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水处理实验技术第二次作业..
水处理实验技术第二次作业..
碱式氯化铝投加药剂实验 水平
1 2
表1-16
混合时间 (s) 投药量(mg/h)
因素
混合速度梯度 (s-1)
滤速(m/h)
400 500
10 8
10 20
9 7
3
验成果及直观分析
实验号
1 2 3 4 5 6 7 8 9 k1 K2 k3 400(1) 400(1) 400(1) 500(2) 500(2) 500(2) 600(3) 600(3) 600(3) 2.4 2 1.85
水平
进水负荷
池型
因素
由上表可知,影响活性污泥法二沉淀的因素主次顺序 为:池型→进水负荷,从各因素水平均值可知,较佳的水 平条件为:进水负荷为0.60m3/m2.h,池型为斜形。根 据评价指标可知,较佳的水平条件为:进水负荷为 0.60m3/m2.h,池型为斜形。
评价指标
空列
0(1) 0(2) 0(3) 0(2) 0(3) 0(1) 0(3) 0(1) 0(2)
B
反应时间(min)
20(1) 40(2) 60(3) 60(3) 20(1) 30(2) 30(2) 60(3) 20(1)
C
比阻值
1.122 1.119 1.154 1.091 0.979 1.206 0.938 0.990 0.702
解:该实验为三因素、三条件,所以选用L9(3^4)正交 表。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见下表。
L9直接过滤正交实验成果及直观分析
实验号
A
1 2 3 4 5 6 7 8 9 1(1) 1(1) 1(1) 5(2) 5(2) 5(2) 9(3) 9(3) 9(3)
因素
加药体积(ml) 加药量(mg/l)
5(1) 10(2) 15(3) 5(1) 10(2) 15(3) 5(1) 10(2) 15(3)
10.为了考察对活性污泥法二沉淀的影响,选择因素 水平见表1-17,考察指标为出水悬浮物浓度SS(mg/L), 污泥浓缩倍数xR/x,实验结果见表1-17。试进行直观分析。
考察活性污泥法二沉淀池的影响因素 因素 实验号
1 2 3 4
进水负荷 [m3/㎡*h] 池型 空白
表1-17
各项评价指标
Xr/x
2.06 2.20 1.49 2.04
SS(mg/l)
0.45 0.45 0.60 0.60
斜 矩 斜 矩
1 2 2 1
60 48 77 63
解:实验结果分析见下表
因素
实验号
进水负荷 [m3/㎡*h]
0.45(1) 0.45(1) 0.60(2) 0.60(2)
池型
斜(1) 矩(2) 斜(1) 矩(2) 10.4 9.79
P28--8
8、为 了解制革消化污泥化学调节的控制条件,对其比阻 R影响 进行实验,选用因素,水平见表1-15。
消化污泥化学调节的控制条件 因素 水平 A 加药体积(ml) B 加药量(mg/l) C 反应时间(min)
1 2 3
1 5 9
5 10 15
20 40 60
问:(1)选出哪张正交表适合? (2)试选出实验方案。 (3)如果将三个因素依次放在L9( 3^4 )的第1、2、3列 所得比阻值R(108s2/g)为1.22、1.119 、1.154、1.091、 0.979、1.206、0.938、0.990、0.702。试分析实验结果,并找 出制革消化污泥进行化学调节时受其控制条件的较佳值组合。
水平
A
B
C
因素
由上表可知,在该实验中,影响因素从主到次为A加药体 积→空量 C反应时间→B加药量。 从表中各因素水平值的均值可见各因素中较佳的水平 条件分别为:A1B1C3加药体积1mL,加药量5mL,反应时间 60min。从比阻值可知,最佳条件为:A2B3C2,加药体积 5mL,加药量15mL,反应时间40min。
30(2)
30(2) 35(3) 25(1) 204 207 225 68 69 75 7
59
77 85 84
水平
A
B
C
因素
由上表可知,各因素的较佳值分别为:反应温度为90℃,加碱量为48㎏,加 酸量为35㎏,而影响因素的主次分别为:反应温度 空列 加碱量 加 酸量。 由表中各因素水平值的均值可见各因素较佳的水平条件为A3B2C3,即反应温度 为90度,加碱量为48kg,加酸量为35kg。
k1
K2 k3 k1 k2 k3 R
3.395
3.276 2.63 1.132 1.092 0.877 0,.252
3,151
3.088 3.062 1.05 1.029 1.021 0.029
3.318
2.912 3.071 1.106 0.971 1.024 0.135
2.803
3.027 3.235 0.934 1.009 1.078 0.114
水处理实验技术
-----习题讲解
姓名:王闯闯 班级:给水排水11-1班 学号:20112206014
老师:胡慧玲老师
P28---7
7、为了提高污水中某种物质的转化率,选择了三个有关因 素:反应温度A,加碱量B和加酸量C,每个因素选三个水平,见 表1-14。
因素 水平
A 反应温度(kg) B 加药量(kg) C 加酸量(kg)
空白
1 2 2 1 10.24 9.94
各项指标 Xr/x
2.06 2.20 1.49 2.04
SS(mg/l)
60 48 77 63
综合指标
5.06 4.6 5.34 5.19
1 2 3 4 K1 K2
9.12 10.53
K1
K2 R
4.56
5.27 0.44
5.2
4.9 0.5
5.12
4.97 0.16
9.某原水进行直接过滤正交试验,投加药剂为碱式
氯化铝,考察的因素、水平见表1-16,以出水浊度评定 指标,共进行9次实验,所得出水浊度依次为0.75度、 0.80度、0.85度、0.90度、0.45度、0.65度、0.65度、 0.85度及0.35度。试进行成果分析,确定因素的主次顺
序及各因素较佳的水平条件。
9(1) 7(2) 5(3) 5(3) 9(1) 7(2) 7(2) 5(3) 9(1) 1.55 2.1 2.6
0.75 0.80 0.85 0.90 0.45 0.65 0.65 0.85 0.35
k1
k2 k3 R
0.8
0.67 0.62 0.18
0.77
0.7 0.62 0.15
0.75
0.68 0.65 0.1
6
7 8 9 k1 K2 k3 k1 k2 k3 R
85(2)
90(3) 90(3) 90(3) 180 210 246 60 70 82 22
55(3)
35(1) 48(2) 55(3) 210 225 201 70 75 67 8
0(1)
0(3) 0(1) 0(2) 194 237 204 64.6 79 68 14
因素
混合时间梯度(s-1) 滤速(m/h) 投药量(mg/l)
影响指标
水浊度
10(1) 8(2) 6(3) 10(1) 8(2) 6(3) 10(1) 8(2) 6(3) 2.3 2.1 1.85
10(1) 20(2) 30(3) 20(2) 30(3) 10(1) 30(3) 10(1) 20(2) 2.25 2.05 1.95
空列 加酸量(㎏)
评价指标
转化率(﹪)
1 2 3 4 5
80(1) 80(1) 80(1) 85(2) 85(2)
35(1) 48(2) 55(3) 35(1) 48(2)
0(1) 0(2) 0(3) 0(2) 0(3)
25(1) 30(2) 35(3) 35(3) 25(1)
51 71 58 82 69
1 2 3
80 85 90
35 48 55
25 30 35
(1)试按L9()安排实验。 (2)按实验方案进行9次实验,转化率(﹪)依次是51、71、 58、82、69、59、77、85、84。试分析实验结果,求出最好生 产条件。
L9直接过滤正交实验成果及直观分析
实验号
反应温度(℃) 加碱量(㎏)
因素
0.5
0.7 0.87 0.35
水平
A
B
C
D
因素
由上表可知,影响该实验因素的主次顺序为D投药 量→A混合速度梯度→B滤速→C混合时间,从表中各 因素的水平值均值可知各因素中较佳水平条件为: A3B3C3D1混合速度梯度为600s-1,滤速为6m/h,混合时 间为30s,投药量为9mg/L。由评价指标可知,各因素 较佳的水平条件为:A3B3C2D1,即混合速度梯度为 600s-1,滤速为6mg/L,混合时间为20s,投药量为9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