怎么写出刘备的诚心诚意的?即用了哪些方法?(探究写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板书)(3)小结:刘备为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恭敬敬地等候诸葛亮……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言所行,你会怎么想?(生畅所欲言)(4)出示诸葛亮的《出师表》节选。

三顾茅庐,刘备终于请出诸葛亮辅佐,从此诸葛亮走上了为国家统一大业的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在21年后回忆这段经历,写下了这几句话: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wén)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bi)鄙(b),猥(w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3、看视频《三顾茅庐》,再次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

或者比较课前布置观看,课堂上谈电视与文字的区别,感受。

板块二悟诸葛亮的雄才大略1、一次,试题中出现这样的一道题:诸葛亮值得刘备如此器重吗?你觉得呢?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你该怎么解答。

(时间2分钟)前一分钟独立思考,后一分钟小组交流。

2、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寻找理由。

3、反馈:你从文中找到哪些理由?下面我们将进入“百家讲坛”时间。

A刘备前往隆中路上所看到的的风景:(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到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指名朗读。

(2)出示: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你们发现了吗?这是——(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其实等待腾飞的是——诸葛亮,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板书诸葛亮腾飞卧龙)其实他时时都在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板书比喻)(3)这表面是风景描写,其实是在写诸葛亮(以景喻人)。

好山好水卧虎藏龙,是个理由。

一起来再读读景色秀丽宜人的卧龙冈吧!(4)出示“——来到————只见”,我们也用这句式写一处你见到的景色吧!(5)交流分享。

B诸葛亮真的是一条腾飞的卧龙吗?真的很有能耐吗?你还找到什么理由?(1)出示:指名读第四自然段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2)引出资料: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当时群雄纷争,天下大乱)(3)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这又是一句(比喻句)“茅塞顿开就是——拨开云雾见青天”(4)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的确很有才华,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板书雄才大略)(5)朗读:我们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有了这样的体会一定把这段话读好。

(板书茅塞顿开)C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引读第五自然段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换成一个词——如鱼得水,把什么比作什么?(刘备比作鱼,诸葛亮比作水。

)(板书如鱼得水)三、、拓展延伸1、我们班同学读过《三国演义》了吗?诸葛亮出山后辅佐刘备,留下了哪些经典的’故事?(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计等)2、阅读材料《草船借箭》,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又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2、诸葛亮的确是一个旷世奇才,他为辅佐刘备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竭尽全力,鞠躬尽瘁。

四、作业布置1、小结:《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只是《三国演义》中的两个小故事,三国中还有许多经典的故事期待同学们去阅读。

课后请大家继续阅读《三国演义》,继续走进整本名著。

2、作业:(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继续阅读《三国演义》,准备参加“三国故事会”。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

2、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写刘备的言行,理解刘备荒请诸葛亮出山的诚意。

三、教学难点:认识课文对张飞的描写来突出刘备的为人。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要点:整体了解课文,找出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起迄,并学习这一段落。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刘备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群雄纷争,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正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发生在那个时代的一个故事。

节选自《三国演义》,它就是《三顾茅庐》(二)、揭题《三顾茅庐》并齐读课题。

(三)、大家自由地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

2、读通课文。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四)、读后检查:1、指名读生字。

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提问:A、课文记叙了刘备(),()请()出山,()的故事。

B、解释“顾”C、课文提到了哪些人物。

古人很有趣,除了他的姓和名,你还知道他的字吗?4、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A、指名回答。

B、齐读课文第一句话。

(五)、再次读课文,课文的哪能几自然段写三顾茅庐。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六)学习第三——六自然段。

1、师:时间过得很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第三次拜访孔明,说明什么?2、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用——划出表示刘备有诚意的句子。

3、学习汇报:出示:(1)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

(2)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立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

(3)刘备大声自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我一起去。

”(4)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4、齐读上述几句话。

5、师:刘备此时就直愣愣地站着呢?当时刘备会想一些什么?生:(1)刘备会想,待会儿见面该怎么说呢?(2)我怎么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3)他在想,我以第三次来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4)为了诸葛亮,已经连张飞都骂了,我的心真得够诚了。

诸葛亮就是一块石头,也地感动了。

小结: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过渡:刘备站在门外,过了好长时间,诸葛亮醒,他怎么样做?出示: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

”问:你们知道刘备是什么人吗?(1)大将军。

(2)汉朝的皇叔。

师:对,刘备是皇亲国戚,人称刘皇叔,他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诸葛亮是什么人?回答:(1)读书人。

(2)普通百姓。

师:用张飞的话说,他是“一个村夫”,现在刘备竟然给诸葛亮下跪,足可以感动——天地。

过渡:刘备冒着春寒,三顾茅庐,还有半夜里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诸葛亮,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学生回答:(1)刘备对我可是一片诚意!(2)刘备对我这么诚心,我在他手下做官,要比我现在有趣。

提问:(1)这个故事中的关键人物是谁?刘备。

(2)既然写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为什么课文几处写到张飞呢?请把课文写张飞的语句划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反衬出刘备的谦恭态度或诚心)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诸葛亮捆来就是了!”见刘备还站着等,张飞气极了,对关羽说:“这个先生怎么这样傲慢!等我到草屋后面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分角色朗读:刘备、张飞、诸葛亮、作者表演:刘备、张飞、诸葛亮四人小组讨论: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诚恳、有毅力、求贤若渴、虚心求教、礼贤下士七、作业:刘备与诸葛亮边喝茶边谈些什么?把它写出来。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三国演义》,把握整体内容。

2.掌握小说中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3.体会烘托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4.体会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点1.刘备和诸葛亮的形象特征。

2.小说情节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烘托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方面: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及“三顾茅庐”故事梗概。

教师方面:1.准备电视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影音资料片段。

2.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三顾茅庐”这一情节的前后内容,查阅关于刘备及诸葛亮的评价,以便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三顾茅庐”。

刚才我们观看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是历史上有名的一段佳话,是导演根据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片段改编而成的,生动地再现了刘备三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