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古代建筑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的古代建筑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 三 ) 柱 、 梁 、 檩 、 椽
大梁
柱色
金色的级别最高, 其次为红色, 再次是黑色。
天 坛 祈 年 殿 内
门色及门钉
清朝规定:皇宫正殿门为红色。 一至三品官员府第门为红色。 四品以下官员府第门为黑色。 至清朝时,门钉根据建筑物的等级也有了具体规定: 皇宫大门纵横各九路(即9×9); 亲王府大门纵九横七(即9×7); 一至三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七路(即7×7);
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短柱(瓜柱)和梁, 梁的两端承檩,在最上层梁中央立脊瓜柱以承脊檩,构 成一组人字形木构架。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房架;檩条直 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 柱子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2.穿斗式建筑 穿斗式建筑构架,是由柱距较密、 柱径较细的落地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 梁,而用数层穿枋贯通连接各柱,并以 挑檐枋承托出檐。该方法形成于汉代, 为我国南方诸省建筑所普遍采用。其特 点是可以用较小的木材构建出较大的构 架,缺点是内部立柱较多,不便于空间 的使用。因此往往形成山墙面用穿斗式, 中央诸架用抬梁式的混合木构架。
山西芮城永乐宫
(五)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
峰时期——明清时期
明末出现了一部总结造园经验 的著作—《园冶》。清朝前期编修了清 工部《工程做法》74卷,统一了官式建 筑的模数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 北京的明清故宫和沈阳故宫是明清建筑 的典范。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 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 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园 林建造达到了极度的艺术境界。
四至五品官府大门纵横各五路(即5×5);
五品以下官府大门不准设门钉。
天 坛 长 廊 大 门
( 四 ) 斗 拱
(二)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兴建 佛教建筑,出现了许多寺、塔、石窟和 精美的雕塑与壁画。砖瓦的产量、质量 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 教建筑。著名的四大石窟(敦煌—莫高 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 天水—麦积山石窟 莫高窟)以及登封 嵩岳寺塔就是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
颐 和 园
苏州风光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人文思想
• • • • • 1、以大称威 2、以中为尊 3、礼制至上 4、祈吉为尚 5、风水与阴阳五行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1.抬梁式建筑
这种木构架形成于春秋时期,是沿房屋 进深方向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 叠数层短柱(瓜柱)和梁,梁的两端承檩,在 最上层梁中央立脊瓜柱以承脊檩,构成一组 人字形木构架。平行的木构架之间利用柱头 之间的枋木和梁之间的檩木,构建起整个屋 架。这种木构架可以建造三角、正方、五角、 六角、八角、圆形、扇面及其他特殊平面的 建筑和多层楼阁,这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应用 最为广泛,特别在北方更是普遍。
周口店
半 坡 遗 址
从崖画中可 以看出当时 的人们已有 了固定的住 宅∶一种是 架在树木上 的房屋,即 所谓巢居式; 另一种是架 在地面木桩 上的房屋, 即所谓干栏 式。
河姆 渡遗 址中 干阑 式建 筑构 件
曾经的夏都—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阿房宫大殿
阿房宫内饰
汉代长安城—长安 本秦之乡名,秦时 有兴乐宫。汉高祖 五年(前202),在 兴乐宫基础上修治 长乐宫,七年建未 央宫,自栎阳迁都 长安。惠帝元年 (前194)至五年筑 城墙。武帝时在城 内修北宫,建桂宫、 明光宫,在西城外 营建章宫,并扩充 上林苑,开凿昆明 池。
(七)山墙
(一)台基
1.普通台基
2. 较高台基
3.更高台基(须弥座)
4.最高级台基
须 弥 座 台 基
(二)开间(面阔)
通面阔
进 深
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都以“间”作为计数单位。在建筑 物的平面上,就是由四根柱子所组成的空间称为“间”; 一间的宽度,叫面阔。而整个建筑物正面若干间加起来的 宽度,叫通面阔,一般简称面阔。如10根柱子就是面阔9间, 6根柱子就是面阔5间。建筑物侧面间的深度叫进深。若干 间合起来的深度叫通进深,简称进深。 面阔间数越多建筑物级别越高。为保持建筑物正中开门 的特征,所以一般面阔间数为奇数。在间数中,往往以 “九五”象征帝王之尊(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3.井干式建筑
井干式建筑是将天然圆木、半圆木或方 木两端开卯榫,组合成为矩形木框,层层相 叠,构成房屋的木承重结构墙。井干式木构 架出现于商代后期墓葬的木椁guo,汉代宫苑 之中有井干楼,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很少 使用。
四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构件
(一)台基 (二)开间 (三)大梁 (四)斗拱 (五)彩画 (六)屋顶
XX学院 XX 专业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中国的古代建筑
授课人:XX XX 【全套课件】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
——原始社会至汉代
原始人类:择洞而居、构木为巢 殷商:夯土技术 西周、春秋:木构架,瓦开始盖制房屋 战国:制砖技术、彩画 秦朝:抬梁式和穿斗式的木构架结构技术发展成熟,石料,阿房宫、万里 长城、秦始皇陵 汉朝:长安城、大量使用斗拱 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 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现存宋代建筑有:山西太原晋祠圣母、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 浙江宁波保国寺。
(四)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又一发展时
期——元朝
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 筑艺术逐步影响到全国各地。汉族工匠 在宋、金传统上创造的宫殿、寺、塔和 雕塑等表现出若干新的趋势。 山西芮城 永乐宫、洪洞广胜寺等是现存的元代建 筑。 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 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 艺术影响到全国。
麦积山—伏羲故里
龙门石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登 封 嵩 岳 寺 塔
(三)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
——唐、宋朝
北宋政府颁行《营造法式》,作为 宫殿、坛庙、官署、府第等建筑工程各 种建筑的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 “规范”。 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 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 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