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作原则与言语幽默的理解

合作原则与言语幽默的理解

科技信息
○高校讲坛○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08 年 第 14 期
合作原则与言语幽默的理解
杨倩 (山东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幽默语言是借助于语言工具来建构和表达幽默的一种方式, 它是幽默的一种具体的形式。合作原则是人们进行口头交际所遵循 的一项基本的原则, 如果违背了这项原则则会产生会话含义。这一原则对于幽默语言的理解大有帮助, 本文试图以两个具体的例子来阐释通过 合作原则理解幽默语言的具体的过程。
如图所示:
起来也与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关联。 但根据这样的回答 A 会意识到对
方 的 回 答 中 隐 含 了 一 定 的 会 话 含 义 。 而 根 据 常 识 来 看 诸 如 工 作 、工 资
等个人情况属于个人隐私, 而常情况下人们不愿将隐私拿出来与别
人分享。由此可以将其会话含义推导出来: “这是我自己的事情, 与你
默语言理解的物质基础, 除了这个物质基础之外幽默语言的理解还依 示:
赖于发话者语言的产出及听话者对语言的理解这两个物质过程, 也就 是说, 发话者所 产 出 的 “幽 默 ”语 言 必 须 举 有 可 推 导 性 , 这 是 听 话 人 理 解“幽默”的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 一切的幽默都无从谈起, 而“幽默”真
出者自己才可以获得愉悦。幽默语言能产生幽默的效果必须在发话者 们可以判断出这则对话的具体语境是课堂, 即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
于听话 者 之 间 必 须 存 在 “共 享 的 知 识 ”(shared knowledge), 因 为 这 是 幽 安静下来。对于这句话的两种不同的理解及相应的不同回答如下图所
【关键词】幽默; 言语幽默; 合作原则 【Abstr act】Verbal humor is a category of humor which is used to express humorist ideas through language.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s a principle which all of us should observe during our interaction. And it is helpful for us in understanding the verbal. The speaker produce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by not observing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deliberately, and th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is a crucial clu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verbal humor. 【Key wor ds】Humor; Verbal humor;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而 产 生 的 幽 默 , 即 幽 默 可 以 分 为 “有 意 的 幽 默 ”(intended humor)及 “无
例 二 、The professor rapped on his desk and shouted: “Gentleman,
意的幽默”(unintended humor)。言语幽默是说话者在 某 一 特 定 情 景 下 order! ”
说出来的, 听话者的任务是通过语境线索, 利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和非 语言知识, 去发现发话者所表达的意图。幽默话语有三个参与者: 幽默
The entire class yelled: “Bear! ” “Gentleman, order! ”在不同的语境(context)之下具有不同的含义,
发 出 者(humorist), 笑 柄(butt), 听 众(audience)。 听 众 即 以 听 的 方 式 活 度 若是在餐厅吃饭它的意思则是招呼侍者要求点餐, 而在这一则对话中 的方式来领悟幽默的人。只有听众领悟到幽默并获得愉悦时, 幽默发 会 话 的 参 与 者(participants)为 教 授(professor)和 学 生(the class), 由 此 我
四 、结 束 语 上文中我们通过两个简单的例子分析了如何通过合作原则来分 析和理解幽默语言的内在含义; 当然,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理解这样的 幽默语言并不需要这样大费周折, 文中如此详细地展示整个分析思 路, 就是为了表现听者利用合作原则来分析幽默语言的完整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很多幽默语言也正是运用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方 法使之产生会话含义, 分析幽默产生的原因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 和掌握语言, 提高我们鉴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科
从合作原则的角度来看, 老师要求学生安静, 学生应该“合作”, 即 听从老师的安排安静下来, 但是对话中的学生非但没有安静还故意摆 脱了课堂者则对话的交际语境而选择了餐厅这一语境中使用的对话 模式对老师的问话进行回答, 如果跳出语境的限制, 这样的回答是“合 作”的, 但既然有了具体的语境的限制, 对话的双方的语言选择就要受 制 于 这 种 限 制 而 故 意 摆 脱 这 种 限 制 的 语 言 就 被 视 为 是 “不 合 作 ”的 。由 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回答实际上是“不合作”的, 因此他们的回答中 就蕴含了会话含义。因此我们应该从其会话含义的角度来理解其意 思: 在课堂上学生应该保持安静、遵守纪律, 但学生故意曲解老师的意 思, 因此实际上学生是在跟老师做对, 故意不听从老师的安排。分析至 此, 其幽默的意味变凸显出来。
一 、幽 默 及 言 语 幽 默
对 于 幽 默 语 言 的 理 解 完 全 可 以 从 合 作 原 则 的 角 度 进 行 。幽 默 语 言
幽默是一种诙谐的、滑稽的, 意在带给交际双方愉悦的交际方式。 的发出者在使用语言或者在进行语言编码时, 就往往采用故意违反合
根据其同语言的关系, 幽默可以言语幽默(verbal humor)及 非 言 语 幽 默 (non- verbal humor)。所谓言语幽默是指需要借助语言工具来建构和表 达的幽默, 如笑话、讥讽等。而非言语幽默是不需要语言的媒介就可以 传递滑稽信息的幽默, 如漫画、哑剧等。同时, 有的幽默并不是发话者
Beer!

对幽默语言的理解进行分析。
二 、合 作 原 则 合 作 原 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最 早 与 1967 年 在 哈 佛 大 学 的 William James 讲 座 上 提 出 。 这 个 理 论 提 出 言 语 交 际 双 方 都 有 相 互 合 作, 求得交际成功的愿望。为此, 人们必须遵守一些诸如真实、充分、关 联、清楚等原则和准则。Grice 进一步提出了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 即 量 的 准 则 (maxim of quantity)、质 的 准 则 (maxim of quality)、关 系 准 则 (maxim of relevance)、和 方 式 准 则(maxim of manner), 并 且 指 出 人 们 在 交际中要遵 守 这 些 原 则 、准 则 , 而 一 旦 违 反 了 这 些 准 则 就 会 产 生 会 话 含 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会 话 含 义 是 指 在 对 话 中 没 有 通 过 字 面意义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的意义在现实的语言交际中, 很 多情况下发话人故意违反合作原则, 其交际的真实意图就在于隐含于 字面意思之下的会话含义, 使听者通过推导才能理解其话语的真正内 涵。如: 例一: A: What does Joe do for a living? B: Do you need to know? 在这个具体的交际环境中, A 提出了一个问题, 根据合作原则的 要求 B 应该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 而事实上 B 却违反了合作原则中 的关系准则即数量准则, 因为他的回答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 而且看
餐馆 Gentleman, order!
教室 Gentleman, order!
正能起到幽默的效果关键在于听话者对语言的理解这一认知过程。
Yes, please!
Be quiet. (non- verbal response)
本文欲从语用学的一个理论— ——合作原则 (Cooperative Principle)
例 三 、Julian Hawthorne was often mistaken for his father Nathaniel Hawthorne. At a dinner party a lady approached him and said, “Mr. Hawthorne, I’ve just finished your Scarlet Letter and I think it’s a masterpiece. I had no idea you were so gifted. ” “Oh that,”answered Julian with a depreciable shrug. “that was written when I was four.”
作原则的方法以此来传递它所要表达的会话含义。因此, 听者在理解 其语言或者进行语言解码时一旦意识到对方违反了合作原则, 就会有 意识的去推导其中隐含的会话含义, 而非进停留在语言的字面意思 上。因此, 作为听者能否理解幽默语言关键在于听者是否有意识的去
故意要“幽默”, 而是因为听话者没有明白发话者的意思所造成的误解 理解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 【参 考 文 献 】
[ 1] Leech, Geoffrey.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 [ 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83. [ 2] Levinson, Stephen C. Pragmatics [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 3] Thomas, Jenny Meaning in Intera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 M] .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1995. [ 4]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 5] 何兆雄, 新编语用学概要[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 6] 刘先刚, 文化翻译和语用学[ A] .文化与语言[ C]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 究 出 版 社, 1994. [ 7] 陈春华, 会话幽默的语用分析[ 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1):21- 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