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例文【三篇】【篇一】一、说课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P70页”万以内数的读法”。
二、教学内容,地位作用: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数和百以内读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可为万以内的写数、比大小、四则计算和万以上的读数打下基础。
本节课是这一单元教学的重点,这是因为:(1)学会了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巩固加深对计数单位千和万的认识,而且能为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和读写算盘上万以内数打下基础。
(2)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不仅能满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需要,而且能为学习万以数四则计算创造条件,也能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读写打下基础。
课本编排了2道准备题,2道例题和6道习题。
准备题主要复习计数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例4通过计数器讲数的组成,由于读数就是把数的组成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这也是读数的基础。
例5是通过数中间不带0,中间带0,未尾带0,中间未尾都带0等7个数。
讲怎样读数,并概括出读数的4条方法。
试一试中的4个数,包括了读万以内数的各种情况,练一练中的第2、3、5题主要练习正确理解数位和位数,第1、4题是把数的组成和读数结合起来练,第6题主要练习读实际数据。
三、重点、难点、关键:本课的重点是读数,难点是带0的数的读法,因为0在读写中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
例如读数时,0在数中间要读,但不论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而0在数的末尾都不读。
关键是读数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万以内的数,包括一万。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数位顺序,理解数位意义,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和千,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具体数据的读数,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五、教学程序设计:(一)准备练习:1、十里面有()个一,一百里面有()个十,()个一百是一千,()个一千是一万。
2、我们学过哪些计数单位?意图:新课前充分复习旧知,能唤起回顾,引起旧知表象再现,为新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4(1)在计数器上拔364,问: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在计数器上拔4356,问:它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意图:利用数的组成,引出数位表,利用数位顺序,为读数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4的教学主要是借助计数器,以突出数位的作用,为读数做好准备。
2、教学例5。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数位顺序表,分层教学,分三层次,中间带0读法,末尾带0读法,中间和末尾都带0的读法。
(1)请同学们自编几个有0的三位数的四位数。
例如:30750801000020087303800等等。
(2)请学生分类(按0摆放的不同位置来分并说说分类的现由)分3类:中间有0:301208末尾有0:100007303800中间末尾都是0:5080意图:这种分类练习既有趣味性,又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下面学习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0在不同位置所表示的数也就不同的含义。
(3)读中间带0的数。
请一生读一读中间带0的数,强调:如3013008为什么301中间有一个0,3008中间有两个0,他们都读一个零呢?请学生概括出: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试着写几个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的三、四位数。
(4)读末尾带0的数,强调:如100007303800为什么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找出草稿纸上这种类型的数。
(5)掌握中间或末尾带0的读数方法。
(6)通过读数找出读数的方法。
数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7)试读例5:56847259032006400305010000(8)结合读数的方法:看题、讨论、回答。
A、万以内数的读法,从()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
B、千位是几就读(),百位上是几就读(),十位上是几就读(),个位上是几就读()。
C、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
意图:这样安排迁移自然,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归纳出读数法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明白不但怎么读,而且明白为什么这样读,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过程中还要丝丝入扣,学生积极性就高,参与意识就强。
(三)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到的?再次巩固读法。
(四)巩固练习:1、说出计数器上的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并读出来。
例:372120439300强调若数位上没有珠子,那么这个数位上数的组成就不用说。
2、读出下面各数,并抽几个说说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例386709450820072006000905098003、先把三个数803080038300读一读,再比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填空:803是()位数,它的位是()位,其中3在()位上。
那8003呢?8300呢,有什么不同?4、填表。
最小三位数四位数提问:比的三位数大的数是几?999个后再加1个数是多少?你还能提出几个什么问题?5、书P72页第6题,读出下面各数。
6、摆数游戏,请你用2个8和2个0组成一个四位数。
摆出只读一个0的四位数。
摆出不读0的四位数。
意图:练习设计应该突出重点,有梯度,这样学生以万以内的读法就能掌握得更正确,更熟练。
在设计练习时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篇二】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锐角和钝角”P38—P40。
2、教材分析:《锐角和钝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与变换》的内容。
教材的开篇就呈现了3种不同的角,通过让学生利用三角板的直角去比较,抽象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从而学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并通过设计找角、造角、画角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去让学生深刻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奠下基础。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能在直角的基础上辨认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能力目标:经历找角、分角、造角、画角、欣赏角和摆角等活动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3、情感目标:通过师生评价、交流体会的活动,建立自信心,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三角板的直角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能清晰区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教法和学法是相辅相成的、互相联系的。
教师的教应当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的学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本节课当中,我准备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学习氛围,以“小精灵聪聪”为引向,以“找角、分角、造角、画角、欣赏角、摆角”为主线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勇于尝试,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找一找、分一分、造一造、画一画、赏一赏和摆一摆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获得新知识,让学生在不断的评价和交流中,求得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同时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总之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学生的“学”才能做到:勇于尝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激趣:小精灵聪聪给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角。
2、指名学生说说角的组成。
3、聪聪带着大家去找角。
(一开始创设情境:引入小精灵聪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回顾,又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感知角。
(1)学生指角,教师用鼠标点击有角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状。
(2)提问学生:在找出的角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角?请说出它的名字。
(3)追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能证明2号角和4号角是直角?(4)教师强调:比角的方法。
[+小学教学设计网_=}(多处体现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内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各个层次面上的学生各有所长。
让学生通过学生指角的活动,重现角的形状,感知角的特征,从而复习比角的方法,为下面的分角作好准备。
)2、认识锐角和钝角。
(1)学生在小组内对这6个角进行分类。
(2)小组汇报分类的两种分法。
(3)教师呈现分角的方法。
并边用三角板的直角验证,边导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
(随机板书)(4)教师小结:辨角的技巧。
(师生通过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的分角活动,共同探究了锐角和钝角的特征,导出了锐角和钝角的概念,体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平台。
)3、体会锐角和钝角。
(1)教师造角,学生说出角的名字。
(2)教师说出角的名字,学生造角。
(3)小组内造角。
(4)师生合作“给角画个像”。
(5)教师强调:画角的要求。
(通过师生互相造角的动手活动中,感受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内在关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同时生生的评价、师生的评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聪聪的评价。
聪聪带着学生到活动乐园去玩一玩。
(以小精灵聪聪对同学们的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进入活动乐园玩。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活动一:找角。
2、活动二:欣赏角。
3、活动三:摆角。
(以活动的形式穿插“找角、欣赏角和摆角”的练习,避免学生的疲劳感,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更能享受到学习的喜悦和成功。
同时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检查学习的效果,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
)四、承上启下,评价总结。
1、交流体验,欢送聪聪。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课后找找家里的角,并说上名字,看谁找得又准又多!(在评价、交流体会中,学会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也建立自信心,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知识的内涵。
)【篇三】一、说教材三角形是平面图形中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的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因此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
它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线段、角和直观认识了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积累了较我的感性认识,也能初步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
根据上述“三角形的认识”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规律,以及我校协同教育实验的有关理论,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能按角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2、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及分类能力。
3、养学生自定向、自运作、自调节、自激励的“四自”能力及小组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