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处理项目可编制单位:济南盖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13年11月21日目录保密须知:本商业计划书属商业机密,所有权属于济南盖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其所涉及的内容和资料只限于已签署投资意向的投资者使用。
收到本计划书后,收件人应即刻确认,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处理项目亩。
约能源”的原则,经过调研分析,在技术工艺的选择和生产装备的选型上,综合考虑达到目前国内较先进的水平,接近并达到国际21世纪初的先进水平。
1.1.6项目总投资与融资方案项目总投资1097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8000万元,生产设备投资247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
总资金为10970万元,资本金比例为100%。
融资方案:固定资产投资全部自筹解决。
流动资金1000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500万元由企业自筹解决,其余500万元由企业申请流动资金贷款解决。
1.1.7项目总投资与融资方案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8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6640万元,年净利润总额4648万元,2年内收回成本。
生物、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皆可看出经济转型创新的主旨。
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中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同时,改造提升制造业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
这实质上符合中国的现状,也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设想不谋而合。
《废物资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中提出:废物资源化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三大原则之一,也是参与国际资源大循环的基本要求,将为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提供100”示范基之路已越走越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日益抬头。
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坚定走构建创新型国家之路,势将有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1)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3)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筹措城乡发展建设,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4)《“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节约能源。
深入进行市场调查,紧密跟踪产品市场走势,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确保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
3、结合项目建设所在地现状,充分结合当地现有工程,本着节约的投资原则,最大限度利用现有工程设施。
4、根据建设单位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坚持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
5、根据拟建装置厂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本着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规划,做到工艺流程顺直,物料管线短捷,公用工程设施集中布置,尽量靠近负荷中心,降低能耗节省投资。
6、该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处理项目实施后,将极大提高工厂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增强企业的整体经济实力,使企业完全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7、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6、确定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7、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8、确定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措施。
9、分析技术、经济、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情况。
10、预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国民经济评价。
1.5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对该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处理项目所涉及的主要问题,例如:资源条件、原辅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交通运输条件、建厂规模、投资规模、生产工艺和设备选型、产品类别、项目节能技术和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和劳动卫生保障等,从技术、经济和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
通过分析比较方案,并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进行预测,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作3、项目拟建设在XX省XX市XX县,拟建工程选址符合工业项目用地规划,该区域交通运输便利,可利用经济开发区公用工程设施,水、电等能源供应有保障。
4、该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处理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生产工艺、环保技术及设备。
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优质产品的生产等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本项目所采用的工艺方案(路线)技术先进成熟、经济实用。
能源消耗低、投资较小,且国内市场的原辅材料供应充裕。
6、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无“三废”,零排放,对环境影响程度较小。
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措施有保障。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700万元,生产设备投资247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1000万元。
7、拟建工程总投资额为817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17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1000万元。
8、该有机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处理项目对XX省XX市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有办法》,指出养殖场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必须对畜禽废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包括还田、生产沼气、制造有机肥料、制造再生饲料等,并达到规定的无害化标准,防止病菌传播。
近来各地如福建、河北、广东等地均据此作出了相关规定,开始全面重视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
畜牧业特别是规模化畜牧场已成为农业经济调整的主要方向。
然而规模化畜牧业的发展已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许多养殖或畜牧场粪便未得到合理处理,要么长期露天堆放,带来周围环境卫生及扰民影响,要么简单晒干或简单堆肥处理,即进入大田作为底肥使用,带来一系列土壤病害、烧苗等情形。
随着畜禽养殖业规模的逐渐扩大,畜禽养殖特点发生如下变化:由过去的分散经营、饲养头数少、分布在农区转变为现在的集中经营、饲养量多、分布在城市郊区或集镇区。
由于养殖方式、规模和分布区域发生了变化,导致畜禽养殖污染呈现总量增加、程度加剧和范围扩大的趋势。
一是畜禽粪便产生量很大。
据国家环保总局对全国2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集中的省、倍数,50%、食入磷的55%;生长猪排出食入氮、磷的80%-85%。
这给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据测算,一个万头猪场,每年至少向猪场周围排污3万吨,其中含约107t 的氮和31t的磷,这些氮和磷进入土壤后,会转化为硝酸盐和磷酸盐,含量过高会使土地失去生产价值,使水中硝态氮、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2.1.1.2 恶臭对环境的污染畜牧业生产中的恶臭主要来自粪便、饲料发酵和家畜呼吸等,臭气的主要化合物有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吲哚、粪臭素(甲基吲哚)以及脂肪族的醛类、硫醇、胺类等。
臭气中的氨气、硫化氢和甲烷等,浓度低时可降低畜禽的生产性能,浓度高时可使幼畜中毒死亡,使养殖工作人员健康受损患上呼吸道疾病。
同时粪便排出后若不能及时处理会使臭味增加,危害人畜的健康。
2.1.1.3 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畜禽粪尿是畜产废弃物中数量最多、危害最严重的污染源。
畜禽每天排出的粪尿量相当于体重的5%-8%。
据测定:一个10万只鸡场,年产鸡粪可达3600t,鸡粪中BOD5-1300抗生素类药物在畜产品中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某些药物对人体具有“三致”、毒性作用(如氯霉素磺胺类等)和过敏反应(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
抗生素的安全性和耐药性也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抗生素被动物吸收后,可以分布全身,但肝、肾、脾等组织分布较多,也可通过泌乳和产蛋过程而残留在乳、蛋中,从而广泛地残留在畜产品中。
抗生素的残留不仅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口味,也被认为是动物细菌耐药性向人类传递的重要途径。
目前,在实际生产中不按规定剂量、范围、配伍和停药期使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然存在。
2.1.1.6 矿物元素对环境的污染自Braude(1945)发现,日粮中添加高剂量铜(125-250mg/kg)可明显提高猪的生产性能之后,高铜添加剂在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仅如此,养殖户为使猪增产,铜的添加量已经达到或超过猪的最小中毒剂量。
大剂量使用铜不但导致环境污染,破坏土壤质地和微生物结构,影响作物产量和养分含量,而且直接影响动物健康和畜产品的食用安全。
随着铜添加的提高,锌、铁等元素的添加量也相应增加。
近年来,不少企业使用2000~。
土壤有机物的耗竭,使其保水、保肥能力大大下降,这就加剧了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
我国“九五”期间重点治理的滇池、巢湖、太湖都是以水体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而从农田流入水体的化学氮磷肥是造成湖泊营养化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食物中的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直接的毒害,间接危害也很严重。
有报道说,农药在降解过程中将形成各种各样的中间体,其中某些中间体的分子结构与动物体内的雌性激素十分相似,这可能是导致整个生物界(包括人类)雄性退化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儿童皮肤过敏症非常普遍,这均与食物中的农药残留有关。
农业生产从常规方式转向绿色、有机的方式,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本项目减少畜牧污染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
从而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品质高、口感好的健康食品。
我国有机食品产业及其所依托的有机农业,正是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起来的,并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事有机生产的农民普遍增收,贸易商的利润大幅度增加。
有利于参与国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障碍。
此外最近10年,化肥的增产作用也明显递减,化肥使用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农作物产量增长速度,据统计,目前我国耕地平均施化肥量为240kg/hm2,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上限225kg/hm2标准。
畜禽粪便是传统的有机肥料,养分齐全,有机质含量高,适当施用可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与产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食品备受青睐。
而增施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使有机肥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国内已形成了一个对粪便高效处理、优质商品有机肥生产技术需求的巨大市场,规模养殖企业粪便处理与优质商品有机肥生产的技术,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通过加工处理可制成生物有机肥料,从肥料角度初步测算,19亿吨畜禽粪便相当于近10亿吨有机肥料,开发利用畜禽粪便不仅能变废为宝,解决农村用肥问题,而且可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疫病蔓延,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是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