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
5.2对张拉设备的要求
千斤顶选用150T、400T千斤顶。
油泵选用ZB4-500型油泵,选用精度为1.0级,表盘最大读数为60Mpa的油压表。
千斤顶、油压表按检定周期校验。
3)钢绞线张拉
⑴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寸进行张拉。张拉前对孔道摩阻、 锚口摩阻进行测试。如超出设计值应调整张拉力。并以检验的钢绞线弹性 模量计算各束的伸长值。
中铁三局三公司商亳项目经理部
预应力张拉作业指导书
SB-Z15-2003
生效日期:2003年07月14日
编与:樊苏文
批准:应建林
第2页共5页
⑵锚具:采用GVM15-3 GVM15-4 GVM15-5锚具,锚具是经国家技术 监督局检验考核的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锚具, 锚具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 应力筋锚具、夹具、连接器》(GB/T14370)的要求,锚具进场时除应按出 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还应 按有关规定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查、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中铁三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作业指导书
编号:SB—Z15—2003
编 写:樊苏文
批 准:应建林
发布日期:2003年07月15日
单位:中铁三局三公司
商亳项目经理部
生效日期:2003年07月14日 编写:樊苏文批准:应建林第1页共5页
1、目的
为使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作业人员了解预应力张拉作业的施工程 序、工艺要求、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做到规范施工,保证工程质量,为 顾客提供合格的产品。
2锥孔与夹片丝扣,不能有各种杂物。
3安装锚垫板时,应特别注意使其锚固面与钢束相垂直。
4锚垫板要注意两面的型号看好标识,以免用反造成回缩量太大或 太小,增加摩阻。造成预应力不足。
5张拉前对千斤顶、油泵的标定,张拉力按标定曲线取值或回归方 程计算。
6张拉完之后,应检查两夹片外露长度,观察24小时内钢绞线没有 回缩时,一般在48小时之内压浆。
5.5钢绞线加工、穿束和张拉
钢绞线和锚具质量必须得到可靠保证,并应优先选用部定点生产厂家 品质稳定的产品。张拉用千斤顶在使用前全面进行校订。在校验期限内, 千斤顶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不正常现象,重新校订。张拉前锚具的承压面 应进行清洗。同时拆除对混凝土轴向弹性收缩有约束作用的侧模板。
预应力钢束采用高强低松弛①j15.24,标准设计强度为1860MPa锚下
生效日期:2003年07月14日 编写:樊苏文批准:应建林第4页共5页
控制应力为1395MPa钢绞线采用无齿锯切割,编好束后人工穿束。穿束 前检查锚垫板和孔道的位置,保证孔道的畅通、无水分和杂物。钢束张拉 顺序按设计要求顺序采用对称同时张拉,并以张拉预应力和伸长值双控, 以钢绞线的伸长量校核,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控制在士6刎内, 否则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待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 方可继续张拉,以免钢绞线永存应力在使用阶段超过规范要求。钢绞线张 拉过程顺序如下:0宀0.1(T k^0.2(Tk^1.03ak持荷2min后锚固。钢绞线不 得采用超张拉,以免钢绞线张拉力过大。
预应力筋的计算伸长值厶l=£*l/Ap*Es
式中:F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kN);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rf);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生效日期:2003年07月14日 编写:樊苏文批准:应建林第3页共5页
Es――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Kn/mml)
⑵张拉前准备工作
1安装工作锚环夹片,用专用工具将夹片顺钢绞线向锚环锥孔内打进。
2安装限位板。
3穿心千斤顶前端有止口,应对准限位板,然后在千斤顶另一端安装 工具锚,但应注意钢绞线在千斤顶内不能相互交叉。并与工作锚孔道平行 对应。
5.3张拉程序:0——初应力(10%6con)——1.036con(持荷2分钟) ――回油、锚固。采用两端对称张拉。
5.4注意事项
1工作锚夹片与工具锚夹片不能互换、互用。
2、范围
适用于商亳高速公路SBTJ4合同段的所有预应力张拉施工作业。
3、引用文件
3.1商丘至营廓集(省界)段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3.2商亳高速公路总体实施性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3.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3.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平定标准》(JTJ071-98)
3.5《招标文件》(第二卷 技术规范)
张拉控制:以应力为主,伸长值做校核,实际伸长与理论伸长值的偏 差控制在士6%范围内,张拉力(设计值+锚圈摩阻损失和孔道摩阻损失) 控 制在3刎内。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在初应力为张拉控制应力10%左右开
始量测,其计算公式L=ALi+ALz
式中:△Li——从初始拉力直最大拉力间的实测伸长值。
△Lz—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可根据弹性范围内张拉力 与伸长值成正比的关系,用计算或图解法确定)
4、职责
4.1技术室负责本指导书的编制、修改并指导实施。
4.2安检室负责对பைடு நூலகம்作业全部工序的检查。
4.3材料室、试验室配合负责对本作业材料质量的控制。
4.4试验室负责与本作业有关的全部试验。
4.5现场领工员负责实施。
5、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5.1对原材料的要求
⑴钢绞线:钢绞线的下料时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每束长度误差v5mm按每孔根数编束,每隔1.5m进行绑扎。钢绞线表面的防护涂料在穿束前应 清除干净,表面应洁净,不得粘有有害物质。钢绞线应符合《预应力混凝 土用钢绞线》(GB/T5224)的要求。预应力筋的实际强度不得低于现行国家 标准的规定,预应力筋的实验方法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