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案例分析)案例一【背景】某高校由于扩招,需要对该校进行扩建。

某施工单位中标承建该扩建工程,工程容包括一栋五层教学楼和一栋六层办公楼。

教学楼建筑面积14000㎡,办公楼建筑面积8000㎡其中教学楼采用整体预应力装配式板柱结构体系,建筑构造也比较复杂;办公楼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部署中确立了项目管理组织结构和管理人员相应的职责、明确了施工项目管理等。

由于建设单位资金需要分阶段供应,两栋楼只能先后施工,合同规定的扩建工程竣工日期为2008年8月25日。

【问题】(1)施工单位当如何安排两栋楼的施工顺序?理由是什么?(2)该办公楼的施工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施工顺序是什么?如果工期要求较紧迫,可以如何安排各个阶段的搭接?【分析】本案例主要考核施工程序的合理安排。

【答案】(1)扩建工程的两栋楼只能先后施工,可以先安排教学楼的施工,然后再进行办公楼的施工。

其理由一是学校的主要职能是教学,教学楼建成后颗粒立即投入使用,因此应当进行教学楼的施工;二是教学楼的结构、建筑构造比较复杂,因为复杂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可能遇到各种复杂的技术、质量问题和其他难以预料的问题,所以可能耗时间较多,进而影响工期目标,为避免影响工期,通常应该先进行技术复杂工程的施工。

(2)该办公楼的施工分为土方开挖、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二次结构围护工程、装饰装修工程。

施工顺序为:土方开挖→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二次围护工程→装饰装修工程。

如果工期紧迫,可以安排主体结构工程与二次结构围护工程、二次结构围护工程与装饰装修工程、主体结构工程与装饰装修工程的搭接。

案例二【背景】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厂房的施工任务,该厂房为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工业厂房,厂房有3个设备基础,设备重量均为5t,厂房设计安装8t桥式起重机。

厂房主要承重结构为杯形独立基础、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屋架、1.5m×6m大型屋面板、T型吊车梁。

柱和屋架在现场预制,其余构件在构件厂制作。

邀请充分发挥起重机效率并为构件临时固定、校正等工作留有充裕的时间。

施工单位拟采用履带式起重机吊装构件,制定了结构吊装方案,柱子采用旋转法吊装。

【问题】(1)单层工业厂房结构吊装方法有哪几种?本案例采用何种结构吊装方法较为合理?(2)采用旋转法吊装柱子,对柱子的布置有何要求?(3)设备基础施工可在何时施工?选用不同设备基础施工方案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分析】本案例主要考核单层工业厂房结构施工方法的选择。

【答案】(1)有分件吊装法和综合吊装法两种。

本案例采用分件吊装法比较合理,因为索具不需要经常更换,可以充分发挥起重机的工作性能,可以给构件临时固定、校正、最后固定等工序提供充裕的时间,构件供应比较单一,便于构件平面布置,因而吊装效率较高。

(2)要求柱脚靠近基础,柱子的绑扎点、柱脚中心、杯形基础中心三点同在以起重机停机点为圆心、以停机点到柱子绑扎点的距离为半径的圆弧上。

(3)设备基础可与厂房基础同时施工(开敞式施工),也可以在结构安装后再进行设备基础施工(封闭式施工)。

“封闭式”施工的适用条件:当厂房施工时处于雨期或冬期施工时,或设备基础不大,在厂房结构安装后对厂房结构稳定性并无影响时,或对于较大较深的设备基础采用了特殊的施工方法时采用。

“开敞式”施工的适用条件:当设备基础较大较深时,其基坑的挖土围已经与柱基础的基坑挖土围连成一片或深于厂房柱基础,以及厂房所在地的土质不佳时采用。

案例三【背景】某IT公司的机房楼和库房楼的总建筑面积为17191.63㎡,其中库房楼地上2层,地下2层。

地下一层层高3.60m,地下二层层高4.20m,基础底面标高为-7.9m。

采用钢筋混凝土平板式筏型基础。

库房土方开挖时南、北、西侧均采用土钉墙,东侧与机房楼土方工程挖通。

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编制了土钉支护专项施工方案,项目经理批准后开始施工。

【问题】(1)对建设工程的哪些分部、分项工程应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本案例土钉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何不妥之处?(2)土钉支护的施工过程是什么?(3)土钉支护的施工特点以及适用围是什么?【分析】本案例考核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写要求,要求理解并掌握土钉支护的施工方案及其施工特点和适用围。

【答案】(1)施工单位对以下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本案例支护方案由项目经理批准后实施不妥。

基坑开挖深度超过5m,应编制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并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组对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基坑支护专项施工方案应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2)土钉支护亦称土钉墙,其施工过程为:1)先锚后喷:挖土到土钉位置,打入土钉后,挖第二步土,再打第二层土钉,如此循环到最后一层土钉施工完毕。

喷射第一次豆石混凝土厚50mm,随即进行锚固,然后进行第二次喷射混凝土,厚50mm。

2)先喷后锚:挖到土钉位置下一定距离,铺钢筋网,并预留搭接长度,喷射混凝土至一定强度后,打入土钉。

挖第二层土方到第二层土钉位置下一定距离,铺钢筋网,与上层钢筋网上下搭接好,同样预留钢筋网搭接长度,喷射混凝土,打第二层土钉。

如此循环直至基坑全部深度。

(3)其施工特点是:施工设备较简单;比用挡土桩锚杆施工简便;施工速度较快,节省工期;造价较低。

适用围是:地下水位较低的黏土、砂土、粉土地基,基坑深度一般在15m以。

案例四【背景】某建筑工程位于市区,建筑面积22000㎡,首层平面尺寸为24m×120m,施工场地较狭小。

开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进行了施工平面图设计,其设计步骤如下:布置临时房屋→布置水电管线→布置运输道路→确定起重机位置→确定仓库、堆场、加工厂的位置→计算技术经济指标。

施工单位降低成本,现场设置了3m宽的道路兼作消防通道。

现场在建筑物对角方向各设置了一个临时消火栓,消火栓距离建筑物4m,距离道路3m。

【问题】(1)该单位工程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是否合理?正确的步骤是什么?(2)该工程的消防通道设置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3)该工程的临时消火栓设置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分析】本案例考核考生对现场施工平面图设计的熟悉程度,要求理解并掌握施工平面图的设计步骤,临时设施的布置要求。

【答案】(1)不合理。

合理的施工平面图设计步骤是:确定起重机的的位置→确定仓库、堆场、加工厂地的位置→布置运输道路→布置临时房屋→布置水电管线→计算技术经济指标。

(2)不合理。

因为根据规定,消防通道不得小于4m。

(3)不合理。

根据规定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距离拟建房屋不得小于5m,也不大于25m;距离路边不大于2m。

案例五【背景】某单位拟装修一综合楼,图1是施工管理人员针对本工程编制的装修施工计划横道图。

【问题】根据图1中的容计划每周的劳动力需要量,将统计结果填入表1中相应的位置。

图1 装修施工计划横道图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表1【分析】本案例考核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表上每单位时间施工的项目所需工人按工种分别统计,得出单位时间所需工种及人数再按时间进度要求汇总。

【答案】每周的劳动力需要量如表2所示。

劳动力需要量计划表2案例六【背景】某装修公司承接一项5层办公楼的装饰装修任务,确定施工顺序为:砌筑隔墙→室抹灰→安装塑钢门窗→顶、墙涂料,分别由瓦工、抹灰工、木工和油工完成。

工程量及产量定额如表1所示。

油工最多安排12人,其余工种可按需要安排。

考虑到工期要求、资源供应状况等因素,拟将每层分为3段组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每段工程量相等,每天一班工作制。

【问题】(1)计算各施工过程劳动量、每段劳动量。

(2)计算各施工过程每段施工天数。

(3)计算各工种施工应安排的工人人数。

【分析】本案例主要考核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工程中的劳动量、工作持续时间的计算。

其中:劳动量=工程量÷产量定额或劳动量=工程量×时间定额工程持续时间=劳动量÷(工人人数×每天工作班制)【答案】(1)办公楼共5层,每层分3段,各段工程量相等,计算出各施工过程的劳动量后,除以15可得各阶段劳动量。

如砌筑隔墙劳动量=600÷1=600工日,每段砌筑隔墙劳动量=600÷15=40工日/每段。

计算结果见表2。

(2)各施工过程每段施工天数:因组织全等节拍流水施工,各段施工天数相同,考虑到油工人数的限制,按12人安排油工,可算出每段工作天数=60÷12=5d,其余施工过程施工天数均为5d。

(3)油工已经按12人安排,其余工种可根据相印施工过程每段劳动量和施工天数计算得出,如瓦工人数=40÷5=8人。

计算结果见表2。

各施工过程劳动量、工作天数、工人人数表2案例七【背景】某基础工程施工分为三个施工阶段,每段施工包括挖土方、做灰土垫层、砌基础三个施工过程,组织流水施工,项目分解结果、工作持续时间及施工顺序见表1所示。

某工程工序逻辑关系及作业持续时间表表1【问题】(1)根据的项目施工顺序,绘制本案例双代号网络计划图。

(2)计算本案例的各工序的时间参数。

(3)判断本工程网络计划的关键线路,并说明原因。

【分析】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包括:工作最早开始时间(ES)和工作最早完成时间(EF),工作最迟完成时间(LF)和工作最迟开始时间(LS),以及工作时差(TF)和工作的自由时差(FF)的计算。

通过工作总是差的计算,可以方便地找出网络图中的关键工作和关键线路。

总时差为“0”者,意味着该工作没有机动时间,即为关键工作,由关键工作所构成的线路,就是关键线路。

关键线路至少有一条,但不一定只有一条。

【答案】(1)本案例双代号网络计划图见图1。

图1某工程基础工程施工双代号网络计划图(2)本例的各工序时间参数的计算结果见图2。

图2 某工程基础工程施工双代号网络计划图的计算结果(3)本例中的关键线路为○1→○2→○3→○8→○9→○10。

因为工序A1、A2、A3、B3、C3的总时差均为0,是本工程的关键工作。

将关键工作依次相连所形成的通路就是关键线路。

案例八【背景】图1是某公司中标的建筑工程前期工程的网络计划,计划工期14d,其持续时间和预算费用额列入表1中。

工程进行到第9天时,A、B、C工作已经完成,D工作完成2d,E工作完成了3d。

图1某建筑工程的网络计划图【问题】(1)绘制本工程的实际进度前锋线,并计算累计完成投资额。

(2)如果后续工作按计划进行,试分析B、D、E三项工作对计划工期产生了什么影响?(3)如果要保持工期不变,第9天后需压缩哪两项工作?并说明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