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统计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单位的整体。
统计总体的特征:同质性、差异性、大量性。
总体单位:个体,指构成总体的各个单位。
统计指标:简称指标,用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任一概念都包含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特征有总体性、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统计标志:在统计中,总体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的名称。
标志是统计研究的起点,总体单位是标志的载体,是标志的承担者,统计研究是从登记标志开始的,并通过对标志的综合来反映总体的数量特征。
可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或不变标志和变异标志。
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要求和任务,运用各种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有关现象的各个单位的资料,对客观事实进行登记,取得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统计调查的好坏,将影响统计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影响统计质量。
统计调查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系统性。
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调查范围:1.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如人口普查)。
2.反映一定时期现象的总量(如出生人口总数)。
优点:所获资料更详细,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缺点:工作量大,花费时间长,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主要作用:在于掌握某些关系国计民生、国情国力的数据,获得比较准确的信息。
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
特点:随机性、推断性。
优点:经济性、时效性、准确性、灵活性。
应用范围:①对总体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但要掌握总体某些现象的全面数值②用抽样调查资料修正全面调查资料。
作用:①承担全面调查无法或很难承担的调查任务。
如气象调查。
②与全面调查结合,可以发挥相互补充、校对的作用。
③进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④用来检验总体特征的某些假设,为行动决策提供依据。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纯随机抽样、机械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
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优点:节省人力、物力,既可搜集统计资料,又可分析研究问题。
缺点:资料不齐全,缺乏代表性。
主要作用:1.弥补全面调查不足(获取其它统计调查方法不能得到的统计资料;补充完善统计报表;验证全面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2.进行估算某些指标数值。
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
优点:省事、省力,能用较少的代价及时搜集到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基本趋势。
缺点:资料受重点单位影响大,资料一般不齐全。
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预定目的,对所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科学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建立统计数据库,以满足多方面、多层次的反复需要的工作过程。
作用: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过程的重要阶段,它是实现从个体单位标志值过渡到总体数量特征值的必经阶段,是统计分析的前提。
其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统计分析的效果。
绝对指标:又称总量指标,有时也称绝对数。
是用来说明一定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的总量。
它包括总体总量和标志总量。
相对指标:又称相对数,是两个相联系指标的比值。
作分母的指标为基数,分子为表数。
通过相对指标可反映现象间的相互关系和对比关系。
一般分为有名数和无名数。
种类有:计划完成相对指标、结构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数。
平均指标:又称统计平均数,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
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
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一般有两种分类:静态平均数、动态平均数。
众 数:是频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
单项分组的频数分布数列,哪一组的次数最多,该组的标志值为众数。
组距分组的频数分布数列确定众数:下限公式:112O e O M M M L d ∆=+⨯∆+∆上限公式:212O e O M M M U d ∆=-⨯∆+∆ 中 位 数:中位数就是将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顺序排列,处于中点位置的标志值。
单变量数列:当n 为奇数时:1()2e n M X +=当n 为偶数时:n n 2()()22e x xM 2++= 组距数列:下限公式:12e e e e M e M M M fS M L d f --=+⨯∑ 上限公式:12e e e e M e M M M fS M U d f +-=-⨯∑离散系数:也称标志变动系数,标准差与相应的平均数对比。
适用于比较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
一般地,离散系数越小,其标志变动度小。
100%V X δ=⨯样 本:又称抽样总体或样本总体,由从单位总体中抽出的单位组成。
随机原则:又称等可能性原则,是抽取调查单位时,不能夹杂调查者的任何主观因素,以保证总体的每个单位都有同等的可能中选。
抽样误差:是指不包括登记误差和偏差在内的随机误差,也就是遵守了随机原则的条件,用抽样指标代表全及指标不可避免的误差。
它有两种含义:抽样实际误差、抽样平均误差。
一般来说,抽样误差是指抽样平均误差。
机械抽样:等距离抽样,它是将总体按有关标志或无关标志依次排列,每隔一定距离抽取一个单位的方式。
[1]按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误差接近纯随机抽样的误差,故按纯随机抽样误差公式计算。
[2]按有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误差应用类型抽样误差的公式计算。
整群抽样:先将总体分为若干群(或者组),然后按纯随机抽样或等距离抽样的方式,成群地抽取样本单位,即对抽中选群内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一般是不重复抽样。
整群抽样误差计算公式:x μ=统计指数:是经济领域用以表明所研究现象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程度的相对数。
通常是由被研究现象两个时期数值比较的结果,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作为比较基础的分母称为基期水平,而用来与基期比较分析的分子称为报告期水平。
统计指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连锁替代法:就是在被分析指标所包含的因素结合式中,将各因素的基期数字顺次以报告期数字替代,有多少因素就有多少次替代,每次替代的结果与替代前所得的结果进行对比,就是该因素变动的影响作用,二者之差就是被替代因素的变动对被分析指标影响的绝对额。
[1]运用连锁替代法,不仅要确定各因素的相乘关系,而且必须确定各因素变动的先后顺序。
[2]各因素的变动顺序,一般按分析过程逐次展开,从外延到内涵,从数量到质量,从基础因素到派生因素,并注意相邻因素相乘后的经济意义。
[3]运用连锁替代法,在选用指标时,必须在方向上一致,正负指标不能混用。
时间序列:又称动态数列,就是反映某现象的指标在不同的时间序列上的不同数值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
时间序列的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一是某一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二是指标所属的时间。
基本特点:[1]观察值依赖于时间而变化。
重视顺序的重要性。
[2]每一个时间上的取值有随机性,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进行预测。
[3]前后时间上的取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4]从整体上看,往往有某种趋势或出现周期性现象。
相关系数:著名统计学家卡尔·皮尔逊设计的一个测定两个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和相关方向的指标。
()()xy xy l x x y y r ρ--===xy n x y x y r -= 回归分析:根据变量之间的主从关系或因果关系的回归关系,对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进行测定,建立数学模型,对因变量进行预测或估计的统计分析方法。
简答题1:简述统计标志与统计指标的关系。
联系:(1)标志是总体指标的来源和基础,指标则是标志的综合。
(2)数量标志与指标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
区别:(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指标则是说明统计总体数量特征的。
(2)有的标志用数值表示,有的标志用文字表示,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
2: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种类。
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单位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
间接观察法:1.采访法: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提问,根据询问者的答复来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个别访问、开调查会)2.报告法:报告单位根据一定的原始记录和台帐,依据统计报表的格式和要求,按照隶属关系,逐级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3.问卷调查法:是以特定目的,以问卷形式提问,发给被调查者自愿自由回答的一种采集资料的一种方法。
4.卫星遥感法:是一种使用卫星高度分辨辐射来提供地面资料的搜集方法。
3: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1)普查:是根据统计任务的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2)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但这部分重点单位占总体的绝大比重。
(3)典型调查: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后,有意识地从中选取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4)抽样调查:指从所要研究的总体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整理得出的数量特征,用以推断总体综合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形式。
(5)统计报表制度:是依照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自上而下地统一布置,以一定的原始记录为依据,按照统一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下而上地逐级定期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全面调查方式。
4:简述统计分组的原因和作用。
统计分组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按照某个或某几个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性质不同的部分或组的一种统计方法。
作用:1、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类型。
2、研究事物的内部结构。
3、分析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5:简述均值的含义和其在统计学中的地位?它是度量频率分布集中趋势或中心位置的指标。
也是社会经济统计中最常用的综合指标。
它是在同质总体内各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用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所达到的一般水平。
将总体各个单位之间数值差异抽象化,反映总体单位的综合特征。
6:简述时间序列的基本特点。
[1]观察值依赖于时间而变化。
重视顺序的重要性。
[2]每一个时间上的取值有随机性,不可能完全准确地进行预测。
[3]前后时间上的取值有一定的相关性。
[4]从整体上看,往往有某种趋势或出现周期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