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测井
核测井的适用条件:一般的泥浆井、油基泥浆井、 高矿化度泥浆井、空气钻井(裸眼井、套管井)
核测井的优点:它是唯一能够确定 岩石及其孔隙流体化学元素的含量 的测井方法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一、原子核的衰变及放射性 1、原子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及其核外电子层组成的一种很微小 的粒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沉积岩骨架不含重矿物,除钾岩外,其他岩石本身 基本上不含放射性,但在形成过程中会多少地吸附 些放射性元素。
强度最低的:硬石膏、石膏、不含钾的盐岩
强度较低的:砂岩、灰岩、白云岩
强度较高的:浅海相和陆相沉积的泥岩、泥灰岩、钙 质泥岩、含砂泥岩等 强度高的:钾岩、深水泥岩、页岩 强度最高的:放射性软泥、澎土岩、火山灰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3、条件单位
测井时记录的是单位时间的脉冲数,不同的仪器记
录器在统一标准下刻度。
采取相同的单位:微伦琴/小时
API
三、核衰变的统计涨落
同一放射性元素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衰变次数不完 全相同,总是围绕一平均值上下起伏。 统计涨落是由核衰变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与环境和 人的因素无关。
地球物理测井
第三章 核测井(放射性测井)
资源与环境学院 桑琴
2007年7月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核测井(放射性测井):以物质的原子核物理性质为基
础的一组测井方法。它是根据岩石及其孔隙流体和井内介质
(套管、水泥等)的核物理性质,研究钻井地质剖面,寻找有用 矿藏,研究油田开发工程的一类测井方法。
和碎屑岩储集层一样,纯的 碳酸盐岩储集层K、U、Th的含量 都很低。但当地层中有钾碱、长 石和粘上矿物时、K含量会明显 上升;而在还原条件下,地层水 中的铀在渗透带沉积,可使地层 的U含量高达20ppm。
因此在碳酸盐岩剖面中,自 然伽马能谱测井有助于区分岩性, 对剖面进行详细对比,更可靠地 估算泥质含量,寻找高产裂缝带 及确定施行增产措施的层位。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GR测量的是岩层的自然放射性强度(不用任何放射性源) 一、岩石的自然放射性
岩石中主要的放射性元素:Leabharlann 92U23890Th232
19K40
岩石的自然放射性强度主要取决于其三者的比例,其含 量与岩性以及形成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条件有关,因此, 岩性不同,GR不同。
火成岩 >变质岩> 沉积岩
二、常用GR强度单位 1、放射性强度单位 1居里: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
1居里=1克镭的源强=1克镭当量/克(每克物质的放 射性强度单位相当于1克镭)=3.7*1010次/秒
2、放射性剂量单位
单位质量的物质被射线照射时所吸收的能量来度量射 线强度为放射性剂量。用伦琴表示。而测井用的单位 是微伦琴/小时,单位时间内的射线剂量为剂量率。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本节的重点: 岩石的自然放射性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
GR曲线的应用及影响因素
2、同位素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 例:氢的同位素:氕、氘、氚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3、核衰变
核衰变: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自发地释放出一种带电 粒子(或),蜕变成另外某种原子核,同时放射出 伽马()射线的过程。
放射性: 自发地释放出、 , 射线的性质
放射性核衰变的规律:放射性核数随时间按指数递减
除了钾岩及骨架含放射性元素的岩石外,岩石的GR强 度随岩石颗粒变细而增加。 通常情况下:地层的GR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与泥质含量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沉积岩的自然放射性有以下变化规律:
a.随泥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b.随有机物含量增加而增加,如沥青质泥岩的放射性很 高。在还原条件下,六价铀能被还原成四价铀,从溶液 中分离出来而沉淀在地层中,且有机物容易吸附含铀和 钍的放射性物质;
GR
自然伽马测井
回 的忆 大岩 小石 关的 系
石膏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2、确定地层的泥质含量
不含放射性矿物的地层,GR主要取决于地层的泥质含量
当泥质含量低时:
Vsh
GR GRmin GRmax GRmin
当泥质含量高时:
gcur=2(老地层) gcur=3.7(新地层)
I sh
的规律变化 即:
t:时间
N N0et
:衰变系数 N:放射性元素个数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半衰期:从N0个原子开始衰变到N0 /2时所经历的时间。 用T表示: T ln 2
放射性元素不同,其半衰期也不同,见P135 4、放射性射线的性质
核衰变放出三种射线:、、
在特征能量峰处的伽马射线的强度最大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二、NGS的测井原理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
核心部分是:多道分析器。 能够测量分析伽马射线的能谱
将能谱分为五个能级窗 两个低能窗、三个道能窗
W1:0.15-0.5 Mev W2:0.5-1.1Mev W3:1.32-1.575Mev(钾窗) W4:1.65-2.39Mev (铀窗) W5:2.475-2.765Mev(钍窗)
GR GRmin GRmax GRmin
Vsh 2 gcurIsh 1 2 gcur 1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3、进行地层对比 P147
用GR曲线进行对比的优点: 与岩石孔隙中的流体性质(油或水)无关 与地层水和泥浆矿化度无关 在GR曲线上容易找到标准层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c.随着钾盐和某些放射性矿物的增加而增加。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二、GR 测井基本原理
穿过
射线
泥浆
至 仪器 外壳
经传输 至地面 仪器处理
使与单位 时间的电 脉冲数成 正比
自然伽马测井
进入探 测器
记录连 续电流所产 生的电位差
GR曲线
见P141图3-7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测井
三、GR 曲线特征(均匀理想模型地层点测)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
由于各个窗的记数率并不仅反映对应元素的含量, 因此还需要剥谱(对能量窗均综合考虑三种元素 的贡献,即得到一组方程:
W1=A1Th+B1U+C1K+1 W2=A2Th+B2U+C2K+2 W3=A3Th+B3U+C3K+3 W4=A4Th+B4U+C4K+4 W5=A5Th+B5U+C5K+5
三、NGS曲线应用 1、确定泥质含量
研究发现:泥质含量与钍和钾的含量成线性关系
(Vsh ) x
X X min X max X min
X=Th,k
含钾的岩石(云母、长石) 不能用该公式计算泥质含量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
2、研究生油层
研究发现:岩石中的有机物对铀的富集 起着重要作用。
曲线特点
K、TU含量低,而铀含量高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NGS)
5、用TH/U比值研究沉积环境 TH/U>7 陆相沉积、氧化环境、风化层
TH/U<7 海相沉积、灰色、绿色页岩
TH/U<2 海相黑色页岩、磷酸盐岩
纯 的 碎 屑 岩 储 集 层 K 、 Th 、 U的含量均很低。但当这些岩 石中含有高放射性矿物(如独 居石、锆石等)时,纯砂岩的 K、Th、U含量也能显著增高。 右 图 中420-490ft 之间的膨润 土和凝灰岩薄层显示为低含钾、 高 含 铀 和 钍 。 775-900ft 之 间 为高含铀的砂岩地层。故总计 数率不能作为泥质指示曲线用。
纯的砂岩和碳酸盐岩放射性元素含量很低,但有些地层 也可能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这些高放射性地层又可能是储集 层,此类储集层用普通自然伽马测井是无法识别的,而用自 然伽马能谱测井却往往能成功地将其和泥岩区别开。
渗透性地层中U含量的增高与地层水的活动有密切关系。 有些储集层还由于岩石骨架中含有放射性重矿物而显示为高 放射性地层。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射线 射线
射线
带电 能量衰减快、 穿透能力弱
射程短
是频率很高 的电磁波、 能量高
穿透 能力强
射程长
中性粒子射线不是由核衰变产生的, 是由特殊的中子源产生的,特点是: 能量高、穿透力强
探测器能探测 到的射线:
中子射线、 射线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2、井参数影响
d增加
裸眼井对GR吸收增加,但泥浆中所 含一定的放射性补偿了一部分,影响小
套管井:水泥环厚度增加-----GR减小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3、统计涨落误差
由于涨落误差的存在, 实测的GR曲线出 现许多“小锯齿”
自然伽马测井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4、测井速度
当h一定:GR受V测和时间 常数的影响t=h/v ; v增加,t<时间常数, 探测器无法全部探测 到地层发出的GR,导致 GR下降,还会使其发生 崎变,深度错位。
地球物理测井—核测井
伽马测井的核物理基础
它由光电倍增管和碘化钠晶体组成。它是利用被伽玛 射线激发的物质的发光现象来探测射线的。
碘
化
伽玛射线
钠
晶
体
光电倍增 管电子数 逐级倍增
用单位时间记录的 脉冲数来反映伽玛 射线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