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作品中的“暴发户”形象分析摘要:巴尔扎克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中不缺乏一系列优秀作品,《人间喜剧》中的《高利贷者》、《欧也妮葛朗台》、《纽沁根银行》等等。
而巴尔扎克尔作品中突出的塑造了“暴发户”形象。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伎俩来达到目的,视财如命又挥金如土,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和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资本家不折手段的、追名逐利的本性。
从而无情的鞭笞了资产阶级暴发户丑恶的灵魂。
关键词:巴尔扎克;批判现实主义;暴发户用“暴发户”一词来概括形容巴尔扎克作品中突出的人物形象是最为贴切的。
这些资产阶级暴发户,他们发迹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既有《高老头》中的高里奥、伏脱冷、《高利贷者》中的高布塞克、又有《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纽沁根银行》中的纽沁根,这些人不是高利贷主就是投机商和银行家,描绘了资产阶级剥削弱者的罪恶发迹史。
一、巴尔扎克作品“暴发户”形象系列(一)高老头在法国大革命动荡时期,已是步入中年的高老头在此之前是一名默默无闻的面条司务,这使他练就了身强体壮的身体,办事精明强干,养成了节俭的习惯。
是为封建贵族所盘剥的自食其力的劳动人民。
但随着社会动荡、风云变幻,这一切随之改变。
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的举行,资产阶级势力迅速壮大,资本主义相关思想迅速蔓延对民众进行熏陶和影响,为革命的发展奠定思想和群众基础。
这时高老头所处低下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现状则成为他投机革命、追名逐利不顾一切向上爬的意念和推手。
终于高老头的机遇来了,一七八九年的大革命在众人的欢呼中爆发了,这成为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顺应历史发展顺理成章成为第三等级中的一员并成功的当上了区长。
这时利益熏心、野心勃勃的将视线从政治层面转移到经济市场层面,利用权势、趁人之危,盘下东家的铺子;巴黎城内粮食短缺人民饥饿贫困时不顾人民之死活,囤积居奇致使物价飞涨而抛售,大发横财。
真是所谓“人民危难之时,乃资产阶级大发横财之时。
”由此高老头从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面条司务摇身一变成为拥有百万的富豪成为资产阶级暴发户。
而最能凸显高老头资本家暴发户本性的还要数体现在对女儿的“爱”中!妻子的离世使得高老头父爱的爆发使他对待女儿溺爱到了一种无药可救的地步,十五岁有自备马车,生活奢靡;为能给女儿买到她喜欢的奢侈品而卖掉了自己的终身年金,打算以吃面包度过自己的晚年;为大女儿的情夫还债,这只为满足他的内心欲望,一声“好爸爸”或一个亲吻这虽简单却是高老头所需要的。
但高老头用这种金钱换取亲情的交易是不会长久的。
正所谓“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1](p226)(二)高布赛克身材矮小、又奸又滑、神情冷漠,没有一丝人的性情,活活的像一个大石墩子。
高布赛克出生平凡幼时被母亲送去做水手,在大洋上漂泊了二十多个年头。
五十年,八百余万法郎,全依靠于他精通政治、人文、地理和聪明的头脑。
如同像只硕大无比的蜘蛛每日精心编织自己的大网等待着走投无路的飞虫上钩,是资本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典型过程。
他以放高利贷、盘剥大小债主为主要手段,通过资本利滚利,滚雪球般的进行资本运作并与其他“志同道合”的高利贷者控制着整个巴黎的经济,是一座典型的看似不存在却又时时刻刻存在于大众老百姓生活中的“裁判所”,以监视整个社会各个方面的动静只要有一丝丝动静就会为他们察觉。
他设下圈套,劝雷斯多伯爵将财产假意卖给他,在雷斯多伯爵尸骨未寒之际,强行霸占了他的产业;但是人终究会离开的,高布赛克也会有离开他“心肝宝贝”的时候,不可能永永远远将其占有。
反之,他为金钱所附庸主宰。
马克思曾偏僻入理的分析到“巴尔扎克曾对各色各样的贪婪做了透彻的研究。
那个开始用积累商品的办法储藏货币的高利贷者高布赛克,在他笔下已经是一个老糊涂虫了。
”[2](p326)(三)葛朗台身高五尺、臃肿的圆脸、眼睛如蛇、鼻尖肥大,最有特点的就是长有一颗肉瘤,相貌奇丑无比。
而就是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有着一个野心勃勃的心和肮脏的灵魂,这就是葛朗台了。
出生于1749年的他,和前者一样,最初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葡萄种植者同时还是一个箍桶匠,可以说是这一辈子也不会太有多大作为,但实事造人法国大革命之时通过投机革命来当上区长,依靠政治势力成为地区的富豪,从此走上了充满罪恶血腥的道路。
“讲起理财的本事,葛朗台先生是老虎,是条巨蟒;他会躺在那里,把俘虏打量半天再扑上去,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堆的金银,然后安安宁宁的睡觉,好像一条蛇吃饱了东西,不动声色,冷静非凡,什么事情都按部就班的。
”直至1789年迈入四十岁中年的他才娶到丑陋无比的女子并获得了三十万法郎的陪嫁。
和其他的资本家一样,他视金钱如命,甚至胜过了骨肉情亲、手足之情、朋友之谊。
葛朗台虽有家庭却没有温暖,虽有女儿却无父爱。
当初娶妻子的目的也只为了三十万法郎的陪嫁品,什么样的爱情也不会为葛朗台所驻足;对女儿不管不顾也罢,无耻于将她当做利益的诱饵,作为他捞取金钱的手段并葬送了她的幸福;兄弟因破产自杀,当侄儿向他诉说父亲的去世时,希望能得到安慰。
他面部没有痛苦或表示同情安慰而是说出了“这孩子真没出息,把死看待成比金钱还重要”如此不可理喻的话。
从葛朗台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是怎样从旧式的高利贷者向一个新式的以资本、土地为手段聚财的资产阶级的蜕变,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丑陋、滑稽、可悲又可怜的人物在对财产的强烈占有欲、冷酷残忍、道德沦丧的本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纽沁根纽沁根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是资产阶级发展的成熟时期也是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心狠手辣,精于算计。
他有多方面的“天才”,他可以将议员卖给政府,将希腊人卖给土耳其人。
他把银行变成彻头彻尾的政治,是十九世纪精通关系学的“先进分子”是个变幻莫测的政治投机家。
除银行外,他还做酒、羊毛、靛青、地产......所有赚钱的生意。
[3](p3)他懂得“金钱只是在数量失去平衡时,才是一种权力。
他有五百万,他想要一千万!他懂得用一千万可以赚三千万,用五百万只能赚一千五百万”的道理。
“如果纽沁根让黄金脱手,你可以肯定他找到了金刚钻。
”与葛朗台一样,她娶了但斐纳,为的是八十万法郎的陪嫁,为他以后“发财致富”找到了源泉。
但就是这样,他都不肯给妻子零用钱,被逼无奈的但斐纳只得向父亲索要钱财。
他将妻子看成“附属品”“玩具”“踏板”并无耻的将妻子当作商品转让他人。
利用妻子的情夫--拉斯蒂涅做他第三次停止支付的帮凶。
他从不满足于已经获得的奖金,他懂得资金必须周转,才能赢得了更多的利润,为了更多的利润,他提出了发行更多股票的办法,创立实业股并使这个原本没有什么价值的股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有利可图的价值。
千方百计的让存户们上钩,将存款兑换成股票,把现款留下并进行真正的金融投机。
他不仅玩儿弄存户还耍了他的同谋者拉斯蒂涅,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里面是空头股票,总之他有多次危机但都让他狡猾灵活的逢凶化吉。
与他者所不同的是在他如豺狼虎豹般的疯狂挖金时挥金如土、纸醉金迷荒淫无度的糜烂生活。
他是仅靠金钱寄生于社会的寄生虫,不仅腐蚀了自己更影响着周围的人乃至整个社会。
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到资本主义顶峰前期,不管是高老头、高布塞克还是葛朗台、纽沁根他们对钱财的占有欲“可憎”、“可怕”、“可恨”,一张张都是冰冷、狡猾、无耻的面孔,一个个都是贪婪、卑鄙,被金钱腐蚀得失去人性的丧心病狂的畸形患者,一个个都是利用政治动荡之机趁他人之危难大捞一笔的恶棍,是冷酷残忍、道德沦丧的代名词。
二、巴尔扎克“暴发户”形象比较:(一)共性1.狡诈贪婪高老头通过对金钱虎视眈眈“推测行市,预言收成的丰歉,用低价籴进谷子,从西西里、乌克兰买来囤积,高里奥可以说没有敌手的。
”“他办事又耐烦又干练,有魄力有恒心,行动迅速,目光锋利如鹰,什么都占先,什么都料到,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藏的紧,算计划策如外交家,勇往直前如军人”就连鼻子只要闻一下都可以了解粮食的品质与来路。
高布赛克同样在雷斯多伯爵财产上打主意;高利贷盘剥、实物抵押、黄金倒卖、贸易斗争、土地转手甚至是帮助他国抢占侵略弱国的经济以此来获得利益;黄金、珠宝、地契、古董,只要是他看上的就会不折手段的取得,通过不同的敛财方法进行搜刮民脂民膏。
作者对葛朗台的狡猾贪婪有更多生动形象的描绘:讲起理财的本领,葛朗台先生是只老虎,是条巨蟒……张开血盆大口的钱袋,倒进大堆的金银。
每当葛朗台遇到困难或拿不定主意时,他就装耳聋,装口吃,说话结结巴巴,颠三倒四莫名其妙的兜圈子,弄得对方头晕脑涨,当他是缺少教育,其实完全是假装的。
他从来不说一声是或不是,也从来不把黑笔落在白纸上。
人家跟他说话,他冷冷地听着。
经过一番勾心斗角的谈话之后,对方自以为心中的秘密保守得密不透风,其实早已吐出了真话。
索漠城中,人人都给他钢铁般的利爪干净利落的抓过一下。
葛朗台的狡诈贪婪给自己赢得了巨大的财富。
不管是高老头、高布赛克还是葛朗台他们之间的狡诈贪婪是共同特征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2. 吝啬高布赛克这一名词,象在法语中已经成为高利贷者的同义词一样,也已经成为吝啬鬼的同义词了。
高布赛克是个吝啬狂,他虽然拥有万贯家产,却过着难以想象的穷酸日子,住的是阴暗而潮湿的房屋,用的是陈旧而破烂的家俱。
他的那块门帘,居然用了十六年之久,而且还是用一床旧毯子改制而成的,在他的贮藏室里,存放着无数借贷户送交的抵押物和馈赠品,宁可长年累月任其发霉、变质、腐烂,也舍不得拿来自己享用,这种吝啬真可说是到了节制肉体需要的程度,不仅十分可笑,而且十分愚蠢。
他好比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手里却捧着一个大摸,一会儿瞧瞧,一会儿闻闻,始终舍不得把它吃下肚子里,而宁愿继续挨饿。
吝啬不仅使他刻薄自己,也使他苛待别人。
葛朗台的吝啬绝不逊色于他人,他虽然家财万贯,却住在一所灰暗阴森的老房子里,家具老旧破损不堪。
家里肉食蔬菜虽靠佃户供应,开支并不大,但葛朗台只让全家合用一支蜡烛,还得买最便宜的。
他制定的家里生炉子取暖的日子铁打不动,不管春寒也不管早秋的凉意,还得靠仆人拿侬想法从厨房里腾出些柴炭,安排一只脚炉,给太太和小姐挡挡早晚的寒气。
家中的面包和食物也由他亲自分发。
全家的内衣被服都归母女俩负责,让她们像女工一样整天劳作。
对金钱的吝啬,贪欲摧毁了他们正常的家庭关系。
在吝啬这一点上是资产阶级大多数共有的特点他们绞尽脑汁在节省钱财对自己和他人都具有这种“严格性”,唯一希望的是钱的数量一天天的增长,这在世人看来是一件多么值得感叹悲哀的事啊!3.视金钱为生命葛朗台、高布赛克和纽沁根吝啬鬼都将金钱视为生命,面对金钱时表现如出一辙。
葛朗台得到财产时,他会快乐得忘乎所以“天上落金子下来了”。
而当他要失去财产时,他会痛苦得大声嚷嚷:“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
”葛朗台感到衰老的压迫时唯一关心的仍旧是他的金子,甚至在本区教士来到他床前为他做临终法事时,那些十字架、烛台和银镶的圣水壶,让他“似乎已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