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的异同(一):用材明清家具的鉴定,最重要的就是辨别年代。
而历史不同时期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以及生活习俗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常会采用不同种类的木材制作家具,因此一些古家具的用材会直接反映出该家具的产地和年代,这是判别古家具文物价值的重要依据。
学会辨别木种是鉴赏家、收藏家和爱好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
明清家具在用材方面,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因此,辨别木材是鉴定家具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传世的明清家具中,有不少是用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乌木、等木材制作。
因在清代中期以后,这几种木料日渐匮乏,成为罕见珍材。
所以,凡是以这几种硬木制成的家具,大都是传世已久的明代或清代前期遗物。
虽说此类家具后代仿制的也有,但终因材料难得及价格昂贵,为数极少。
今存的传统硬木家具中,也有许多是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
由于这几种木材,是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日益难觅的情况下才被大量使用,所以,以这些木材制作的家具,大多为清代中期以后直到晚清民国时期的产品。
如有用红木、新黄花梨、或新鸡翅木制作的明式家具,因其材料的年代与形成的年代不相吻合,大多是近代的仿制品。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一概而论,因为众文献记载来看,红木和花梨木可能最迟在清代初期就已开始被选用作家具之材,而在江南一带也确实也发现了不少明式红木家具,不是近代仿制的,而是清代早期的遗物,但从整体上说,红木家具的大量出现是清代中期以后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有大量传世的榉木家具,不能以材质来间断年代,因为它在明清两代均被广泛用于制作家具,并在形式上也较多地保持了一致性,许多清代中期及至更晚的榉木家具,仍然沿袭着明代的手法。
所以,对榉木家具的断代,应更多地依靠其他方面的特点来进行鉴定。
20世纪初叶,由于中国古家具日益为世人所瞩目,大量珍稀的古家具外流。
为此,早在50年代,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制定了一条政策,规定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铁梨木和乌木这五种制作的家具不准出口,这种“五木法则”在当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因过于简单,又使大量菲五木的珍贵古家具流出海外,同时这种以木质定高下的简易法则也使许多爱好者坠入了拜物的误区,将作为中国古家具主体的菲五木家具一概视为“柴木”,甚至滥收贱卖,极少开展收藏研究,这同样是不可取的。
(二)品种与造型明清家具的品种,也与年代有着很大的关系。
明代椅子常见有四出头式和官帽式,还有圆椅、玫瑰椅等。
四出头式和官帽式椅子在明代墓葬中曾有发现。
因此,在鉴定中可以判断,凡与这类出土椅凳风格类似的传世扶手椅品种,应考虑为明式制品。
有些较早出椅现的家具品种,往往到了清代后就不再流行。
也有一些家具品种,出现的时间较晚,早期不可能制作。
如圆靠背交椅,入清以后不再流行,从伟世品来看,它们多用黄花梨制作,很少有红木或新黄花梨的制品。
所以,传世的圆靠背交椅,基本都是明式家具。
而式样庄重、体态硕大的太师椅,则是清式家具的代表,再如茶几,本身就是为适应清代家具布置方法而产生的品种,传世的大量实物中,多为红木,新黄花梨制品,未见年代较早的。
很显然,茶几是清式家具品种。
此外,如折叠椅,折叠香几等,都是清代雍正以后出现的新品种。
家具的造型,是断年代的重要依据。
许多明清家具的年代早晚,都可以从造型及造型的变化来判断。
比如搭脑两端出头、扶手两端不出头的扶手椅,或搭脑两端不出头、扶手两端出头的扶手椅,多为明式家具扶手椅的早期造型式样,其制作年代一般还会晚于清代中期。
再如柜子,明式柜子以圆角柜居多,侧脚收分明显,以各种流畅的线条装饰为主,不重雕刻。
入清以后,这类圆角柜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方角柜,下方正平直,侧脚收分渐小,至清代中期以后基本无侧脚,并且装饰雕刻亦由简洁变繁琐。
甚至家具的腿足造型的变化,也可作为断代的依据。
如桌椅的腿足,即经历了一个由细瘦到粗壮的变化过程,凡具有前者特征的桌椅,其年代一般要早于后者。
(三):结构鉴定明清家具的早晚,有时也可根据某些构件来判断。
如明代官帽的靠背,基本光洁无纹。
清代官帽椅的靠背,绝大多数是雕花板,素板罕见。
又如明式家具的管脚枨都用直枨,而清中期以后管脚枨常用罗锅枨,这是区别明式和清式家具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
第一,观察结合处。
主要观察古代家具的结合处是用榫卯、钉子还是胶粘。
鉴赏家具就可以依据古代家具与现代家具不同的组装结构加以区分。
艾克在鉴定明式家具榫卯结构方面提出的原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梢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者不用镟制——这是中国家具工匠的三条基本法则。
”其实这也是中国古典家具榫卯结构特点的总结。
古式家具具有精巧的榫卯结构,构件之间,不用金属钉固定,而是全凭榫卯即可做到上下左右,粗细斜直连接合理,面面俱到。
而且工艺精确,扣合严密。
第二,了解历代榫卯结构。
由于不同的时代家具榫卯结构受到一定生产力的制约,所以也不尽相同。
例如,先秦楚墓和汉墓出土的家具一般只有暗榫、透榫、半榫、等几种方法。
夹头榫大约在晚唐、五代时出现,匠师受到大木梁架柱头开、中夹绰幕的启发而运用到桌案上来,插肩榫则是明清家具常用榫卯特征。
第三,注重榫卯使用工具。
作伪高手一般懂得古代家具都是用榫卯而很少用钉子和胶粘的,而且伪造得也很相似。
但是无论作伪者怎样高明,毕竟不同时代家具榫卯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总会有所不同。
仔细观察就会看出破绽。
如张德祥就指出,明式圆角柜它的透榫两侧呈圆弧形,就一定是伪作的。
因为圆弧榫眼出自近代的打眼机,所以说辨别榫卯使用的工具和有无近代工艺的手法也是鉴定家具的重要方面。
(四):装饰了解不同时代装饰风格是断代家具的重要依据。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装饰风格。
以镶嵌工艺来说,明代与清代家具区别一个明显标志就在于此。
明代家具很少用镶嵌工艺,而清代镶嵌工艺则较发达。
明清家具上的花纹,是鉴定家具制作年代的最重要依据。
家具上的装饰花纹与其他工艺品的花纹一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因此,在鉴定家具时,有确切年代的其他工艺品上的花纹,是很好的对比参照物。
如明清家具上常见的龙纹、凤纹、螭纹、葡萄纹、牡丹纹、如意纹、卷草纹及各式吉祥图案等,也是明清时期各类工艺品上常见的装饰纹样。
因此,只要认真研究和仔细识别,那么对明清家具的鉴定将是很有益和有效的。
比如,吉祥图案是清代瓷器上最喜欢用的装饰题材。
清代家具的图案装饰也是如此,许多图案的组合,都必含有吉祥、富贵的寓意,常见的有“五蝠捧寿”、“鹊上梅梢”、“计划麒麟送子”、“吉庆有余”、“龙凤呈祥”、“海屋添筹”等,尤其到了清代晚期的家具,比比皆是。
明式家具对现代家具的影响有哪些啊?明式家具前承“楚式”家具文化,后启“汉式”,远涉西欧,播传甚泛。
在因其能顺应人类需求设计营构,故而但窥其形态,即已洞见其中的文化人性、心理与生活方式调和下的语意,这语意物化成的符号,携着一种特有的情态和精神之光,穿越时空,给今人之启示良多。
符号形态与生活观明式家具,秉承了自夏、商、周、战国、汉唐以来造器情愫和形态范式的雏型;其情结顺应明王朝建立以来较为开明、平缓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一改“楚式”矮足造型的功能与审美,扩展至“汉式”高足造型。
其桌、几、凳、床、橱、案等均完成了人类追求平和、自由的生存观,使人际关系渗入内涵的语意中。
最终,致使明式家具以极其考究的硬木造器,呈出凝重、简约、精巧、端庄之风格著称于世。
应说,明式家具证明了设计反映着时代风尚的本质与精神,以及生存方式源头既有的动力。
符号元素的内涵与外延符号元素通常以设计物的本体元素而言,拆散各构件,其并无实际功能意义,仅释放审美的元点光芒,若将其组合到椅子中,方可尽显语意的形式外延与内涵,并具有多维自由的创造空间。
明式家具,究其形式的外延而言:它以人的行为“坐”的方式(正襟危坐)为出发点,即功能形态基本固定并加以拓展:如五开光鼓凳、太师椅、圈椅、扶手椅、箱柜、八步床、架子床等,并辅以方、园造形元素的联合。
以此满足人们“坐”的多样经验之需求,可谓“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造器品格。
体味明式家具内涵:自由、丰富、象征、隐喻等,是其主要形象意念,并借此使其极大地提升了内在品味,强化了符号形态的鲜明与完美。
如二出头、四出头官帽椅、木梳子椅、带结扶手椅等(见图二)。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去象征或隐喻呢?其重要的因素是满足人们追求福贵、权力、美好希冀,或团圆、喜庆、崇高的境界,并巧妙融进特定历史、传统和社会的伦理观、价值观和生活观。
亦正因如此,几、桌、凳抑或一把椅子,被提升了内涵与设计文化的品质,遂竟使其超越家具其表,传递非物质气象。
这一切,与现代设计符号学探索和追求的文化与人性的至高境界不谋而和。
无怪乎,明式家具对西方新艺术、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思潮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引出的可塑空间明式家具的成果虽然完美无缺,对后人启示良多,但毕竟是先人在特定时代创造的历史产物。
今天观其形态语意的价值,应当不止于欣赏,更在于我们运用西方现代艺术与设计思潮及观念的优秀成果加以再造,则是非常必要和可为的。
如解构主义的打散、重构、错位、倾斜、扭曲形式;后现代思潮中运用的反文脉、自律、讽喻、性感、调侃、幽默、流行、波普、批判理念;有机抽象现代主义的热情与畅想等,均可以使我们将明式家具加以引伸、重组和再造,化为新形态。
当然,研究方法应以人为本,以和谐自然为前题,这将促使我们更加切实有效地创造出无限地空间天地。
结语:明式家具文化的积淀,已成一个时代的象征物,一个物质的灵魂。
虽然已是永恒的经典,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感受到可资再造的空间。
这样做之必要,乃缘于我们民族的文脉与情结;这样做,是因为我们需要创造设计独特又兼具内涵的民族产品来满足时代的召唤。
明式家具,囿于中国象征设计文化的传统,它可散射的空间外延形式与内涵依然广阔和丰厚。
◇明清家具对现代家具设计的影响摘要:中国家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
中国古代家具的设计和制作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尤其是“明清家具”。
明清家具具有造型大方,线条简练、流畅的装饰艺术特点,在实用与审美、生活与艺术的结合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当今的家具设计乃至其他工艺美术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明清家具传统文化现代家具应用与发展引言中国家具文化与艺术博大精深,尤其是明清时期的家具设计艺术以其简约的线条、古朴的质感、简洁而精美的木雕装饰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艺术在展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对于古典家具设计的思考。
在科技与艺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修养、习惯意识及审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古代家具在现代又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的呢?现代家具设计理念中是否也继承了中国古代家具中的某些优点呢?正文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过一种闲逸优雅的恬静生活,这或许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时,对大自然抱着一种天人合一、整体平衡的观念,对所处的自然环境持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也抑或是受了数千年传统文化中的浪漫、高洁等情操的熏陶,因而古人在制陶器、建园林、做家具、作书画的同时,其实是追求一种清静的境界、保持诚朴心态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