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3)

第二章 细菌的形态结构(3)


应用活组织细胞培养病毒或体外组织细胞培养时,常被枝 原体污染;
特征 (1)枝原体缺乏细胞壁,G-,细胞形态多变,有球形、 丝状。最小的球形枝原体仅0.25um。 (2)细胞膜含有甾醇。 (3)以二分裂繁殖。 (4)在含有血清、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形成特征性的 “煎蛋形”菌落。 (5)对抗生素敏感。 (6)可引起人、动物、植物的病害。
放线菌与其他原核微生物一样,只能进行无性繁殖,
但不同的放线菌繁殖方式不同。
(1)典型的放线菌,如链霉菌主要通过分化形成孢子 丝,再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 (2)诺卡氏菌(Nocardia)则以菌丝断裂方式繁殖;
(3)少数放线菌,如孢囊链霉菌可形成孢囊孢子。
2.放线菌的菌落形态
放线菌的菌落特征因种而异。
从一种宿主传至另一宿主的特殊生活方式
主要以节肢动物 (虱、蜱、 螨等)为媒介, 寄生在它们的消 化道表皮细胞中, 然后通过节肢动 物叮咬和排泄物 传播给人和其他 动物。
有的立克次氏体酿成严重疾病,如人类的流行性斑疹伤寒、羌 虫热、Q热等,并常伴随着灾害、战争和饥饿,曾长期与人类的痛 苦、灾难联系在一起。 防治:预防为主。
第三节 放线菌
放线菌(Actinomycetes)因早期发现其菌落 呈放射状而得名,是原核生物中一类在形态上具 有分枝状菌丝、菌落形态与霉菌相似,以孢子进 行繁殖特殊类群。
一.放线菌的个体形态 二.放线菌的繁殖
三.放线菌与人类的关系
一.放线菌的个体形态
单细胞,大多由分枝发达的菌丝组成。
菌丝直径与杆菌类似,约1mm。
成 功地分离培养出沙眼衣原体。 衣原体不耐热,60度10分钟即被灭活,但它不怕低温,冷冻干 沙眼衣原体是人类砂眼的病原体,甚至引起结膜炎、角膜炎、角膜血管翳等 燥可保藏多年。对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敏感。 临床症状,成为致盲的重要原因。
பைடு நூலகம்
三.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在许多方面类似与细 菌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是由基内菌丝伸向空间形成的,直或者分枝丝状的菌丝。直径 1.0—1.4um,有的形成色素。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之上,可覆 盖整个菌落。 3.孢子丝
轮生 螺旋
是由营养菌丝分化而成的,能够形成分生孢子的菌丝。孢子丝 上可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其形状有直形、波浪形和螺旋形等。
二.放线菌的繁殖
1.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1909年,H.T.Ricketts 首次发现斑疹伤寒的 病原体,并因研究该
病而牺牲,1916年人
们以他的名字命名
这类病原体作为纪念。
特征
某些性质与病毒相近。体内酶系不完全,一些必需的养料需 从宿主细胞获得,因此必须专性活细胞内寄生;除五日热立克次氏 体外均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细胞膜比一般细菌的膜疏松,为可透性膜,易从宿主细胞获 得大分子物质,但也决定了它们一旦离开宿主细胞则易死亡。 大小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其中伯氏立克次氏体能通过细菌 过滤器。一般球状体:0.2-0.5 mm;杆状体:0.3-0.5 x 0.3-2 mm。
枝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与细菌、病毒的比较
链霉菌的菌落的早期形态特征与细菌菌落相似,圆形,
小而略有光泽。后期因形成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菌落变
得坚实、干燥,表面呈绒状、毡状或毯状。菌落与培养基 结合紧密,不易被接种环挑起。菌落常具有各种颜色。放 线菌菌落通常具有一种特殊的泥腥味。
三.放线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放线菌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以土壤中最 多;其代谢产物使土壤具有特殊的泥腥味。 能产生种类繁多的抗生素(其中90%由链霉菌产生)。 有的放线菌可用于生产维生素、酶制制;在甾体转化、石油脱 蜡、烃类发酵、污水处理等方面也有应用。 少数寄生型放线菌可引起人、动物(如皮肤、脑、肺和脚部感 染)、植物(如马铃薯和甜菜的疮痂病)的疾病。
细胞壁组成与细菌类似,革兰氏阳性(少数阴性)。 细胞的结构与细菌基本相同。 放线菌的菌丝体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三个部分: 营养菌丝
菌丝体
气生菌丝 孢子丝
1.营养菌丝 也叫营养菌丝,是生长在营养基质内部或表面紧密缠绕的分枝 营养菌丝 气生菌丝 菌丝,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菌丝无隔膜,直径0.2—1.2um。 直型 波曲 菌丝可多次分枝。有的产生特征性的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2.气生菌丝
二.衣原体
是介于立克次氏体与病毒之间,能通过细菌滤器,专 性活细胞内寄生的一类原核微生物。
在宿主细胞内观察 到的衣原体微菌落 (Microcolony)
特征
细胞结构与细菌相似;具有类似的细胞壁,细胞壁内含有胞壁 酸、二氨基庚二酸;具有70S核糖体。 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2-0.3 mm,能通过细菌滤器。 专性活细胞内寄生;衣原体有一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 大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系统,必须依赖宿主获得ATP,因 此又被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 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体和始 体两种形态。 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哺乳动物及鸟类,少数致病; 1956年,我国微生物学家汤飞凡等应用鸡胚卵黄囊接种法,在国际上首先
第四节 枝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枝原体(Mycoplasma) 衣原体(Chlamydia) 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革兰氏阴性细菌,大小和特性均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
一.枝原体
二.衣原体
三.立克次氏体
一.枝原体
又称类菌质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细菌与立克次氏体之间 的原核微生物。 特点 无细胞壁,只有细胞膜,细胞形态多变; 个体很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曾被认为是最小的可独立生活 的细胞型生物; 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苛刻,菌落微小,呈典型的“油 煎荷包蛋”形状; 一些枝原体能引起人类、牲畜、家禽和作物的病害疾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