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活动单及答案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活动单及答案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活动单
第1课时共1课时
活动目标:
⒈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对说明对象形成综合理解。

⒉把握本文总分结构对于表达说明对象与文章内容的意义。

⒊领会本文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效果。

活动方案
一、课前活动
1.作者简介
杨焕明,1952年生于浙江。

1978年毕业于杭州大学1988年获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博士学位。

后为法国INSERE-CRNS马塞免疫中心博士后;1989年~1992年为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1992年~199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后。

现为博士生导师。

现为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暨中国科学院基因组信息中心主任,为争取和主持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定下汗马功劳。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

2003年被《科学美国人》杂志评为年度领袖人物。

2、背景介绍
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在1985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杜尔贝克提出。

199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

中国于1999年9月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l%的测序任务。

本文作者杨焕明教授为争取和主持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1%序列的测定立下汗马功劳。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这一计划尤其是实施这一计划的意义作了详细的说明。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核苷.()酸辜.()负胰.()岛疟.()疾滥.()用衍.()生免疫.()解.读()押解.()解.数()
二、课堂活动:
1、整体感知:通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并思考文章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第一部分(第—段):
第二部分(第—段):
第三部分(第—段):
第一层(第—段):
第二层(第—段):
2、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万法、有什么作用。

3、作者为什么不赞成把人类基因组计划比喻为曼哈顿原子计划?
4、课堂拓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成为祸害。

”本文也提到“基因安全”问题,你如何理解“科学是柄双刃剑”这一观点?
三、课后活动
1、完成练习
2、预习《南州六月荔枝丹》。

知识链接:杨焕明访谈摘录
记者:“人类基因组计划”有多大?
杨焕明:由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6国科学家联亍—合作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自然科学史上的“三计划”,但它对人类自身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另两项计划。

人类的遗传物质就是DNA,它的总和就是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0亿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核心,就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30亿是个天文数字,这个计划也可以说是解读生命天书的计划。

参与这项计划的有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德国、法国一流的科学家。

记者:中国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做出了哪些贡献?
杨焕明: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像一个很大的“太空站”,6国16个中心制造的“太空船”要准确无误地全部对接,少一个区域,这个工作草图就不能说完成了。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尽管只占1%,其贡献和水平就不能用百分比米衡量。

中国的贡献不只是工作量,作为6个成员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加入改变了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原有的组织格局,提高厂其国际合作的形象,带来了国际社会对“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精神”的支持。

今年5/f,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人类基因组基本信息免费共享的声明,就是在中国代表的直接努力下促成的。

可以说,中国需要人类基因组计划,而基因组计划也需要中国。

现在我国的基因测序能力已进人世界四强之列,我们的基因研究中心已成为国际第七大基因研究中心。

下一步,我们要完成全序列终图,继续测序,提高准确率,并使数据对人类基因组的组的覆盖率从目前的97%提高到100%:终图必须在明年6月拿出,任务很艰巨。

《人民日报》2000年7月5日
答案
1、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及其宗旨与目标。

第二部分(第3—10段):从六个方面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对生命科学研究与生物产业发展的巨大导向性意义。

第三部分(第11—18段):对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之后可能会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这部分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1—16段):说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给社会带来的冲击,明确基因是人类的共财富,人类在遗传上是平等的,应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第二层(第17—18段):阐述基因组研究的非和平使用的可能性,强调基因安全的重要性。

本文是一篇学术报告,语言通俗易懂。

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也是为了适应学术演讲的需要而安排的。

总分结构,条理清楚,条分缕析,眉目清晰,纲举目张,一目了然,特别是对学科以外的读者来说,这样的归纳总结,分纲列目更容易把握文章内容。

2、明确:《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与曼哈顿原子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的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列数据:“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政府于1990年10月正式启动,然后德、日、英、法、中等5个国家的科学家先后正式加人,现在已经有16个实验室及1100名生物科学家、计算机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

”举例子:“这些细微差异已经足以成为第一代能识别‘敌’‘我’的种族或群体特异性生物灭绝武器。

举几个例子:从人种来说,白种人中不少见的对艾滋病(AIDS)病毒的天然免疫功能,在亚洲人(黄种人)中还没有发现或极为少见”等。

这些方法的使用使得说明更加清楚通俗。

3、明确:对基因安全的防范,关系到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也关系到每一个有责任心的科学家,而且要保证民众的知情权,其人文性远远超过了曼哈顿原子计划。

4、对于任何事物都应用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现点来认识,即使是对于科学技术也不例外。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细菌可以用于科学实验,发现科学道理,但二战时纳粹分子却将它应用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科学是双刃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可以为各种目的所利用,比如在战争中正义与非正义的双方莓可能使用同样的科技手段;科学技术在发明之初人们对它将来的发展总是不可能获得全面的认识,对它可能产生的对人类在运用科学技术时的失误所造成的危害的加剧,这一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人们认识到,如何运用科学本身更重要,这就需要人们首先要建立起科学的道德伦理观念,构建合理运用科学的自律体系,需要构建阻止、防范科学被不当使用的预防机制,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和谐社会,使科学永远造福于人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