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比值问题
1.有那七个比值
2.控制的是什么东西
3.所对应的要求有那些
4.当不满足时如何调整
5.计算时要满足那些东西
6.PKPM的结果在那查询
7.专业名词的理解
一.刚重比《GG》 5.4
1.控制原因:重力荷载的水平用位移效应上引起的二阶效应比较严重,对砼结构随刚度的降低效应不利影响成非线性关系
2.控制方法:框架>20不满足稳定性要求
>10考虑P—Δ效应
剪力墙>2.7不满足稳定性要求
>1.4考虑P—Δ效应
3.调整方法:不满足稳定性要求加刚或减重
大于10或1.4要考虑P—Δ效应
4.PKPM结构查看:总信息最下面
5.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要考虑P—Δ效应。
大20%
时认为稳定性不满足要求
二.剪重比《KG》5.2.5《GG》 4.3.12
1.控制原因:长周期结构地震加速度小,但此时地面运动的速度,位移对结构的破坏更大,通过放大地震地的方式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大安全储备
2.控制方法:扭转效应明显周期小于3.5秒6度7度8度9度
0.8% 1.6% 3.2% 6.4%
基本周期大于5.0秒的结构0.6% 1.2% 2.4% 4.8%
1.8% 3.6%
3.调整方法:在6度区经常会发生
A: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统一培训教材54页当不满足以下结果时不可以用系数调整在方式
1)有15%以上的楼层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椒
2)底部楼层剪力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85%以上时
3)调整系数大于1.15时即不满足87%时
B:不能用系数调整时的方法
1)T折减多折一些
2)提高振型个数
3)通过加墙和梁来提高结构风度减小T增加地震作用
4)跨高比小于5的梁按洞口输入来提高结构刚度
5)也可通过减少质量的方法梁改折板板不要过厚墙去掉对结构贡献较少的
为的是结构变得刚一些
注;周期不纯也会造成减重比不足的问题
4.系数有效满足的要求;有效质量系数要在90%以上
5.PKPM结果查看:文本结果振型周期地震力最下面
三。
抗剪承载力的比
1.控制原因:对楼层的竖向规则性加以控制,楼层抗侧能力突变将导致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破坏
2.控制方法:A极高度不宜<相邻上一层的80%
不应<相邻上一层的65%
B级高度不应<相邻上一层的75%
3.调整方法:调整信息中指定薄弱层个数,薄弱层层号,地震力放大系数,也可增大该楼层的抗侧力构件的截面
4.PKPM结构查看:文本文件总信息中
5.层间受剪乘载力指在所考虑的水平地震作用方向上,该楼层全部住剪力墙斜撑的受剪乘载力之和
四.层刚度比
内容较多,被分为侧移刚度和剪切刚度,应用的范围也不同
一.侧移刚度
1.控制原因:出于竖向规则性的考虑高层建筑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宜大于下部楼层的侧向刚度,否则变形会集中在刚度小的下部楼层形成结构软弱层,所以应对下层与相邻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值进行限制
2.控制方法:框架结构本层与相邻上一层的比值不小于0.7与相邻上三层平均值的比值不小于0.8
剪力墙等复杂结构(考虑层高的修正)本层与相邻上一层比值不小于0.9,当本层层高大于相邻上层层高的1.5倍时该比值不宜小于1.1对于结构底部的嵌固层该比值部小于1.5
3.调整方法:高贵3.5.8乘以1.25的放大系数是人工指定还是PK自动乘?
4.PKPM结果查看:文本文件总信息中
二.剪切刚度(按照高贵附录E所计算的刚度)
情况1
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地下一层与首层的侧向刚度比不小于2
调整方法:只与G和A有关只能调整面积来提高地下一层的刚度
结果查看:同上
情况2
结构为转换结构转换层数小于两层非抗震时下层与上层的比不应小于0.4
抗震设计下层与上层的比不应小于0.5
转换层在两层以上是等效剪切刚度不小于0.6并且侧移刚度非抗震不小于0.5抗震不小于0.8调整方法,结构查看同上
五.周期比
控制原因:结构要具备一定的抗扭刚度
控制方法:以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的比不大于0。
9
广州高贵规定两个主轴方向上的第一平动周期相差不大于20%(刚度相差不大于40%)
调整方法:周期比时结构抗扭刚度与抗侧刚度的相对关系所以就有两种调整方式1.当位移角有富余时刻以减少结构距质心比较近的墙
2.在结构的角部加强
PKPM结构查看:文本文件周期位移地震力需要自己计算
六.位移比
控制原因:结构是否规则,对称,平面中刚度是否分布均匀是结构本身的性能,可以用结构的刚心与之心的对称位置表式,二者相距较远则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扭转角可能较大
控制方法:考虑偶然偏心影响的规定水平力下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的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 级高度不宜大于该楼层的1.2被,不应大于该楼层的1.5倍,B级高度建筑、超过A级高度的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的1.4被
调整方法:加大质量中心一侧楼层边端部部位的抗侧力构件的刚度
在PKPM文本文件周期位移地震力中查看,找到相应的节点
剪力墙结构墙支截面长度或厚度
框架结构增大柱截面或增加梁高
也可以减小刚心一侧的刚度在周期比和位移角满足有富余要求的前提下
计算前提:考虑刚性楼板假定,考虑偶然偏心,单向地震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
七.位移角
控制原因:结构抗侧刚度的指标
控制方法:不大于150M的结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的比值不宜大于
框架1/550剪力墙1/1000除框架外的转换结构1/1000
框架剪力墙、框架核心筒、板柱剪力墙1/800
层高不小于250M的结构不宜大于1/500
150M至250M之间线性插入法
计算假定:取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不同时计算)不靠路偶然偏心不考虑双向地震1。
单项地震作用标准值下的位移角
2.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位移角
3.单项地震+偶然偏心不控制
4.双向地震不控制
八、稳定性问题,要看文本文件第8项
总结
这七大指标的核心就是结构的刚度—也可以说是结构的几何尺寸
框架结构那就是因为抗侧刚度不足才发展为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在承担竖向荷载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说剪力墙的设计就可以说就是一个寻找刚度的过程
材料的刚度E
构件截面EI
构件EI/L
整体刚度K
而对于结构的整体刚度K是没有办法直接用一个定量的表式方法,因为结构的内部是十分复杂的
对于结构整体的刚度只能通过其他指标来表示
一、EI
我想提高刚度,由EI可知我有三种选择。
E B H
对剪力墙结构来说E为混凝土强度,对于提高结构整体刚度是有一定贡献的,单是砼提高一个标号于E提高不算太高,但也在考虑范围内,同时也说明截面和E不能同时收,否则对刚度影响较大
B和H,怎家B剪力墙配筋面积增加,而当我增加H时剪力墙的刚度是成指数倍增长的,所以在需要刚度是我们首选的拉长剪力强
二、EI/L
这个可以解释整体性,一个好的结构这体型要好,如果把它从上到下,从左到有能贯通着连接,那他提供的刚度就非常大了
对于有连成一线趋势的剪力墙,增加梁(连梁)的高度,或者减小它的长度,就是增加了就结构的整体性,计使梁的刚度比墙的刚度增加,此时这一整片剪力墙的刚度提高非常明显所以说增加梁高减小梁跨是提高刚度的好办法
而对于那种用一条两把好几片墙在面外拉结起来比断开提供的刚度大但是在加高梁效果就不明显了
三、K
1.结构整体的刚度
位移角周期刚重比减重比
2.平面刚度情况
周期比位移比
周期比是用来判断抗扭刚度
位移比是判断平面规则,也可以说是结构刚度的分布是否均匀
3.竖向刚度比
层刚度比墙梁整体的
受剪承载力的比只有墙的截面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