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气检修规程直流系统(参考Word)

电气检修规程直流系统(参考Word)

目录第一章发电机检修工艺规程第一节TBB—500—2E Y3型发电机检修工艺规程………第二节柴油发电机检修规程第二章变压器检修规程第一节油浸变压器检修工艺规程第二节干式变压器检修工艺规程第三节整流变检修工艺规程第三章电动机检修规程第一节交流电动机(滚动轴承)检修工艺规程第二节交流电机(滑动轴承)检修工艺规程第二节直流电机检修工艺规程第四章高压配电装置检修规程第一节发电机负荷开关KAT—24—30/30000Y3成套设备检修工艺规程第二节6KVВЭЭ—6型断路器检修工艺规程第三节第四节真空断路器检修规第五节SN10—Ⅰ、Ⅱ型少油开关检修工艺规程第五章低压配电装置检修规程第一节0.4KV电源进线开关检修规程第二节0.4KV负荷开关检修工艺第三节0.4KV电源盘检修工艺第四节起重设备电气部分检修工艺规程第五节电动门检修工艺规程第六章直流系统检修规程2第一节蓄电池检修规程2第二节直流设备检修规程12第七章电力电缆检修规程第一节电缆的敷设第二节电缆头施工盒操作工艺第三节环氧树脂终端头的安装第四节6-10V交联电缆热缩型中间接头制作工艺第八章继电仪表检修工艺规程第一节元件保护检修规程第二节励磁系统检修规程第三节500KV系统保护检修规程第四节220KV系统保护检修规程第五节#1联络变保护检修规程第六节6KV厂用系统保护检修规程第七节给煤机及空压机控制系统检修规程第八节电测仪表检修规程第九章高压电器设备试验规程第一节发电机高压试验规程第二节负荷开关高压试验规程第三节变压器及电抗器高压试验规程第四节交流电动机高压试验规程第五节避雷器高压试验规程第六节套管高压试验规程第七节电流互感器高压试验规程第八节电压互感器高压试验规程第九节SF6开关高压试验规程第十节6KV开关高压试验规程第十一节电缆高压试验规程第十二节母线高压试验规程第六章直流系统检修规程第一节蓄电池检修规程本规程根据《伊敏发电厂蓄电池组运行规程》96-600-18及厂家说明编制。

适用于GFD固定型防酸式铅酸和GNC-20全烧结式镉镍碱性蓄电池的检修工作。

6.1.1铅酸蓄电池规范电解液是由浓硫酸与纯水配制而成,其质量的好坏对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影响很大。

所以必须用符合GB4554-84国家标准的蓄电专用硫酸和纯水配制。

6.1.1.4配制方法:配对时,应先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用耐酸棒不断地充分搅拌均匀,千万不可将水加入浓硫酸内,以免溶液沸腾溅出伤人,配制电解液地容器必须是耐酸且干净的容器,配制密度为 1.22±0.01g/cm3(20℃)的电解液。

浓硫酸与水的体积比约为1:3.84,质量比约为1:2.09。

6.1.2 蓄电池的充、放电6.1.2.1初充电6.1.2.1.1初充电前的准备,检查电池的零部件是否齐全、完整,电池间连接是否正确、牢固,拧下电池顶部的防酸栓。

6.1.2.1.2将配制好的电解液,温度不宜超过35℃,注入电池内,液面控制在最高,最低液面线中间位置,注液后静置6-12h,待电解液温度冷却到30℃以下方可进行初充电,充电前拧上防酸栓。

6.1.2.1.3初充电方法:初充电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以选一种。

)恒流法:用0.05C10A的电流充电充足为止时间约60h(C10代表电池的10h率额定容量,A为安培)。

)低压恒压充电法:先用0.1C10A的电流充电,至单体电池端电压达2.35V,然后以2.35±0.02V的恒定电压充电充足为至,时间约100h。

6.1.2.1.4初充电温度要求充电期间,电解液温度应控制在15℃-40℃范围内,最高不得超过45℃,一旦超过应减小充电电流,采取降温措施(风冷或水冷)。

如果没有上述条件时,可短时间中断充电,待电解液温度降到规定范围内在进行。

如中断充电时间较长,充电时间应适当延长。

6.1.2.1.5记录:初充电期间每隔1小时记录一次,充电电流及电池组总电压,充电结束时,测量单体电池电压。

电解液密度和温度。

6.1.2.1.6初充电结束之前,电解液密度应调整到1.24±0.01g/Cm3(20℃),液面调至最高液面线。

6.1.2.1.7判断充足电的标志(方法一):方法一:采用恒流法充电时,充电末期电池的电压及电解液密度连续2h以上保持稳定不变,并且电解液内都产生强烈气泡。

采用低压恒压法充电时,充电末期电解液密度连续3h以上保持稳定不变,且充电电流为0.002—0.01C10A之间,并连续长时间保持不变。

充好电标志:方法二1.每个电池电解液内部发生强烈汽泡。

2.每个电池电压上升至2.5-2.7伏。

3.电压和电解液比重3小时保持不变。

4.电解液发生沸腾后断开充电电源,再投上电源时电解液立即沸腾,并发出咕咕的响声。

6.1.2.2普通充电6.1.2.2.1普通充电(也称补充电或再充电)放电后的电池应在12h内进行补充电,既普通充电,以保证电池的电气性能不受损害并延长使用寿命。

6.1.2.2.2普通充电方法:普通充电的方法有以下两种,可任选一种:恒流法,以0.05C10A的电流充电至充足为止。

低压恒压充电法:先用0.1—0.2C10A的电流充电至电池端电压达2.35V,时间约8—10h,再以2.35V±0.02V的恒电压充电,至充足为止,总共充电时间约20—24h(指完全放电的电池,如为部分放电的电池,充电时间可以缩短)。

6.1.2.2.3普通充电过程中,电解液温度控制同2.14条。

6.1.2.2.4普通充电结束时,调整电解液密度至 1.24±0.1g/cm3(20℃)并将液面调至最高液面线。

6.1.2.3均衡充电6.1.2.3.1按浮充电方式运行的蓄电池组,每六个月必须进行一次均衡充电。

6.1.2.3.2均衡充电方法:电池普通充电充足后,间歇1h,然后以0.03C10A的电流充电2h,再间歇1h,再以0.03C10A的电流充电2h,如此反复3—4次,直到一接通电源就可立即读到上次测得的电压值且2h内电解液密度不再升高。

6.1.2.3.3均衡充电结束前,电解液密度调整到 1.24±0.1g/cm3(20℃)液面调整至最高液面线。

6.1.2.4 浮充电6.1.2.4.1保持电池的的浮充电流为0.0008C10A6.1.2.4.2电池的电解液密度保持在1.24±0.1g/cm3(20℃)6.1.2.4.3单体电池的浮充电压为2.23V±0.02V6.1.2.5 定期放电6.1.2.5.1核对性放电(称定期放电)方法:用0.1c10A的恒定电流放电,至单位电池终止电压。

6.1.2.5.2容量计算:测得的容量Cn(Ah)等于放电电流In(A),与放电持续时间Tn(h)的乘积 Cn=In*Tn 。

6.1.2.5.3 放电开始电解液的温度不是基准温度20℃时,应进行容量换算。

C20 =Cn/1+Z(t-20)式中:C20:是基准温度(20℃)时的容量,单位是Ah。

Cn:是实测的容量,单位是Ah。

Z:是温度系数,单位是℃-1。

t:是初始平均温度,单位是℃。

当放电时间大于1h时,Z=0.006℃-1 。

6.1.2.5.4. 核对性放电前必须进行均衡充电。

6.1.2.5.5铅酸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每年进行一次。

1)定期放电终止的判断:2)蓄电池极板有硫酸铅生成。

3)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为1.80V。

6.1.2.5.6在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哪怕有一只电池电压降至1.80V时,也应立即停止放电。

6.1.3 蓄电池的维护6.1.3.1防酸栓的维护为了达到防酸的目的,在使用中将防酸栓拧紧,切忌取下。

平时注意清洁,可定期拧下用不高于50℃清水冲洗粘污在防酸栓表面上的尘土以保证防酸栓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清洗后的防酸栓,必须沥干水后使用。

6.1.3.2 电池槽的维护应注意电池槽不要直接接触芳香烃、氯代烃、油类(如汽油、煤油)等有机溶剂。

如须除去电池槽表面污垢,可用脂肪烃、酒精轻轻擦拭。

也可用5%碱水(小苏打)擦拭。

6.1.3.3 电池充放电电池不可过充、过放,放完电的电池应及时充足电。

放电时要严格控制终止电压,禁止长时间小电流放电。

6.1.3.4 记录为掌握电池的变化情况,每天应检查领示电池的电压、比重、电解液密度并记录;每周进行全组电池参数的全面测量,并记录;充、放电过程中对参数每隔3h记录一次。

充、放电快结束时,每小时记录一次。

6.1.3.5 领示电池领示电池一经确定,不应随意改变。

每年应对领示电池进行重新指定。

6.1.3.6 各种制度充电前应开启通风设备,充电完毕后不早于1.5h 停止通风设备。

6.1.3.7 每年要对领示电池电解液进行化学分析,含铁量不超过0.008%,含氯量不超过0.0003% 。

6.1.3.8蓄电池温度最低不得低于15℃,最高不得超过35℃,正常运行时应保持在15℃-25℃之间。

蓄电池室温度保持在15℃-32℃之间6.1.3.9 电解液液面不能低于最低液面线,如果电解液液面下降时,只能用纯水补充,如电解液意外泻出来时,必须添补与电池内同密度的硫酸溶液。

6.1.3.10 电解液密度以20℃为标准,其他温度下所测密度必须换算成20℃的标准密度,公式如下:P20=P T+0.0007(T-20)式中 P20--- 20℃时电解液密度,g/cm3P T --- 实际温度下的电解液密度,g/cm3T --- 电解液的温度,℃0.0007---温度变动1℃电解液密度6.1.3.11 电池极板硫化的处理办法:1)极板轻微硫化时,可采用均衡充电法处理,可使极板恢复原状。

2)极板硫化比较严重时,可用小电流充电法处理。

将纯水注入电池内,使电解液密度降到1.20以下,然后以0.05C10的电流充电。

当电压升到2.40V时,停30min再将充电电流减半充到电压、电液密度稳定不变,停止充电20min。

再以0.05C10A充电,如此反复数次,直到电池达到正常状态为止。

6.1.4镉镍电池规范及使用电解液标准6.1.4.2主要性能1)开路电压:镉镍电池标准电位为1.329V 。

额定电压:镉镍电池额定电压为1.2V ,电池组的额定电压为n ×1.2V (n 为串联电池的个数)。

额定容量:以5小时率值放电,电流与时间的乘积。

6.1.4.3 电解液配制电解液密度有两种,常规使用密度为1.25±0.01g/cm 3,低温使用密3将称好的蒸馏水,倒入干净耐碱容器内,然后把所需氢氧化钾慢慢倒入,边倒边搅拌, 氢氧化钾溶解时系放热反应,溶解温度可达80℃左右,当氢氧化钾全部放完,趁热将氢氧化锂也慢慢倒入,并搅拌。

待温度降至20℃±2℃时,测量溶液密度,允许多次调整,直至合格。

6.1.4.5 电解液的使用调好密度后,应静置3—4h ,取其澄清溶液使用或过滤后存在加盖密封塑料桶内备用,保存期不大于一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