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再生涤纶高性能化功能化技术进展ppt课件
再生涤纶高性能化功能化技术进展ppt课件
15
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综合能耗逐步降低。目前短纤综合能耗(kg 标煤/t)由2005年的390降低到2010年的 310,长丝综合能耗(kg标煤/t)也由 2005年的470降到2010年360,综合能耗 的降幅均分别超过20.5%、23.4%。
原料消耗降低1.69%以上和新水补充量在整 瓶加工成净瓶片、净瓶片加工成短纤维、净 瓶片加工成POY长丝等分别降幅在20%以上
水污染
白色固体 污染
大气 污染
PS, PVC PE,PP PC PET
.
3
废旧PET塑料瓶的回收工艺
PET瓶清洗处理制成设备
.
4
回收技术
化学方法
水解法 醇解法超 临界流体法
物理方法 将废PET瓶切碎成片,从PET中分出HDPE、铝、纸 和粘合剂,PET碎片再经洗涤、干燥、造粒 先将废PET瓶上非PET的瓶盖、座底、标签等杂志用 机械方法分离,在经洗涤、破碎、造粒
再生涤纶高性能化功 能化技术进展
再生涤纶定义与原料来源
再生涤纶是指以再生PET聚酯为主要原料的纤维。 包括长丝与短丝等。
瓶片:即弃型饮用水、饮料等包装瓶 膜片 薄膜 服装与不织布(纺织制品) 在聚酯与纤维生产各工序中产生的废丝、废块、粉体
.
2
废旧PET塑料瓶的污染
我国每年产生的废旧PET 树脂高达3百万吨
.
6
废旧PET的回收利用
聚酯带
由聚酯瓶碎片制成捆绑带, 多数情况下加工过程 要有较高甚至最高的IV 值. PET 捆绑带具有很 高的韧性, 可以代替钢带.如果韧性要求不高或质量 要求不高, IV 值可在 0.78 – 1.10 dl/g 范围。
生产流程:
-- 挤出切粒, 包括先进行熔体过滤; -- 结晶和增粘 -- 挤出, 熔体过滤, 纺丝和拉伸, 收卷; -- 也可以直接从碎片来做。
年份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预计
.
13
原材料供需矛盾呈加剧趋势
废丝、瓶片及及聚酯包装材料等三项合 计246万吨。每年进口量约为150万吨。 其他边贸形式每年进口约100万吨。
中国再生瓶片2006进口75万吨,2007 年进口110万吨,年2009年进口136万 吨;需求扩大
循环回收技术 直接回收技术 红外处理回收技术
.
5
废旧PET的回收利用
用于包装
--- 瓶级切片– 食品级和非食品级
非食品级: 按照成品瓶的大小 和形状, 切片的 IV 可在0.68 - 0.80 dl/g 之间变动; 对要求透明的瓶子, 杂质经 熔体过滤除去.
回收切片的生产流程如下: 制碎片和净化 → 挤出, 熔体过滤(50 - 100 μm )→ 切粒 → 结晶和SSP
.
16
二、再生涤纶新认识、 新思考
.
17
再生涤纶--新认识
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
而1吨再生涤纶可以节约0.6吨石油,相 当于节约能源85%,并可减少3.2吨二氧化 碳排放。照2009年中国可以生产350万吨 的再生涤纶计算,再生涤纶行业为国家节省 石油资源2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量 1120万吨。再生行业已经走在低碳经济前 沿。
中空又可分为二维中空和三维中空。用途分别如下: 7D-15D(32-64mm)三维中空:填充玩具、毛绒玩具、羽绒服装、防 寒服、靠垫、沙发、床上用品。 7D-15D(32-64mm)二维中空:被服、沙发、玩具等的填充料、无纺布、 喷胶棉。 3D-6D(51-64mm)二维中空:喷胶棉
仿羽绒(0.8、0.9、1.2、1.5D):这种产品对细度有较高的要求,希望 能够达到羽绒般的滑爽和柔软,常用于填充在服饰内。
.
.
7
废旧PET的回收利用
工程塑料
生产工程塑料的流程和 C-PET 相似
→ 加入填充剂, 成核剂, 抗冲击改性剂, 塑化剂和色母等, 一起共挤 → 固相增粘, 使达到不同应用所需粘度, 0.8 – 1.2 dl/g
.
8
废旧PET的回收利用
纺织化纤
主要是利用废聚酯瓶碎片纺制短纤维并加工成服装、非织造布、玩具 充填料及其他后道产品
再生涤纶出口稳步增加,2009年超过40 万吨
.
14
主要规格与用途--替代为主
普纤,分为棉型、毛型、中长型。棉型纤维,长度约在30—40毫米,纤 度在1.5旦左右的短纤维:可以分为小化、中化、仿大化、高强仿大化, 主要用于纺纱,起的是替代原生1.4D涤短的作用。毛型纤维,长度约在 70—150毫米,纤度在3旦以上的化学短纤维。中长[型]纤维,长度(约 51—65毫米)和纤度(约2.5—3旦)介于棉型与毛型之间的短纤维。主要用 于无纺布生产(针刺、水刺、油毡基布等)、土工布生产。
开发附加值较高的聚酯长丝和工业丝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9
报告内容
一、再生涤纶产业现状 二、再生涤纶新认识、新思考 三、再生涤纶发展理念、技术与产品 四、结语和未来展望
.
10
一、再生涤纶产业现状
中国再生涤纶的发展
1983年-1989年,这时主要设备为我国的台湾省及韩国转移过 来的小生产线,多数为单螺杆对纺丝位的设计,使用泡泡料, 产能大多在10吨/天,产品主要为2D-6D纤维,终端市场为低 档针刺无纺布和手套纱等。
1996年-1999年,出现了以瓶片为主要原料,泡泡料为辅助原 料的化纤生产线,这些生产线大都以两条螺杆12个纺丝位配置, 7500吨/年产量较多,产品质量大幅提高,出现了1.5D棉型和 二维中空纤维等替代原生纤维产品。
2000年至今,是再生PET纤维的高速发展期,技术进步较为明 显,高洁净度的 PET瓶片用来生产三维卷曲中空纤维(3D15D)、涤纶长丝(POY)等产品。以上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对 原生涤纶产品产生了相当大的替代作用。
.
12
我国再生涤纶的产能与产量稳中有升,开工率不足
图1、再生聚酯行业产能变化情况
产能(万吨)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002年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2010年预计
450
图2、再生聚酯行业年产份量变化情况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产量(万吨/年)
长丝:由于瓶片来源多、杂,常造成长丝产品品质差。主要表现在其染色 性不佳,热收缩率不匀。如今随着再生设备、工艺水平的提高,瓶源稳定 性及品质不断提升,再生长丝与原生的的品质相差不大。产品系列有POY、 DTY、FDY、BCF地毯丝、工业丝等。
差别化功能化纤维创新不足,产品功 能单一,
附加效益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