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苏俄地理学的特点与传统 近现代中日俄地理学的特点与传统 俄罗斯地理学的四位“元老”——谢苗诺夫—天山斯基、沃耶科夫、道库恰耶夫和阿努钦,他们构成了1917年十月革命之俄罗斯地理学的核心。 ◊ 以道库恰耶夫、巴朗斯基为代表的俄国近代地理学的兴起,既受了德国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环境的特色和民族传统。 ◊俄国幅员辽阔,地处欧亚大陆北陲,为地理考察和地理学理论建立提供了客观条件;俄罗斯文化与西欧具有不少差异,且语言互通困难较大。这使得俄国地理学的发展始终具有自己的特点。(十九世纪末,尽管很多来自德国和西欧其他国家的探险家和学者在俄罗斯生活工作,并对地理学研究的发展产生影响,但由于语言上的障碍,俄罗斯的地理学始终保持自己的特色) 与德国和有些欧美各国不同,俄国近代地理学没有一个明显的开山鼻祖,而是由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整整两代地理学家共同完成。 东欧国家受前苏联地理学影响较深,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界限十分清楚,社会文化地理几乎 没有发展,仅限于经济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方面。 谢苗诺夫—天山斯基(1827——1914) 俄国第一代古典地理学大师。 他早年留学德国,是李特尔的学生,曾伴同李希霍芬对中亚进行探险考察。 1858年他到我国新疆,考察了准格尔盆地北面界山阿尔泰山和南面界山天山,是横越天山的第一个欧洲人,沙皇曾因此授予他一家在姓名之后加上天山斯基称号。 他和李特尔的接触是他对地理学研究产生兴趣,但不接受李特尔的目的论哲学,他强调地理学研究的现实重要性,把地理学做为减少农村居民贫困的一种手段,撰写了大量的区域专论。 主要著作:《俄罗斯帝国的地理统计词典》,是一部自然历史和经济现象的极有见地的融合作品。其地理学的观点长期影响着苏俄地理学界。 沃耶科夫(1842——1916) 地理学家和气候学家,在学术上是谢苗诺夫——天山斯基的追随者。 他对地理学发展的世纪贡献比较大,他一直从事地球热量和水平衡的研究,开创了比较气候系统 研究,注重地理学农业方面的应用,对气候学的研究是为了提高农业产量。按照他的建议,在格鲁吉亚试种茶叶、在中亚试种棉花、在乌克兰试种小麦,均获成功,改变了俄国的农作物布局面貌。 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在于他坚决主张重视人类对环境影响的研究,他是欧洲第一批认识到人类对土地利用的破坏性后果的学者之一。他指出俄罗斯高原由于过度放牧而英气侵蚀沟加速发展,北方森林的砍伐将导致气候变得日益干燥。 主要著作:《世界的气候》、《地球上的人口分布及其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等,全面地回答了人类对自然影响的一系列问题。他的著作主要特点是具有真正建设性的精神,并力求地理学为人民的利益服务。 道库恰耶夫(1846——1903) 圣彼得堡大学的第一位地理学教授自然地理和土壤地理学家,土壤发生学派创始人。 主要学术贡献: ① 从自然——历史观点出发,对土壤成因作了科学解释。(通过对俄罗斯欧洲部分平原的研究,认识到母质仅仅提供了土壤形成的基本物质, 水渗透地表疏松的物质,带走可溶物质,由此形成土壤;土壤也可以通过上部融合动植物的有机质而形成。) ② 提出地球表面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 ③ 根据发生学原则对土壤进行分类,将俄国分为七大类纬度地带性土壤。 ④ 指出土地评价的任务是确定土地的收入与价值,为确定税收的多少与租金提供依据。 ⑤ 针对俄罗斯南部黑土地带的干旱问题,提出一套综合性的农业、水利及森林土壤改良措施。 主要著作有《俄国的黑钙土》、《论自然地带学说:水平和垂直土壤地带》等。 贝尔格
苏联自然地理学家,生物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宁格勒大学教授。曾任苏联地理学会主席。(圣彼得堡) 苏联自然地带学、景观学说创始人。认为自然带及其景观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提出气候分类;以自然植被带划分和命名世界气候。著有《气候学原理》、《苏联景观地带》、《苏联自然界》等。 1917年之后的苏联地理学 1917年的十月革命影响了俄罗斯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就包括地理学知识的研究。 列宁认为地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用科学,他于1921年命令所有的中小学中都要开设地理课。 在十月革命之后最初的岁月里,地理教学和研究的继续发展受到列宁本人的大力支持。 巴朗斯基(1881——1963) 前苏联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经济地理学区域学派创始人。(与列宁是亲密的朋友,对于苏联地理学的发展来说,他是一个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上的合适的人,列宁对巴朗斯基提出的划分区域的经济地理学模式给予了大力支持。) 他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结合,重视自然条件的研究,提出“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思想,重视区划和综合分析,强调区域观点在经济地理中的运用。(将经济区域化的思想应用于经济地理 学理论和学校教学当中,在大学中设立相关的研究任务,并预测生产力的区域机制。) 他是第一个展示经济地理是研究由通过劳动力分工形成相互联系的经济区域系统构成的苏联地理学家。 他制定的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地理描述体系,对苏联和其他国家有深远影响。 主要著作:《苏联经济地理》、《美国经济地理》、《苏联地理》、《学校经济地理教学法概论》《经济地理-经济地图学》 萨乌什金(1911——1982) 经济地理学家。巴朗斯基的弟子。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教授,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先后兼任《地理教学》和《地理学问题》杂志主编。 在经济地理学的一般理论问题、人口居民点地理学、地域生产组织与经济区划、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也是前苏联理论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地理学的积极倡导者。 发表400多部论著。代表著作有《莫斯科》、《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历史、理论、方法和实践》、《地理科学的历史和方法论》、《地理学 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 研究进展: 1、 自然地理学的进展 专门的自然地理学无论是在理论发展方面,还是在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方面,在苏联都有了飞速的发展。如: 气候学方面,苏联学者提出了预报天气的理论原则,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东里气象学的气候现象类型;他们提出了整体气象学的概念,并且在辐射平衡和水循环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进展,并确立了在气候形成研究中的地位。 水文学方面,苏联学者创立了水平衡理论,研究各个要素(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关系,以及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转化方式。 冰川学方面,根据各种类型的冰川之间的热量和物质交换的研究,创立了冰川过程的物理理论。 地貌学者分析了许多外力作用(侵蚀、风蚀和摩擦)的动力性质,并给予捏外力作用的普遍理论和地壳运动的研究,提出了地貌学中的地貌构造或者地貌结构的观点; 土壤科学家区分了在苔原、沙漠和山区里的许多新的土壤类型的特点,并提出了研究土壤形成过程的动力和自然环境中物质循环的一些新的途径(例如物理和生物的途径) 生物地理学家在研究植物群和动物数量方面强调生态学和生物群落的方法… 自然地理学不同专业的学者将他们的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特定要素上。 2、 方法论的讨论 阿努钦(1843~1923) 地理学家,人类学家。曾任莫斯科大学教授,自然爱好者学会、人类和人种学会理事长,俄国科学院院士和荣誉院士。1885年创建莫斯科大学地理系。 他坚持统一地理学的观点,认为地理学是关于地球的包罗万象的科学,既研究自然地理、生物地理、人文地理,又研究区域地理。 曾对伏尔加河、西第维纳河、第聂伯河以及高加索等地进行考察,开创俄国湖泊学研究。 长期从事地理教育,创办并编辑《自然地理学》期刊。 主要著作有:《古代欧俄地形概念的发展》、《伏 尔加河上游地区的湖泊及西第维纳河上游》、《日本:地理概论》等。在人类学方面,倡导并建立了人类学博物馆,主持编辑过《人种学评论》和《俄国人类学》杂志等。 3、 建设地理学 建设地理学是应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目标的地理学。地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在能对经济发展计划有所贡献的时候就具有意义。格拉西莫夫认为为了进行描述而研究地理景观是远远不够的,建设地理学必须要使用这种知识来改造自然。他提供了建设地理学的四个例子: ① 对中央黑土带稀疏草原的自然和文化景观地理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调查未开发的土地和耕种土地上的地表水热平衡,然后通过使用各种机械设备来进行控制自然过程的实验,以提高农业产量。 ② 研究中亚地区的灌溉用地。目的在于发现控制盐碱化、更有效的使用水资源,并增加灌溉面积的方法。调查包括咸海的命运,以及这一水体干涸后将对这一区域的总体经济带来什么等问题。 ③ 研究之用位置适当的堤坝和分支运河来开垦鄂毕湾沼泽的方法。其中也包括对水力发电潜力的研究。 ④ 研究贝加尔湖的水文,目的在于减少污染,通过安加拉河调节水量,寻找更有效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新方法。 4、 城市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的地理学家才开始留意城市的研究,研究的实际目的,大都是为规划提供背景。 昌西.D.哈里斯的一篇有关苏联城市的专著中提到,列宁格勒大学的康斯坦丁诺夫在苏联城市地理学的方法论和哲学定义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 他从各种资料(如公布的人口统计、行政手册、百科全书、地名词典、地图集和关于苏联城市地理的学术出版物)中搜集各种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整理了大约1247个城市的三十个变量(特征)。把资料用于统计分析,并提出了三个重要的主要因素——面积因素、密度因素和生长因素。 苏联地理学 80年代早期,苏联地理学仍主要是“自然”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