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向量的加、减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会用向量加、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4.掌握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定义以及实数与向量的积的三条运算律,会利用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进行有关的计算;5.理解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能根据条件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平行;6.通过对实数与向量的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的思维能力,了解事物运动变化的辩证思想.【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1、 复习:向量的定义以及有关概念强调: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相等.因此,我们研究的向量是与起点无关的自由向量,即任何向量可以在不改变它的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移到任何位置2、 情景设置:(1)某人从A 到B ,再从B 按原方向到C , 则两次的位移和:AC BC AB =+(2)若上题改为从A 到B ,再从B 按反方向到C , 则两次的位移和:=+ (3)某车从A 到B ,再从B 改变方向到C , 则两次的位移和:=+(4)船速为AB ,水速为,则两速度和:AC =+ 新授课阶段 一、向量的加法A B CACABCOAaaa bb b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如图,已知向量a 、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BC =b,则向量AC 叫做a 与b的和,记作a +b,即 a +bAC BC AB =+=,规定: a + 0-= 0 + a.探究:(1)两相向量的和仍是一个向量;(2)当向量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不同向,且|a +b |<|a |+|b |; (3)当a 与b 同向时,则a +b 、a 、b 同向,且|a +b |=|a |+|b |,当a 与b 反向时,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a 相同,且|a +b |=|a |-|b |;若|a |<|b |,则a +b 的方向与b 相同,且|a +b|=|b |-|a |.(4)“向量平移”(自由向量):使前一个向量的终点为后一个向量的起点,可以推广到n 个向量连加.例1 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a +b .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作a OA = b AB =,则b a OB +=. 4.加法的交换律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问题:上题中b +a 的结果与a +b 是否相同? 验证结果相同从而得到:1)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于两个向量共线不适应);A B Ca +ba +ba ab b abb aa2)向量加法的交换律:a +b =b +a .5.向量加法的结合律:(a +b ) +c =a + (b +c ). 证:如图:使a AB =, b BC =, c CD =,则(a +b ) +c =AD CD AC=+,a + (b +c ) =AD BD AB =+. ∴(a +b ) +c =a + (b +c ).从而,多个向量的加法运算可以按照任意的次序、任意的组合来进行. 二、向量的减法1.用“相反向量”定义向量的减法(1) “相反向量”的定义:与a 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 a .(2) 规定:零向量的相反向量仍是零向量.(a ) = a. 任一向量与它的相反向量的和是零向量.a + (a ) = 0.如果a 、b 互为相反向量,则a =b , b =a , a +b = 0(3) 向量减法的定义:向量a 加上b 的相反向量,叫做a 与b 的差. 即:a b = a + (b ),求两个向量差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减法.2.用加法的逆运算定义向量的减法: 向量的减法是向量加法的逆运算:若b + x = a ,则x 叫做a 与b 的差,记作a b . 3.求作差向量: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a b . ∵(ab ) + b = a + (b ) + b = a + 0 = a ,作法:在平面内取一点O , 作OA = a , AB = b . 则BA = a b .即a b 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 的终点指向向量a 的终点的向量. 注意:1AB 表示a b .强调:差向量“箭头”指向被减数,2用“相反向量”定义法作差向量,a b = a + (b ).显然,此法作图较繁,但最后作图可统一.OAaB’ b bBa + (b )abOabBabab4探究:1) 如果从向量a 的终点指向向量b 的终点作向量,那么所得向量是b a.2)若a ∥b , 如何作出a b ?例2 已知向量a 、b 、c 、d ,求作向量a b 、c d .解:在平面上取一点O ,作OA = a , OB = b , OC = c , OD = d , 作BA , DC ,则BA = a b , DC = c d .例3 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b , 用a 、b 表示向量、.A BD CABCbad cDOab AABBB’Oa b a a b bO AOBab a bBAOb解: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得:AC = a + b , DB = AD AB = a b .变式一:当a ,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 +b 与ab 垂直?(|a | = |b |)变式二:当a , b 满足什么条件时,|a +b | = |a b |?(a , b 互相垂直)变式三:a +b 与a b 可能是相当向量吗?(不可能,∵ 对角线方向不同)三、向量数乘运算 1.定义:请大家根据上述问题并作一下类比,看看怎样定义实数与向量的积?(可结合教材思考) 可根据小学算术中3333335的解释,类比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就是λa ,它还是一个向量,但要对实数λ与向量a 相乘的含义作一番解释才行.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λa .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1)||||||λa λa . (2)0λ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λ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特别地,当0λ或0a时,0λa.2.运算律:问:求作向量2(3)a 和6a (a 为非零向量)并进行比较,向量2()a b 与向量22a b相等吗?(引导学生从模的大小与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生:2(3)6a a ,222()a b a b .师:设a 、b 为任意向量,λ、μ为任意实数,则有: (1)()λμa λa μa ; (2)()()λμa λμa ; (3)()λa b λa λb .通常将(2)称为结合律,(1)(3)称为分配律. 3.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请同学们观察a m n ,22b m n ,回答a 、b 有何关系?生:因为2ba ,所以a 、b 是平行向量.引导:若a 、b 是平行向量,能否得出bλa ?为什么?可得出aλb 吗?为什么?生:可以!因为a 、b 平行,它们的方向相同或相反.师:由此可得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向量b 与非零向量a 平行的充要条件是有且仅有一个实数λ,使得bλa .对此定理的证明,分两层来说明: 其一,若存在实数λ,使b λa ,则由实数与向量乘积定义中第(2)条可知λb 与a 平行,即b 与a 平行.其二,若b 与a 平行,且不妨令0a,设||||b μa (这是实数概念).接下来看a 、b 方向如何:①a 、b 同向,则b μa ,②若a 、b 反向,则记b μa ,总而言之,存在实数λ(λμ或λμ)使b λa .例4 如图:已知3AD AB ,3DE BC ,试判断AC 与AE 是否平行. 解:∵333()3AEAD DEABBCABBC AC ,∴AE 与AC 平行. 4)单位向量:单位向量:模为1的向量. 向量a (0a)的单位向量:与a 同方向的单位向量,记作0a .思考:0a 如何用a 来表示? (0||a a a 01||a a a ) 例5 已知,,,,OA a OBb OCc ODd OEe =====,设t R ∈,如果3,2,a c b d ==()e t a b =+,那么t 为何值时,,,C D E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解:由题设知,23,(3)CD d c b a CE e c t a tb =-=-=-=-+,,,C D E 三点在一条 直线上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k ,使得CE kCD =,即(3)32t a tb ka kb -+=-+, 整理得(33)(2)t k a k t b -+=-. ①若,a b 共线,则t 可为任意实数;②若,a b 不共线,则有330,20,t k t k -+=⎧⎨-=⎩解之,得65t =.综上,,a b 共线时,则t 可为任意实数;,a b 不共线时,65t =. 例6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别是,BC DC 的中点,G 为BF 与DE 的交点,若AB a =, AD b =,试以a ,b 表示DE 、BF 、CG .解:1122DE AE AD AB BE AD a b b a b =-=+-=+-=-, 1122BF AF AB AD DF AB b a a b a =-=+-=+-=-,G 是△CBD 的重心,111()333CG CA AC a b ==-=-+.课堂小结(1)λ与a 的积还是向量,λa 与a 是共线的;(2)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的内容和证明思路,也是应用该结论解决问题的思路.该结论主要用于证明点共线、求系数、证直线平行等题型问题;(3)运算律暗示我们,化简向量代数式就像计算多项式一样去合并同类项. 作业P88-89习题3 A 组 2、3、4、5. P89习题3 B 组 2、3. 拓展提升1.设00,a b 都是单位向量,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00a b = B .001a b ⋅= C .00||||2a b += D .00||2a b +=2.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为1,,,AB a BC b AC c ===,则||a b c ++= A. 0 B. 3 C. 22 D. 23. 已知向量,a b ,且2(43)3(54)03a c cb -+-=,则c = .(用,a b 表示)4..已知,OA a OB b ==,C 为线段AB 上距A 较近的一个三等分点,D 为线段CB 上距C 较近的一个三等分点,则用b a,表示OD 的表达式为A. )54(91b a+ B . )79(161b a + C. )2(31b a + D. )3(41b a +5. 已知向量,a b 不共线,,m n 为实数,则当0ma nb +=时,有m = , n = .6. 若菱形ABCD 的边长为2,则AB CB CD -+= .7.已知||8,||5AB AC ==,则||BC 的取值范围是 . 参考答案1.提示:因为是单位向量,00||1,||1a b == 2.提示:AB BC AC +=, ∴|||2|a b c c ++=. 3.8123913a b -+ 4.提示:AB b a =-,22,,33DB CB CB AB == ∴55()99AD AB b a ==-,OD OA AD =+.5.提示:若,m n 不全为0,比方0m ≠,则有na b m=-,从而,a b 共线. 6.2 提示: 2AB CB CD AB BC CD AC CD AD -+=++=+== 7.[3,13]提示:||||||||||AB AC BC AB 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