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普通高中选考考试说明

浙江普通高中选考考试说明

浙江省普通高中选考考试说明
(2017版)
地理
(适用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及相关人员)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编制
一、考试性质与对象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生选考是在教育部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考试。

其主要功能一是引导普通高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教学要求;监测、评价和反馈高中教学质量;二是落实《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等要求。

选考成绩是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高中地理选考实行全省统一命题、统一施考、统一阅卷、统一评定成绩。

学生高三起参加选考科目考试,每年开考2次。

对象是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在校学生,以及相关的往届生、社会人员和外省在我省异地高考学生。

《高中选考科目地理考试说明》是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的要求,结合本省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制定的。

二、考核要求
(一)知识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知识考核要求划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

(二)学科能力考核要求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应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1)了解重要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名称、分布;重要地理数据。

(2)理解重要的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

(3)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

(4)了解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要事件及其蕴含的地理学科知识。

(5)了解并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外在资源开发、经济和人口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2. 掌握地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能力
(1)阅读各类地理图表、文字和数据资料,获取地理信息。

(2)设计和绘制地理图表,进行各种地理计算。

(3)对地理思维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3. 注重地理思维的能力
(1)分析、比较和归纳不同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2)分析、解释各类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3)分析和评价各类地理资料,分析、评价和反思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各种活动,发现地理问题、解释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品质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主要是从地理认知的视角来表述“知识与技能”的内容,但其中也表明地理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在这些内容要点的落实过程中,还应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从而积累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1.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湘教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地理I、地理II、地理III以及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Ⅵ环境保护等模块的有关内容。

2.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规定的要求。

考试内容及要求见下表。

地理Ⅰ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四章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理Ⅱ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地理Ⅲ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地理选修Ⅴ《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理选修Ⅵ《环境保护》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地理选考采用闭卷纸笔测试方式,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二)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
考试内容为《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地理》(2014版)中必修模块的内容,以及选修模块地理Ⅴ和选修地理Ⅵ中的相关内容。

其中必修部分约占85%,选修部分约占15%。

2.考核要求分布
理解、简单应用试题约占40%,综合应用试题约占60%。

3.试题类型分布
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其中选择题约占60%,非选择题约占40%。

五、题型示例
地理选考选择题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材料分析题等。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下列问题。

(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甲;盛行风、洋流B.乙;纬度、地形
C.丙;经度、地形D.丁;盛行风、纬度
(2)“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1)A (2)B
2.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 .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 .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 .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2)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 答案:(1)A (2)B
3.读下图,某经线上有一点M ,虚线为过M 点地面垂直线,L 1、L 2分别是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

当角α、β之差小于6°时,M 点的纬度范围是
A .3°N ~3°S
B .6°N ~17.5°N
C .3°N ~17.5°N 或3°S ~17.5°S
D .17.5°S ~23.5°S 或17.5°N ~23.5°N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表中数字为图中甲、乙两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下列问题。

(1)圣劳伦斯河是世界上水位最稳定的河流之一,说明其原因。

比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
差异。

(2)简述“雪带”(降雪量明显多于周边地区)分布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3)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参考答案:
(1)流域内降水的季节变化小;五大湖的调节作用明显。

①河段较②河段流速快;封冻期短;流量小。

(2)分布在湖的东、南岸。

五大湖地区冬季多西风和西北风;冷气团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空气上升,水汽凝结形成降雪,出现雪带。

(3)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贵州省略图。

L 1
L 2
M
α β
月份 甲 乙
气温
(℃) 降水
(mm ) 气温
(℃) 降水
(mm ) 1 -6.7 45.6 -12.4 90.0 4 6.0 64.0 3.3 75.5 7 20.5 76.6 19.1 118.5 10
8.9
63.0
6.5
96.0
材料二贵州省拥有国家级贫困县50个,贫困人口623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比重较高的省份。

根据“十三五”规划,贵州省拟通过易地搬迁实现142万贫困人口脱贫,就近相对集中安置迁出人口。

(1)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2)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该省地面塌陷多发的原因。

(3)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岩溶地貌广布;地表崎岖。

(2)崩塌;可溶性岩石多,地下溶洞发育;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地下水溶蚀作用强等。

(3)人均耕地少;土壤贫瘠;地表水缺乏;交通运输不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