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缺乏大机器制造业和现代技术装备;通过巩固新生政权,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2.目的: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3.时间:1953—__1957__年。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重工业__,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1)重工业:①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__鞍山钢铁公司__恢复并扩建。
②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第一汽车制造厂在__长春__建成投产;中国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
③中国第一家__飞机__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2)交通运输业:①一座大桥:__武汉长江大桥__建成通车。
②两条铁路:鹰厦铁路(鹰潭—厦门);宝成铁路(宝鸡—成都)。
③三条公路:修建__康藏__(1955年10月后,改称川藏)、__青藏__、__新藏__公路,密切了与西藏的联系。
(3)以苏联援建的工业项目为中心,我国__工业布局__得到改善。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__工业落后__的面貌,向__社会主义工业化__迈进。
7.超额提前完成原因:党的正确领导;各行各业劳动者的辛勤劳动;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__苏联__的帮助和支持等。
二、民主政治建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背景: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如火如荼地进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
2.时间:__1954__年9月。
3.内容:(1)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是我国第一部__社会主义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__人民利益__的宪法。
②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__最高国家权力__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等人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_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__。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__根本__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__民主政治__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时间:1953—__1956__年年底。
2.内容:(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
①背景:土地改革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产品满足不了__国家工业化建设__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__互助合作__的要求。
②途径(方式):成立__农业生产合作社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__手工业__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途径是成立__手工业生产合作社__。
(3)__资本主义工商业__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途径是__公私合营__。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赎买__政策。
这种政策实现了__和平__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__创举__。
3.结果:到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__生产资料私有制__向__社会主义公有制__的转变。
4.影响:(1)积极影响:标志着中国建立了__社会主义基本制度__,这是中国历史上__最深刻的社会变革__。
从此,中国进入了__社会主义初级阶段__。
(2)消极影响: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__要求过急__、__工作过粗__、__改变过快__等缺点。
▲重点知识一、选择题1.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一图片不适合采用( C )A.图1 B.图2C.图3 D.图4【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57年我国“一五”计划完成,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长春一汽、沈阳飞机厂、康藏公路、青藏公路等,C项不是“一五”计划的成果,青藏铁路在2006年7月1日全线建成通车。
2.如图所示,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的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车身着“1954”工作服的劳动者。
这些信息反映了( D )敬祝进步1954年:“你好啊!你的任务超额完成啦!”1953年:“哈!我相信你!”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三大改造即将大规模开展C.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D.“一五”计划建设热情高涨【解析】 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如图所示体现了人们对“一五”计划建设的积极性非常高,D 项符合题意。
3.如图体现当时我国( A )A.优先发展重工业B.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C.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社会文教【解析】 1953—195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时期,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对重工业的投资最大,原因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中要求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
下列关于“一五”计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A )①国民经济的恢复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基本内容之一③“一五”计划的实施彻底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④“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A.①② B.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③④说法错误,“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5.如图是一张选民证。
选民证持证人为王有庆,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
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 C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有力见证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的有力见证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D.中国改革开放的有力见证【解析】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大会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题干图片是一张选民证,签发日期为1954年3月21日,故这张珍贵的选民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进程的有力见证。
6.大型纪录片《光辉历程》中有一段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下列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描述正确的是( A )A.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它是1956年制定的C.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政府D.它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解析】在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它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7.研究文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途径。
(如图)“当选证书”可以见证我国的制度建设成就是( C )A.确立政治协商制度B.结束封建土地制度C.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析】根据图片中“一九五四”“人民代表大会”等关键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选证书”可以见证我国的制度建设成就是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B )A.土地改革运动完成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开国大典【解析】 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得较好的效果。
9.某校九年级学生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主持人说出了关键词:“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
你知道主持人描述的是( C )A.新中国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C.三大改造的完成D.第一部宪法的颁布【解析】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D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C.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D.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解析】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C )A.农业生产合作社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D.制定五年计划【解析】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这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的哪一次社会主义变革?这一变革是什么时候完成的?【答案】变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时间:1956年年底。
(2)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
这一变革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原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目的: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图3“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出现的创举是什么?【答案】赎买政策。
材料二在1956年年底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不到1年的时间,这些企业就基本完成了公私合营,但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4)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社会主义变革的认识。
【答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穷二白】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