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分析方法
摘要:本文以黑龙江省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为研究对象,从多层次、多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各饮用水源地的污染源状况、水质状况和水环境容量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有针对性地保护饮用水源,进一步改善水质,优化水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质检测评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用水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伴随着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水源的污染日益严重,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防治和管理工作,如何保障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省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中的污染物质来源及各项指标检测方法及评价
方法,从多层次、多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水源地水质。
一、污染水体的物质
1随着降水,流入的大量的沉淀物质,多年后这些沉淀物就会变质,腐烂。
2游客的卫生常识淡漠,和管理人员工作的懈怠,水体中有漂浮物,诸如碎片、浮渣、油类等;
3工业废水的排放,产生令人不快的色、臭味或浑浊的物质;
4对人类、动植物有毒或带来不良的生理反应的物质;
5易滋生令人不快的水生生物的物质。
二、水质的检测
1水样的采集:在采样前准备好盛水容器和采样仪器,并清洗干
净,分别于二水厂和三水厂处采样,采样后贴上标记。
水样的保存:采样和分析的间隔时间尽可能缩短。
2评价指标. 地表水:必检项目有水温、ph值、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氨氮每月监测一次。
选检项目:硫酸盐、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氯化物、铁、锰、硝酸盐氮、铜、锌、硒、砷、镉、铬(六价)、铅、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氰化物和硫化物每年1月、7月各监测一次凡过地表水标准项目每月监测。
地下水的必测项目:ph值、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氟化物和总大肠菌群每月监测一次;选侧项目:挥发酚、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铁、锰、铜、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氰化物、汞、砷、硒、镉、六价铬和铅每年1月、7月各1月、7月各监测一次凡超过地下水ⅱ类标准的项目,每月监测并报告
3、采样和分析方法
采样方法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水和废水部分)》执行。
采样点位的布设
(1)河流:在水厂取水口上游1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同一河流有多个取水口,且取水口之间无污染源排放口,可在最上游100米处设置监测断面。
(2)湖、库:原则上按常规监测点位采样,但每个水源地的监测点位至少应在2个以上。
(3)地下水:在自来水厂的汇水区(加氯前)布设1点。
(4)采样深度:水面下0.5米处。
分析方法:地表水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要求的方法,地下水按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5750)执行。
4测定方法。
ph值在现场进行测定;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加h2so4,使ph<2,在4℃下保存;挥发酚加h3po4,使 ph<2,在4℃,避光保存;石油类加hcl,使ph<2,4℃下保存。
测定ph、溶解氧、石油类等项目要单独采样,其中测定溶解氧等项目的水样要充满容器。
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应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存在采样瓶中,在现场用吸管插入溶解氧瓶的液面下,加1ml硫酸锰溶液、2ml碱性碘化钾溶液并盖好瓶塞,颠倒混合数次,静置;待棕色沉淀物降至瓶内一半时,再颠倒混合一次,待沉淀物下降到瓶底进行固定。
5水样分析。
各分析项目的分析方法主要选用国家环保局颁布的国家标准方法(gb 系列),主要根据物理、化学性指标分析水质情况,方法依据水温、水温计法、监测规范ph、玻璃电极法、纳氏试剂比色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酸性高锰酸钾法、gb11914-89溶解氧、碘量法、氟化物、氟试剂比色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粪大肠菌群多管发酵法、水样 ph值的测定:水样 ph 值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法。
将玻璃电极放入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
将水样与标准溶液调到同一温度,
6评价方法
采用水质指数法评价。
水质指数计算方法。
水质指数的计算分三个步骤:
(1)单项指数(ii):计算方法为:当实测值ci处于ciok≤
ci<ciok+1时,单项指数式中: ci:i项评价项目的实测浓度。
ciok:i项评价项目的k级标准浓度.。
ciok+1:i项评价项目的k+1级标准浓度.。
iiok:i项评价项目的k级指数值。
(2)分类指数(il):在单项指数的基础上计算分类指数。
①对第一类项目(iⅰ)取单项指数最高者为该类的分类指数,即:
iⅰ=(iⅰ)max
②对第二、三类项目(iⅱ、ⅲ)均取各单项指数和的均值。
(3)水源地水质指数(wqi):水源地水质指数取上述三类分类指数中的最高者,即:wqi=(il)max
三、结论
“十一五”以来,通过民众对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也得到大力的支持和进一步的完善。
对水源地中污染物质的治理能力也得到了加强,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民众对环保工作的进一步支持,水源地的水质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黑龙江省环境监测站.2004~2007年饮用水源地监
测数据.
2,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s】科技资讯science&tech。