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与思考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与思考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与思考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化学的魅力与学生学习兴趣的迸发。

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因此,本文主要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入手,谈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甚至在高考中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二十。

化学实验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还能调动其化学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作风。

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化学教学实践,简要谈谈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若干思考。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化学教材的编排不合理。

首先是课时的安排不足,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部分,实验操作的实践尤其重要。

而现实却是很多实验需要学生认真仔细地钻研探究,这在有限的短时间里是很难做到的。

其次实验的实际教学内容被缩减。

尽管化学新课标要求化学实验的总量增加了,但在实际教学中三年的高中学习只能选择性地完成一些教材实验的学习。

在新教材中,学生分组实验一般是融入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而以往的学生实验是相对独立的,这样就挤压了学生相对充裕的实验和思考时间。

(2)化学实验条件的局限性。

一是学校配备的实验室数量有限。

在一些重点中学,如果有几个化学实验室算是条件较好的。

但是如
果同时有十来个班级要在同一时间做实验,要想错排开也是一件困难的事。

这样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原有的学生实验不得不改成演示实验,大大削弱了学生的教学参与主体性。

二是由于化学实验室的药品及仪器配置有限,加上新课程增加和改进了一些实验,一些实验也不得已改成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做实验。

(3)高考应试教育模式的制约性。

近年来高考应试要求中对实验内容和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有所上升,但变化并不算太大。

因此有些化学教师为了应付高考,宁愿在实验教学中采用讲授、分析和记忆的方式,这样可以比做实验更省时、更省力地完成实验教学。

尽管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但要化学教师完全转变也需要一个时间的积累,在具体的落实中也是有一定困难的。

(4)教师与学生自身的问题影响。

首先,由于过去的教学思想的束缚和影响,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和转变是有一定的过程的。

化学教材的变化很大,从知识的呈现方式、知识的体系,以及必修和选修中相关知识的衔接上,与老教材相比,都有很大的不同。

教师要对所有的课本都有一定深入的认识后,才能具备较好的处理和整合教材的能力。

其次,由于初中化学教材使用的不同,以及各地学校条件的差异,学生自身的实验能力和素质有明显的差异。

所以,在初、高中衔接时,我们应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及基本实验的训练和规范。

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实验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也是存在明显差异的。

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究
(1)提高教师自身实验理念与重视程度。

化学教师要充分理解新课标下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自主化学习,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能力,组织学生多多开展实验讨论与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提升化学实验能力。

另外,化学教师还要在实验创新和改进方面进行研究。

(2)为学生创造动手做化学实验的机会。

为了增加学生实验操作的机会,化学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首先要创设条件尽可能由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自主实验,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部分实验可以改为有学生单人操作,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另外,还可以拓展家庭小实验,这也是开放性实验教学的一部分,根据生活实际或者学生兴趣,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实验的自由操作。

(3)强化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引导与管理。

大部分学生去实验室上课是很有积极性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是比较懒散的,这样的化学实验教学是无效的。

学生的种种表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馈给教师,使他们不愿意去实验室而只是在课堂上做做演示实验,这就导致学生失去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实验教学效率自然大打折扣。

化学教师还要重视学生实验的预习、自学、规范书写实验报告,以及实验后的反思等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重视实验的优秀习惯。

(4)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化学实验方法。

良好的实验方法,需
要教师从学生实验的一点一滴去关注,重视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观察、操作,以及用化学语言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和能力培养,重视提高学生分析实验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实验过程中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同时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的实践机会,重视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改进实验能力的培养。

另外,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性,以及与社会生产、生活的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许燕.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j]. 新课程(教研),2011,(02)
[2]金洪敏. 新课程条件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小议[j]. 数理化学习,2011,(12)
[3]刘振锋. 论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活动的策略[j].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4,(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