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阶段性小结
郭瑛
通过这几个月研究,我在作业布置方面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科特点,不断优化作业设计,减少学生作业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提高学生作业效率。
研究中得出,不同类别作业的设计,既要满足儿童游戏的天性,又能高质量地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达成。
1.课内作业的设计
①注重课内作业设计的基础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思维,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数学的基本技能;
②注重课内作业设计的层次性,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性,使得所有学生在在练习中都能有发展;
③注重课内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④注重课内作业设计的应用性,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应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2.课外作业的布置
①设计趣味型课外作业,让学生乐于参加。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来设计课外作业,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
其趣味性体现在内容的趣味性、形式的趣味性、学生参与方式的趣味性等方面。
②设计生活性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勇于实践。
我们应树立生活数学的观点,数学源于生活、寓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和归属。
生活性的作业设计体现在它的广泛应用性上,作业的设计应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应用,避免机械重复,避免繁琐的运算。
③设计灵活型课外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小学生好奇性强,富有挑战性,但持久性短,他们反感机械单一的课外作业,教师在课外作业设计时应提供多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调查、操作等活动,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情感与态度比较少。
是否全员、全程、主动、深层参与关注的也比较少。
总之,这次几个月的研究小有成绩,下一阶段继续巩固成绩,争取用有效的作业设计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