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

浙江农林大学 怎么样 在浙江临安的

浙江农林大学怎么样在浙江临安的[本段]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农林大学坐落于杭州西郊有:“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市”,“中国十佳可持续发展城市”之美誉的临安市,是浙江最早创办的高等学府,是浙江省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浙农林大校标以绿色为主色调,由“浙江农林大学”中英文字样、银杏叶、建校年份三部分组成。

采用绿色和银杏叶寓意学校以农林为特色,以培养绿色科技人才、服务现代农业、致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

浙江农林大学校徽校名中文全称浙江农林大学校名中文简称浙农林大校名英文全称ZHEJIANG A & F UNIVERSITY校名英文简称ZAFU校训求真,敬业精神坚韧不拔,不断超越学校层次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级别浙江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发展战略生态育人,创新强校学校服务定位三个面向:面向三农,面向基层,面向社会[本段]学校概况浙江农林大学创建于1958年,是浙江省属全日制本科院校,具有52年本科历史。

经过52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经成为一所以农林为特色,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经济学、法学、医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建设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大门浙农林大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和学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招收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资格。

校园占地面积2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60万平方米。

校园按照“崇尚自然,优化环境;因地制宜,特色鲜明;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与建设。

校园与植物园两园合一,是一座集教学、科研、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校园。

[本段]历史沿革1958年,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创办一所高等林业院校,定名“天目林学院”。

当年6月,以省林业厅为主,建德地委抽调党政干部,一批知名教授和留学归国学者共同参与筹建。

当时确定专业设置为林业、木材采伐与运输机械化、木材机械加工和林产化学加工工艺专业。

招生规模400名。

1959年7月,省委、省人委决定,温州林学院与天目林学院合并。

1960年2月,省委决定,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舟山水产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

1962年2月,省委决定,天目林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划出,归省教育厅领导,党委工作归省高校党委领导。

原属省农科院领导的林科所划归省林业厅和天目林学院双重领导。

1966年9月,省人民委员会同意“天目林学院”改名为“浙江林学院”。

1970年7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林学院与浙江农业大学合并。

1978年4月,省革委会决定,浙江农业大学林学系改为浙江农业大学天目分校。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恢复浙江林学院。

设林学、林业特产专业,学生规模1000人。

198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浙江林学院为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6年7月,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浙江林学院由省林业厅主管改由省教委主管。

1997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委对该院本科教学合格评价。

1999年5月,学院制订了《浙江林学院十年改革和发展纲要》。

2000年12月,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浙江林学院扩建工程选址临安市锦城镇镇北,按远期建设15000在校生规模设计,总规划用地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一次规划,分期实施。

2001年5月,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方案通过评审。

规划创建功能分区合理的校园总体布局和融建筑、空间、园林绿化及自然环境于一体,校园文化气氛浓郁的开放型、旅游型、现代化的绿色大学。

6月6日,新校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02年10月8日,一期工程竣工启用。

xx 年,学院出台《浙江林学院学校定位与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第五届第四次会议于1月18号开始在广西南宁广西艺术学院行。

1月20日下午举行的议程是针对本科高校升格更名为大学进行投票,浙江林学院高票获通过,正式升格为浙江农林大学。

2016年6月6日,浙江林学院正式更名为浙江农林大学,这也是浙江省唯一以农林学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长吕祖善分别发来贺信。

浙江省政协主席周国富为学校揭牌,省委常委、副省长葛慧君致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程渭山出席揭牌庆典大会。

[1][本段]机构设置学校的机构设置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教学单位:包括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环境科技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茶文化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农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体育军训部等。

党群系统:包括党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纪委办公室、学工部、学校工会、学校团委等。

行政系统:包括校长办公室、监察室、审计处、学生处、人事处、教务处、设备管理处、科技处、研究生部、计划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基本建设处、产业后勤管理处、保卫处、教育发展中心、现代教育中心、图书馆、产业后勤集团公司等。

[本段]学科建设,科研实力学校有51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4个(林学、园艺、园林、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本科专业3个(园林、林学、木材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建设专业9个(植物保护、食品科学与工程、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生物技术、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广告学)。

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8门;拥有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5个,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领域9个,涉及理学、工学、文学、管理学、农学、法学等六大学科门类。

学校现有国家级木质资源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2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具有副教授职称评审权学科12个,拥有国家林业局林木良种繁育基地1个,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个,拥有牵头的省重点创新团队4个,省级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

2002年来,学院承担科研课题1527项,科研经费累计达亿元。

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5项,其中“刨切微薄竹生产技术与应用”成果xx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时以主要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获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多校联动共享共赢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创新与实践”获2016年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3年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论文368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超过,入选浙江期刊方阵工程精优型期刊群。

一批科研成果转化后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段]省部级重点学科名单1、森林培育学科2、木材科学与技术3、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4、森林保护学5、森林经理学6、林业经济管理7、城市规划与设计8、土壤学9、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0、林木遗传育种[本段]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 浙江省森林培育重点实验室2 浙江省森林碳汇研究重点实验室3 省部共建“竹业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 亚热带森林培育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本段]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 国家木质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段]师资队伍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57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8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430余人。

共享院士2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省政府特聘教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151”人才工程培养计划70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人;硕士生导师230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省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省高教新秀等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

[本段]人才培养浙农林大学子风采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9000余人,在校研究生1020人。

学校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具有“肯干、实干、能干”的品质,素以实际操作能力强、适应面广、综合素质好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

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xx年教育部正式确定该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优秀。

[本段]国际合作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联合培养人才。

聘请长期外籍专家43名,长期外籍语言教师50名驻该校任教。

[本段]浙农林大风景[本段]任领导党委书记耿启明1959年7月---1978年7月徐炳全1978年7月---1984年2月赵学廉1984年2月---1988年1月施社模1988年1月---1988年8月方心一1988年8月---1990年10月林华刚1990年10月---1992年10月林华刚1992年10月---1998年8月陈敬佑1998年8月---2016年9月汤勇2016年9月---2016年6月宣勇2016年6月---至今校长耿启明1959年7月---1960年11月赵雨农1960年11月---1978年7月王宪恩1978年7月---1984年2月戎文治1984年7月---1987年1月刘茂春1987年1月---1988年9月刘茂春1988年9月---1990年10月忻士文1990年10月---1991年6月忻士文1991年6月---1992年9月田荆祥1992年9月---1998年8月方志刚1998年8月---2000年7月张齐生2000年7月---xx 年12月张齐生xx年12月—周国模xx年12月—至今[本段]浙农林大建校初期的五个知名教授牛瑞延教授,福建崇安县人,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后赴日本留学。

先后任福建农学院、英式大学教授,华中农学院、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教务科研处处长。

长期从事森林经理的教学科研工作。

林刚教授,浙江平阳人,1921年金陵大学毕业。

先后任林业部广西油桐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湖北农学院教授、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浙江林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经济林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经济林科研的开拓者。

著有〈〈油桐十年实验纪要〉〉、〈〈浙江省乌桕品种的优良单株选择调查研究〉〉。

徐明教授,浙江嘉兴人,1932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获硕士学位,先后任南昌大学、安徽大学、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林木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朱大猷教授,安徽无为县人,1927年毕业于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

先后任浙江大学讲师,金陵大学副教授、教授、南京林学院、浙江林学院教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