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必修1)修改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必修1)修改

高中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专题一:组成细胞的分子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系统表解
表2-1-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及含量:
种类含量(质量分
数/%)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占7~10
1.2几种常见元素的生理功能
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蛋白质系统表解
表2-2-1 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
种类含义举例
非必需氨基酸在人体细胞内能够合
成的氨基酸。

丙氨酸、甘氨酸等
必需氨基不能在人体细胞内合共8种:赖氨酸、色氨酸、苯丙
酸成,必需从外界环境
中直接摄取。

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甲硫氨酸、缬氨酸。

(甲携来一本亮色书)
婴儿有9种,多出来的一种是组氨酸。

熟记教材中常见的蛋白质
(1)大部分酶 (2)部分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3)载体(4)抗体(5)干扰素(6)受体(7)糖被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规律1: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失水数
1)形成肽链
失水数=肽腱数=氨基酸数(n)-肽链数(m)
2)形成环状肽
脱去的水分子数=肽腱数=氨基酸数(n)
规律2:有关游离氨基数、游离羧基数的“至少”、“至多”。

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注:若是环状,则至少为0.
游离氨基或羧基数目=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规律3: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
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氨基酸分子平均质量-18×脱水数
规律4:在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他形式告知蛋白质中含有二硫键时, 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1个二硫键,脱去2个H。

规律5:有M个氨基酸形成X条肽链,其中Z条形成环状,则形成的肽键数为M—X+Z.
规律6:组成蛋白质分子各原子数的计算
(1)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的总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
(2)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的总数-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
规律7:氨基酸的排列与多肽种类的计算
(1)假若n种氨基酸形成一个m肽,每种氨基酸数目无限,则形成的多肽种类n m。

(2)假若n种氨基酸形成一个三肽,且每种氨基酸只有一个,则形成三肽的种类:n×(n-1)×(n-2)
规律8:氨基酸与相应核酸的碱基数目的对应关系:
DNA(基因)碱基数:RNA碱基数:氨基酸数=6:3:1
1.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DNA、RNA、蛋白质的水解产物和代谢产物
基本单位初步水解彻底水解代谢产物
DNA
脱氧核苷
酸脱氧核苷酸(4
种)
磷酸、脱氧核糖、
碱基
CO2、H2O、
含N废物
RNA
核糖核苷
酸核糖核苷酸(4
种)
磷酸、核糖、碱基
CO2、H2O、
含N废物
蛋白
质氨基酸多肽氨基酸
CO2、H2O、
尿素
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
名称
基本单
位化学通式
聚合方

多样性的原因
多糖葡萄糖
C6H12O6脱水缩①葡萄糖数目不
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
专题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生物物代谢
生殖、生长发育的基础―细胞的
增殖和分化
遗传变异的基础-细胞内基因
的传递和变化
与病毒相关的知识点: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有完整的结构。

2.病毒的生活方式为寄生生活,必须利用寄主细胞提供原料、能量、酶和物质合成场所才能进行增殖等活动。

一旦离开活细胞,不再有任何生命活动。

3.病毒的培养必须利用活细胞,不能利用培养基来培养病毒。

4.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细胞学说的创立过程
名了细胞
列文虎克17世纪,用显微镜观察了活
细胞
未上升到理论
施莱登18世纪,细胞是构成植物体
的基本单位
未与动物界联系
施旺18世纪,提出了细胞学说: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未搞清细胞来源的过程
耐格里观察到了细胞是细胞分裂的
结果
未上升到理论
魏尔肖1858年,细胞通过分裂产生
新细胞未考虑非细胞结构生命的繁殖
细胞学说使千变万化的生物界通过细胞这一共同的结构统一起来。

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的统一性。

1.2细胞学中常用研究方法
①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吸水涨破②染色排除法(台盼蓝染液)——鉴别动物细胞的死活③质壁分离法——鉴别植物细胞的死活④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
⑤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细胞器功能⑥引流法——制作临时装片⑦高倍显微镜使用技术——观察细胞显微结构⑧模型建构法——概括细胞结构
⑨核移植法——研究细胞核的功能
2.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表
遗传物质 DNA DNA
细胞膜
扩散作用与渗透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扩散作用 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

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叫渗透,具备一定条件才能发生
联系
区别 特定的条件
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区别与联系
三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
一侧的吸收
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有害物质,保证了
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

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生物膜,体现膜的流动性,物质的
跨膜运输方式主要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

流动性是生物膜的结构特点,选择透过性是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膜只有具有流动性,才能实现选择
透过性。

只有活细胞才具有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膜的流动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膜的
流动性增强。

生物膜与生物膜系统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膜态模的建立20世
纪60
年代
以后
新技术用于生物
膜的研究
膜蛋白有的镶嵌于
脂质双分子层中
1970

绿和红色荧光染
料分别标记鼠和
人细胞表面的蛋
白质,细胞融合
开始融合细胞
一半发绿色荧
光,一半发红色
荧光,37 ℃40
min后荧光均匀
分布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972

桑格、
尼克

细胞器
2.13 最能表明一个细胞的特殊功能的是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
2.14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2.15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专题三: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3.1酶的发现史
3.2教材中涉及的有关酶
3.3酶与激素
3.4酶促反应序列及其意义
酶促反应序列 生物体内的酶促反应可以顺序连接起来,即第一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二个反应的底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是第三个反应的底物,以此类推,所形成的反应链叫酶促反应序列。


意义 各种反应序列形成细胞的代谢网络,使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沿着特定路线有序进行,确定了代谢的方向。

3.5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
3.6生物体内ATP 的去向
神经传导和生物电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
3.
3.8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 绿素
胡萝卜
3.9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关系
3.10光合作用实验的常用方法
K
Mg:叶绿素的成分
ATP、NADP+的成

细胞内的有氧呼吸
3.12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的利用情况
注: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值为分解乳酸时的值。

不同的无氧呼吸类型释放的能量可能稍有不同。

3.1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新陈代谢的类型
专题四:细胞的生命历程
动物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没有交换)
共两种精

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与配子类型的关系
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叉互换
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可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无互换)。

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后只形成一种卵细
胞。

具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生物体减数分裂后可产生2n 种的精子(卵细胞)。

n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若从基因型角度分析,在独立遗传时,产生的配子种类也为2n,其中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

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
1、每一个精原细胞分裂都要形成4种精子
2、每一个卵原细胞分裂都只形成1种卵子
3、m个精(卵)原细胞分裂时形成的精子(卵)最多为4m(m)种,与染色体对数无关
(不符合2n规律)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以动物细胞为例)
比较项目减数分数有丝分裂




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