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许将字冲元,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
”及肄射,将..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禧惭不能对。
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州,又改郓州。
上元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尤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召为佑神观使。
.....,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颖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10.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次考功/综核无法/吏的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
他入仕不久,取代聘史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
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为占得便宜而返回。
B.许将善于治理,境牢狱皆空。
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
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
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
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
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
D.许将秉持公正,反对无德之举。
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憙字伯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宝降之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后拜怀令。
大姓子春先为琅邪相,..............。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憙真长者也。
”豪猾并兼,为人所患..子春,二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收考............,闻其二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
憙下车听.。
时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插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氏有孤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氏有孤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氏有孤/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氏有孤/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为暂时放过仇家。
B.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子春,皇上也拒绝了王求情。
C.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孰为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御史羽奏灾,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遂矫旨............。
”极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交亦以守正见忤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谓《会典》成于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
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
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
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
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
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是时青宫旧奄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青宫旧奄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